2014年索契冬奥会:俄罗斯需要成功故事

    薛福岐

    

    时隔34年的巧合

    2014年2月23日,索契冬季奥运会终于圆满落下帷幕。索契冬奥会是第22届,而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也是第22届。这当然纯属巧合。时隔34年,今日的俄罗斯早已不是昔日苏联。

    索契冬奥会对当下俄罗斯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是自1980年之后在俄罗斯境内举办的最为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对俄罗斯而言,成功举办冬奥会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够向外界展示什么样的新形象——俄罗斯早已不是“铁幕”之后的苏联,在资讯空前发达的今天,俄罗斯的一切都在被迅速地报道、评论、评说,成为网络和社交媒体中的话题,然后再被新的话题挤出去。

    通过举办索契冬奥会这样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俄罗斯验证并向外界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国家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尤其是在时间有限、资金有限的条件下,通过高质量的组合、组织达成最优结果,也就是完成重大目标的能力。本届索契冬奥会的经验对于今日俄罗斯的特殊重要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到俄罗斯当前所面临的史无前例的重大任务——国家的全面现代化。

    来自不同的声音

    自从2007年俄罗斯获得第22届冬奥会举办权以来,来自国内外批评和质疑的声音就不绝于耳。这些声音大多集中在与奥运场馆建设相关的环境保护、人权及有关“腐败”等问题上。

    由于部分场馆建设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绿色和平”组织的批评和反对主要围绕新建设施可能对当地脆弱的山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永久性破坏。俄罗斯奥组委为此不得不改变个别场馆设计,更改新址。

    在人权领域,201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禁止在未成年人中宣传同性恋的法律,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应。多位西方高官就俄罗斯侵犯同性恋者的人权表达关切和担忧。国际奥委会则表示,奥运宪章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歧视。俄罗斯同性恋组织曾申请在索契开设两个所谓的Pride House(在奥运会和其他重大国际体育活动期间为同性恋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家人朋友以及观众设立的场馆,称为“骄傲馆”),类似温哥华冬奥会和伦敦奥运会那样。俄罗斯官方拒绝注册该组织。不过,普京在运动会期间光顾同性恋酒吧,也算是一个积极的姿态,表明俄官方在此问题上的采取的非歧视态度。

    当然,最为激烈的批评是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涉及的投资数量及所谓的“腐败”问题。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估算,截至到2013年7月,索契冬奥会的开支高达1万亿卢布(约合5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仅创造了历史纪录,而且数倍于初始的官方预算(120亿美元)。

    2014年1月俄罗斯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500亿美元这个数字里面不仅包括奥运场馆建设,而且还有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不少项目是从零开始的。

    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初公布的数字,直接用于2014年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和运动会(包括随后的残奥会)本身支出达到2140亿卢布。其中1000亿卢布来自财政拨款,1140亿卢布则来自企业的投资。索契市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更多,主要用于交通通讯、电力、机场码头等项目的新建和改造。

    俄罗斯政府负责奥运组织工作的副总理科扎克公布的数字是,承办索契奥运会的总支出为15260亿卢布,约合375亿欧元。其中场馆建设花费约2000亿卢布,5000亿卢布用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后两项与奥运本身无关。俄罗斯总统事务局局长科任表示,在筹备奥运会的开支当中,8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4年2月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索契冬奥会的开支并未超过上届。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是,索契从一个陈旧的夏季度假区变成现代化的、可全年运转的休闲疗养度假胜地。围绕冬奥会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和变化。

    俄罗斯政府负责冬奥会建设事宜的副总理科扎克介绍说,冬奥会和残奥会场馆建设在内的总投资为2140亿卢布,其中900亿卢布来自财政拨款,1140亿卢布则是预算外资金及组委会吸引的投资。

    值得说明的是,俄罗斯审计署和技术监督部门对奥运会筹备和场馆建设的检查中也没有发现贪腐问题。

    无论如何,索契冬奥会也是近年来俄罗斯在单个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运动场馆建设花费巨大的一次实践。索契是俄罗斯的度假胜地,本地居民人口三十多万,并不具备举办冬奥会所需的基础设施。因此,俄罗斯政府花费巨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加上新建的运动场馆及酒店等,无疑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索契当地居民和来自俄各地乃至世界的休假旅游者都是受益者。

    在西方一片质疑和批评声中,主要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领导人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似乎是顺理成章——西方领导人需要考虑各自国内的民意。与此同时,这也折射出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一个侧面。事实上,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这是俄罗斯国内政治发展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在中期范围内(考虑到普京任期为六年且完全有可能连选连任至2024年),西方将被迫与拥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普京及其领导下的越来越自信的俄罗斯打交道。而这恰恰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这是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人以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方式进行“抵制”背后的原因。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体现出中俄两国维护自身发展权利的决心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支持的一贯做法,远远超出一场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范围,在俄罗斯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体育外交行动。

    国家—私人资本

    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

    应该说,第22届冬奥会筹办过程最大的挑战是,俄罗斯已经不能像昔日的苏联那样,由国家一手包办奥运会的全部筹备工作。事实上,索契冬奥会的运作方式也不再是由国家全部大包大揽,不再是全国总动员那样的模式。在索契冬奥会的筹备过程中,人们看到的工作方式是,国家财政提供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国家控制的银行(俄外经银行、俄储蓄银行)提供贷款,大型私人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比赛场馆及酒店并偿还贷款。俄罗斯著名大企业如“俄罗斯天然气”、“俄罗斯铁路公司”等,以及俄罗斯福布斯富豪榜上前十位的私人资本家如波塔宁、杰里帕斯卡、阿克谢列别尔特等人旗下的企业负责部分场馆和设施(如酒店等)建设。可以说,这是俄罗斯尝试在国家与私人资本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众所周知,俄罗斯面临经济现代化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任务。受诸多因素限制,昔日苏联时期的全民动员模式已经难以想象,经济现代化的重任单靠国家财力无法完成。俄罗斯只能根据自己特有的情况和条件,探索并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俄罗斯必须寻求在国家与私人资本之间建立某种伙伴关系,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技术项目上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此外,俄罗斯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管线等年久失修,更新改造方面的欠账十分庞大,单靠国家投资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索契冬奥会的实践看,国家—私人资本伙伴关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国家确定投资方向和项目,并在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和启动作用,国家银行提供贷款,私人资本参与、承担具体的建设项目并负责偿还贷款。

    与此同时,目前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大环境是世界经济不景气,欧美经济持续低迷。俄罗斯央行认为,未来两年的GDP增速将维持在1.7—2%的水平上,并且还要看世界经济复苏,尤其是欧元区的复苏情况及国内投资环境改善等。冬奥会虽然能够为俄罗斯GDP贡献0.3个百分点,但此后场馆维持及投资回收的风险则可能构成新的财务风险。

    因此,无论是经济现代化还是基础设施改造,吸引投资,首先是俄罗斯本国私人资本的投资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政策方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国家—私人资本伙伴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具体结果也只有待奥运会包括随后举行的残奥会结束之后才能看出这种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

    国家—私人资本伙伴关系对俄罗斯而言也是一个新的现象,目前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这涉及到国家的政策目标、地方政府的项目与私人资本盈利等十分复杂的利益协调。无论如何,俄罗斯借助索契冬奥会所进行的尝试和实验本身就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这关乎到俄罗斯的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模式。

    结 语

    对本届奥运会的总体评价,世界舆论都给予了几乎完美的赞誉。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闭幕式上说:“俄罗斯做到了承诺的一切。在别的地方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这里只用了七年就完成了。我要感谢俄罗斯总统普京,他的个人承诺使本届冬奥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本届冬奥会上俄罗斯国家队的表现来看,俄罗斯在奖牌榜上高居榜首,依然保持着传统体育大国的地位,在许多冬季项目上的优势(花样滑冰、冰球)明显。体育大国地位和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与从苏联时期所保留和继承下来的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冬奥会无疑会提升俄罗斯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民调显示,73%的民众关注奥运赛事,75%的人关注俄罗斯运动员的表现,并为他们加油喝彩。51%的人认为俄罗斯将高居奖牌榜的首位。俄罗斯运动员的出色表现无疑大大提升了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知道,当下俄罗斯的自我定位不再是类似苏联那样的超级大国,而是多极世界当中一个独特的文明体(涵盖前苏联空间的某些成员),与世界其他大文明体共存共荣,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俄罗斯继承了昔日超级大国苏联的遗产,同时也继承了苏联时期存在于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严重扭曲。今日的俄罗斯在普京治下誓言重归一流世界强国之列,面临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而俄罗斯也只有在较为平和平稳的内外环境中,持续努力,不断发展才能有可能完成这个历史性任务,使国家获得新的腾飞。当然,普京2012年回归至少在中期(6—12年)能够保障国内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这则是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政治保障。

    历史上,俄罗斯经历了至少两次现代化运动。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斯大林时期,国家在现代化运动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在当下的俄罗斯,国家虽然控制着经济关键部门,但已经不可能指望它承担唯一的现代化事业推动者的角色。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国家只能提供市场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而绝不能直接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这才是今日俄罗斯面对的真正挑战。而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在国家—私人资本伙伴关系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及其经验,对其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文章!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

    王耀华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提升,但中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

    摘 要 2015年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自贸谈判,通过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区促进了东亚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