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江宇航++张春坪++汤健++邵国峻++王燕
猴头菇是食用菌界中一类高档药食两用的珍稀菌类。猴头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特点,有许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综合概述了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袋料高产栽培技术、几种较好栽培配方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猴头菇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性。猴头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部分组成;管状的细胞组成菌丝,直径大小在10-12um,细胞间有横隔分枝,菌丝白色,在半合成培养基上呈现匍匐状,基内菌丝发达,在不同培养基上出现不同形态。子实体近球形,肉质白色块状,菌柄几乎没有,基部狭窄,上部膨大,密生菌刺覆盖整个子实体,菇型呈花椰菜状,子实体新鲜时白色,缩水后呈浅黄色或者是褐色。
营养特性。猴头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元素的食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含有的多肽和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及预防癌症的作用。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糖体,助消化、治疗多种消化疾病,提高肌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生长环境特性。
(1)营养
猴头菇生长可用的碳源有棉籽壳、阔叶木屑、糠麸、葡萄糖等;氮源可以利用木质部和树皮细胞里的原生质,也可添加尿素或是蛋白胨作为氮源。
(2)湿度
栽培时培养基的含水量在60%~65%最为适宜。在菌丝培养期间,空气湿度相对在7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5%~95%菌丝快速生长,菌刺分化均匀,生长迅速,子实体颜色洁白。
(3)温度
猴头菇是中低温发菌、稳温结实性菌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间对温度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菌丝培养期间,要求温度在18~28℃,子实体培养期间要求在15~25℃。
猴头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技术
菌种的选择及制备。优质的猴头菇栽培种应菌丝致密洁白、粗壮、菌丝活力高,在培养基表面呈辐射状的母种。挑选优质的菌种进行扩繁,一般选择麦粒或是水稻作为二级种的培养基。
栽培季节选择。猴头菇是中、低温型食用菌,根据其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分为春秋两季栽培,春栽12-2月接种、1-5月出菇;秋栽9-10月接种,10 -11月出菇;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时需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栽培。
袋料栽培。拌料后及时装入菌袋,尽量做到当日装袋当日灭菌。一般选择耐高温规格为17cm×33cm的聚丙烯装袋。装袋时用力均匀不易过紧或过松、菌料与袋口距5cm为宜。用封口绳扎紧袋口,送入灭菌室呈“丁”型堆放关好阀门,常压灭菌24h左右,注意灭菌彻底。灭菌结束后待温度自然下降至室温取出菌包经转运车送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接种量为刚好铺满菌料一层为宜;
栽培管理。接种好后的菌袋叠成“井”型整齐叠放,每10d翻菌堆一次防止“烧菌”。培养室温度保持在15~28℃之间,湿度在70%以下,暗处培养。菌丝长满菌袋时间在25~30d;子实体培养期间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85%~95%,二氧化碳浓度不宜过高。经过12~15d后便可成熟采收;菌刺在0.5~1 cm以内,未弹射孢子前为采收适宜期。采摘时用割刀从子实体边缘轻轻插入袋料面,沿料面切割。
常用的高产栽培配方
(1)棉籽壳64%、玉米芯 20%、麸皮 15%、石膏1%、含水量 63% ~ 65%,pH 6.5 ~ 7.5。
(2)棉籽壳 60%、杂木屑 20%、麩皮15%、玉米粉4%、石膏粉1%、含水量63% ~ 65%,pH 6.5 ~ 7.5。
(3)棉籽壳90%、糠麸6%、糖%、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5%、pH5.5~6.0
目前我国猴头菇市场上菌种适应性弱、产品品种单一、营养低、人工规模化栽培少、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未来可以从基因工程的角度出发进行工厂化栽培,以杂交育种技术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结合互联网进行生产、销售。同时通过废弃农作物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特色绿色生态农业。
猴头菇栽培是第一产业——农业,将带动二三产业——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涉及到农业废弃资源的整合,栽培设备的生产;菌糠经微生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改良盐碱土壤,实现秸秆还田,减少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绿色持续发展,带动栽培户经济发展,响应扶贫政策。
猴头菇是食用菌界中一类高档药食两用的珍稀菌类。猴头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特点,有许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综合概述了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袋料高产栽培技术、几种较好栽培配方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猴头菇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性。猴头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部分组成;管状的细胞组成菌丝,直径大小在10-12um,细胞间有横隔分枝,菌丝白色,在半合成培养基上呈现匍匐状,基内菌丝发达,在不同培养基上出现不同形态。子实体近球形,肉质白色块状,菌柄几乎没有,基部狭窄,上部膨大,密生菌刺覆盖整个子实体,菇型呈花椰菜状,子实体新鲜时白色,缩水后呈浅黄色或者是褐色。
营养特性。猴头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元素的食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含有的多肽和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及预防癌症的作用。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糖体,助消化、治疗多种消化疾病,提高肌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生长环境特性。
(1)营养
猴头菇生长可用的碳源有棉籽壳、阔叶木屑、糠麸、葡萄糖等;氮源可以利用木质部和树皮细胞里的原生质,也可添加尿素或是蛋白胨作为氮源。
(2)湿度
栽培时培养基的含水量在60%~65%最为适宜。在菌丝培养期间,空气湿度相对在7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5%~95%菌丝快速生长,菌刺分化均匀,生长迅速,子实体颜色洁白。
(3)温度
猴头菇是中低温发菌、稳温结实性菌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间对温度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菌丝培养期间,要求温度在18~28℃,子实体培养期间要求在15~25℃。
猴头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技术
菌种的选择及制备。优质的猴头菇栽培种应菌丝致密洁白、粗壮、菌丝活力高,在培养基表面呈辐射状的母种。挑选优质的菌种进行扩繁,一般选择麦粒或是水稻作为二级种的培养基。
栽培季节选择。猴头菇是中、低温型食用菌,根据其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分为春秋两季栽培,春栽12-2月接种、1-5月出菇;秋栽9-10月接种,10 -11月出菇;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时需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栽培。
袋料栽培。拌料后及时装入菌袋,尽量做到当日装袋当日灭菌。一般选择耐高温规格为17cm×33cm的聚丙烯装袋。装袋时用力均匀不易过紧或过松、菌料与袋口距5cm为宜。用封口绳扎紧袋口,送入灭菌室呈“丁”型堆放关好阀门,常压灭菌24h左右,注意灭菌彻底。灭菌结束后待温度自然下降至室温取出菌包经转运车送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接种量为刚好铺满菌料一层为宜;
栽培管理。接种好后的菌袋叠成“井”型整齐叠放,每10d翻菌堆一次防止“烧菌”。培养室温度保持在15~28℃之间,湿度在70%以下,暗处培养。菌丝长满菌袋时间在25~30d;子实体培养期间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85%~95%,二氧化碳浓度不宜过高。经过12~15d后便可成熟采收;菌刺在0.5~1 cm以内,未弹射孢子前为采收适宜期。采摘时用割刀从子实体边缘轻轻插入袋料面,沿料面切割。
常用的高产栽培配方
(1)棉籽壳64%、玉米芯 20%、麸皮 15%、石膏1%、含水量 63% ~ 65%,pH 6.5 ~ 7.5。
(2)棉籽壳 60%、杂木屑 20%、麩皮15%、玉米粉4%、石膏粉1%、含水量63% ~ 65%,pH 6.5 ~ 7.5。
(3)棉籽壳90%、糠麸6%、糖%、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5%、pH5.5~6.0
目前我国猴头菇市场上菌种适应性弱、产品品种单一、营养低、人工规模化栽培少、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未来可以从基因工程的角度出发进行工厂化栽培,以杂交育种技术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结合互联网进行生产、销售。同时通过废弃农作物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特色绿色生态农业。
猴头菇栽培是第一产业——农业,将带动二三产业——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涉及到农业废弃资源的整合,栽培设备的生产;菌糠经微生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改良盐碱土壤,实现秸秆还田,减少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绿色持续发展,带动栽培户经济发展,响应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