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贫困山区畜牧产业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陈杰+屠晶

    摘要:分析了湖北省贫困山区畜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了畜牧业在湖北省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和建设重点,从畜禽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湖北省“十三五”时期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贫困山区;畜牧业;精准扶贫;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52-02

    湖北省居全国高贫困发生率省份第一方阵,扶贫开发任务之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贫困发生率为5.7%,湖北为6.59%。湖北贫困户及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7位,与中部六省相比,居第3位,仅次于河南省和湖南省。湖北贫困人口分布随着地理位置走高而增加,贫困发生率山区相对要高,平原地区相对较低,东西部相对要高,中部相对较低,地理特征比较明显。山区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占比高。截至2015年末,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涉及90个县(市、区),其中,四大片区范围的贫困县(市、区)为37个,占全省总数的41.11%,但其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69.9%。37个片区县贫困发生率为1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11个百分点。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地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山区是湖北贫困人口的集聚区,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竞争道路,是湖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1,2]。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的必然选择。

    1 湖北省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态势

    1.1 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37个贫困县(市、区)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特色产业,种养殖业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特色畜牧品种结构呈现出“猪、牛、羊”等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生猪出栏量1 680.96万头、牛出栏量104.36万头、羊出栏量473.27万只、家禽出笼量12 942.95万只,分别比2010年增长17.69%、55.36%、49.74%、23.18%;禽蛋产量54.35万t、生牛奶产量10.33万t,分别比2010年增长63.56%、214.27%。2015年37个贫困县(市、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 510.06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543.4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35.99%,比2010年增长87.05%。

    1.2 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湖北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是全省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门路之一,在第一产业中畜牧业GDP占1/3,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畜牧业占1/5。山区生态畜牧业以养殖业为主体,与种植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山场、林地、果园等闲散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副产品如糠麸、秸秆、青绿饲料、剩饭菜等,粮食消耗相对较少,饲料成本较低,畜禽生长周期长,生长过程中较少受到疫病威胁和污染,畜禽产品质量好,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将极大地降低经营成本,获得可观的收益,在促进山区贫困农户增收,实现建档立卡农户精准脱贫方面作用重大。

    2 湖北贫困山区畜牧产业扶贫的优劣势分析

    2.1 畜牧产业扶贫的优势

    近几年来湖北省各级政府从产业扶持、资金帮扶、扶贫资源的整合、就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大力支持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2015年,湖北省山区37个贫困县(市、区)牛羊出栏量占全省牛羊出栏量的81.28%,畜牧产业开发效益不断提高。湖北山区大多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和中低山地貌地形,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自然屏障条件好,阳光充足,水源充沛,气候适宜,形成了许多适宜的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疫病防控和小环境管控;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非常适合生态畜牧业发展;与此同时,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生态畜牧业更具有“短、平、快”的优势,可以做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是湖北山区贫困农户实现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3,4]。

    2.2 畜牧产业扶贫的劣势

    湖北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效益不高等问题,高附加值产品不多,竞争力不强。特色畜产品加工层次低,深加工产品少。贫困山区特色畜禽产品虽然品质好,但缺乏深加工增值、缺少品牌效应带动,同时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销售仍以初产品为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低、价格低,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户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面小[5]。

    3 湖北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的重点任务

    依托山区独特的地方品种资源优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家禽和畜牧产业,不断增强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化程度。重点加强郧巴黄牛、恩施黄牛、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麻城黑山羊以及恩施麻鸭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肉牛、肉羊和肉鸭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大鲵的科学养殖水平。

    3.1 生猪产业

    以大别山、武陵山片区生猪产业带为主,重点发展麻城、红安、孝昌、英山、团风、大悟等6县(市)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318国道沿线和209国道沿线两条瘦肉型猪养殖带,主要分布于巴东县、建始县、恩施市、利川市、宣恩縣、来凤县、长阳县、秭归县等县(市)。

    3.2 肉牛产业

    以大别山、武陵山肉牛产业带为主,重点发展郧巴黄牛、恩施黄牛等肉牛产业。在武陵山片区高山、二高山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半舍饲半放牧的肉牛养殖基地。主要分布于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利川市、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五峰县等区域的乡镇。在大别山片区英山县、大悟县、孝昌县建设以“165”养殖模式为主体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在秦巴山区,重点支持竹山发展以郧巴黄牛为主的地方特色品种养殖。

    3.3 肉羊产业

    在武陵山片区重点建设“两江”肉羊养殖基地:一是建设清江流域肉羊养殖基地。二是建设长江三峡库区肉羊养殖基地。在大别山片区重点打造以大悟、罗田、蕲春、英山等4县市为骨干的大别山区黑山羊养殖基地。在秦巴山片区重点在郧西县发展“郧西马头山羊”品种养殖。

    3.4 禽类产业

    在武陵山片区重点建设以城镇为轴心的土鸡养殖基地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景阳鸡养殖基地、麻鸭养殖基地。在大别山片区以蛋鸡、肉鸭养殖为主,重点发展孝昌、英山、大悟等县家禽养殖业。

    4 湖北贫困山区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4.1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突出科技扶贫的支撑作用

    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供给侧改革,动员贫困户发展家庭农场,加强科学指导,帮助贫困户做好全面规划,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优势,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采取大户带小户,动员养殖行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到养殖业精准扶贫中来,鼓励养殖企业给贫困户送资金、送种苗、送技术、送信息、送培训等。通过开展“手拉手”、“一对一”结对帮扶,探索建立“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服务经营模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进入农户家庭无法承担的关键环节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带领贫困农户参与发展畜牧养殖业。利用扶贫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建设养殖设施。畜牧主管部门应重点抓好农业投入品检查、养殖场污染检查和农产品农残检测工作,确保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根据以畜牧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畜牧科技为保障的扶贫工作思路,组建技术小组对脱贫村组的养殖环境进行综合调研,推荐养殖模式、落实包村技术员,联系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同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春季动物疫病防控等活动,发挥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技术推广员和防疫员作用,进村入户,推广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等实用技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村村落实包片技术员、户户技术服务覆盖,为推进贫困户科学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4.2 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打造畜产品品牌

    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在畜禽产品加工方面,重点发展肉类、蛋类及奶产品加工,用现代标准化生产工艺发展传统风味制品,全面提高湖北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重点龙头企业和品牌。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形成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扶持以扶贫开发产业对接为主的加工企业,到特色养殖业聚集的乡镇建立农产品加工厂,促进乡镇及周边农特产品的深加工,带动扶贫产业的发展。

    4.3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注重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强化畜牧产业扶贫投入保障机制,以财政资金统筹为主体,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等各种资金参与。建立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实施畜牧业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在养殖的过程中,根据贫困户的需要,可为贫困户先行垫付基础设施建设、种苗、饲料等养殖所需部分或全部资金,贫困户只需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和劳力,真正从源头做到精准扶贫。

    协调农超对接,延长产业链条。产业扶贫增收的关键是解决销售问题,将产品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牵头企业与武商量贩、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对接,将产品作为各地大型超市的直供农产品,并由帮扶企业设立特产专柜,为贫困农户的特色农产品解决销路,进入超市联锁,实现帮扶项目的持续增收。

    4.4 培育新型农民,建好合作组织

    贫困山区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是贫困山区未来畜牧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希望。他们虽然不属“贫困户”范畴,不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但他们身处基层,扎根群众,对其他农民脱贫致富起着极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应充分利用各级农广校的教育资源,加强对这部分新型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重点做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法污染防治条例》的宣传教育,普及动物养殖技术、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动物疫情报告和处置等专业技术知识,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成为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与此同时,抓好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新时期农民合作化程度,解决发展山区畜牧产业距离市场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查文胜,董利民.湖北西部山区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化战略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117-119.

    [2] 陈春祥.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机制与脱贫对策研究[D].贵陽:贵州民族大学,2016.

    [3] 谢香艳,刘红军.对精准畜牧水产产业扶贫工作的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2):7-8.

    [4] 伊平昌,李国平.大通县贫困地区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4):70-72.

    [5] 陈希勇.山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来自四川省平武县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6(5):87-90.

相关文章!
  • 温度和白消安对星点东方鲀成鱼

    任玉芹 赵雅贤 周勤 夏连军 商木强 姜秀凤摘?要:为了解高温和白消安注射对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成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影响,设

  • 植保无人机在江苏沿海地区农场

    沈丽丽 陈芳芳 袁婷婷摘要 ? ?本文比较了植保无人机与自走式药水机对江苏沿海地区农场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介绍了植保无人机的优缺

  • 苹果树拉枝的正确方法

    陈建梅拉枝就是人为地改变枝条的生长角度和分布方向的一种整形方法。目前苹果生产过程中,普遍提倡“少剪多拉,以拉为主”,所以拉枝也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