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美术与大众文化市场的关系
党苒
摘 要:文化在时代的演变中,研究者适应不同学术的需要逐渐归纳出了不同性质的文化概念。比如民间文化和官方文化,还有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不同角度和不同纬度分析能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的演变方式和规律。文章主要着重于时间这条轴,认为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大众文化是关联的,现代大众文化起源于传统民间艺术,它们之间是一个产生与再生产、演变和裂变、遗留与继承的关系,在这里我将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民间文化产品、现象和现代大众文化产品、现象提炼出来,依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系统分析,用几个案例呈现文化演变脉络。
关键词:传统民艺;大众文化;导向;消费;复兴
在这个世界上,文化扮演的角色无疑太重要了,古往今来遗留至今的儒家经典,还有享誉世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我认为都是文化的缩影,两者的核心理论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理念: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魂,一个高速发展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亘古不变的。
一、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大众文化的信仰与共同点
(一)二者的同源性——人文精神
传统民间文化和现代大众文化都立足于人性,都有着普遍的人文关怀,围绕真、善、美展开。无论是西方亚当夏娃的故事还是东方的女娲补天,这两大文明体系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创作中,都说明了一点——人对自己的来源、归宿总是在不断探索。这其中想象力起着创造性的作用,想象力促使我们对客观现实世界进行反思:“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对真理的探索和认知决定了今后我们对于诸多事物及现象的判断。
人类从孩童时积累的初级生理认知到对这个世界形成社会认知、自我认知,也是不断产生情感的过程。而情感需要表达,需要以艺术载体呈现创作故事,进而完美的故事情节为人提供了所需虚拟对象,在表达和传递的过程中我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得以完善和升华。
(二)现代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其在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投影
時至今日,人类社会高速发展,与自然环境日渐隔离,人的内心在疯狂增长的物欲需求压迫下,其实感空虚而压抑,这也催生了体验经济,结合了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对神话故事的想象到对虚拟游戏世界的感受,无论是现代大众文化中的疯狂电竞还是童心依旧的迪士尼乐园,这一虚一实的两大文化道具完美无瑕地展现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故事情节,在故事情节的带领下我们与自己的认知产生互动,将情感寄托于故事中能体现自我存在的角色身上。
而原始社会开始产生的民间神话只不过形式更为简洁,它通过收集部落族人经感官获得的信息,把人的喜怒哀乐整理,再以互动的形式反馈给全体族人。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在代人,都能从虚拟的故事中体验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价值,这样既丰富了人与人的情感互动,也激发人挑战自然规律,创造新生活的欲望。
历史告诉我们,古今文化分别从实践中获取反馈信息,以此为根据创造所在时代的精神归宿。
二、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和现代大众文化兴起
(一)二者产生区别的原因
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区别在于文化根植的生产方式不同,古时候的人们没有从繁锁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在生产生活上耗去大量的时间精力,做一个陶器从选材到打胚往往就地取材,在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中完成。没有物物交换,他们并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无时间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的东西具有绝对的地方特色、民族工艺。宋代的耀州民窑就能体现耀州这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伊斯法罕的地毯就能体现出波斯文化。这些文化产品都完全被吸收进了当地的文化精髓,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升华成了人的文化信仰。
大众消费品与民间工艺品则不同,现代大众文化也是大协作时代产物,它的初衷就打破地域局限进行资源配置,这在人类生活成本高涨的今天是唯一的选择。商品化率越高,一个产品就越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因为市场中孤立的劳动者会缺乏信息,不知道大众审美标准和最低成本。现在风靡一时的苹果手机是什么,是工艺品吗?是但又不是,因为它用现代美学定义的五金制品,符合当代的潮流、触感、视觉审美,不仅线条流畅,更与使用者周围所有工业制成品形成一致的基调,这统一的设计基调在我们现时的广告中不断出现,让没有审美自我个性和无法定义生活的大众在无形中失去了选择权,被动地从众。但不是每一个苹果手机都百分百符合你的个性需求,其在个性化的体现上,科技所为充其量就是选择皮肤和程序设置。手机的使用者只能享受它的使用功能和外观,作为日产量万台的苹果手机,是不能将乔布斯对美的体验完全展现在每一个零件上的,除非乔布斯亲制一部,而这样的成本又不可计了。
这就是批量工艺的缺陷,满足了文化存量的增长,却失去了文化变量的积累。假如再过几百年,苹果手机还有体验价值吗,还能不能定义你的生活。艺术文化真正的价值就在于个性化工艺手法的传承和继承。
文化的存在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流通,文化产品在流通中将创作者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如果说原始社会的封闭性、血缘性决定其文化产品只在内部流通,那么随着封建手工业普及,商品性质的交换方式逐渐成为民间文化的主要传递手段。封建时代是手艺人大量产生的时代,他们将工艺移植到了更多的生活用品上,小到糖果画,大到建筑木雕,民间文化产品在手工业的推动下大量普及。从各种博物馆里可以看出,封建时代以前工艺没有官方民间之分,手工物品具有生活和祭祀等几种功能,制作者也往往没有明确分工。但是社会分工化开始后,一部分人逐步脱离了自给自足的原始生产体系,他们成为了单独靠手艺而生存的手工艺匠人。在他们创造的工艺品里,以交换为目的产品为多数,创造者独特的语言在批量化的过程中被标准所吸收,但毕竟整个封建时代里,匠人的双手还没有被机器给替代。
(二)以木雕艺术为例谈传统民艺与当代文化消费
手工作坊随着生产的扩大,具有生产协作性质的师徒关系成了精神传递的纽带,徒弟通过干帮工的方式学习技巧,将一代宗师的工艺复制到自己手上,过不了多久他也成了师傅,师傅的师傅还是师傅,徒弟的徒弟还是徒弟,就这样师徒之间的协作终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帮派,在封建时代的作坊制度下,民间文化艺术只有在师徒关系为纽带的协作下完成商品化。但这种社会俗定制度也有它的局限和问题,如电影《师父》揭露的这种,师父为了还是师父,把徒弟作为牺牲品,也禁锢文化艺术的传递发扬,充满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有商品交换就会有消费行为,消费社会最大的好处是阶级和血缘这些纽带被打破,文化的精髓能够通过不同层次的商品通达社会各个角落。现代的大众消费正是倚仗着三次工业革命,将所有智慧用来创造能供大部分人消费的廉价商品。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实用的功能成为机器的专利,它们让手工作坊望而生畏。19世纪末大工厂出现让几千年的民间文化产品锐减,这也使得民间工艺最终走向没落。值得欣慰的是那些能迅速适应大生产条件的工艺还是被时代所保留,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让许多民间文化产品成为纯商品,而它直接带来的影响是将缓慢沉淀下来的民间文化转化为了大众文化。大清著名手工业中心——景德镇,后来它以现代瓷器产业中心的身份重新被时代所接纳,江西景德镇也终成世界的景德镇。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大众文化中的复兴与创新
(一)现代大众文化的问题
现代大众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本同出一源,但时间发展先后顺序不同,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大量的文物,其中一些来自民间,但是事实上这些文物早已失去了民间存在的意义,博物馆其实是他们的墓地。它们在当时被世人称道的多重用途已经被城市化功能所替代,而他們真正的精神互动功能已不得而知。现代大众文化虽继承了民间传统的基因,但眼下“快”节奏的生产消费方式岂能容忍传统艺术的“慢”。大众文化总在五花八门的广告中追根溯源,试图掩盖商业文化的铜锈味还有“慢”的缺失。茶道在现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酒足饭饱之后天然的休闲,而是大众消费的环境配置。回顾历史,茶道发端于民间,是“闲云野鹤”们谈诗论道的圣情水,在更早的时候是智者通晓天文地理的修行工具,而现在它的功能却只剩下了去油腻防癌变的“胃白金”。
(二)当今文艺创作的方向
文化的真正核心是育人于心,国民的整体素质也能从民间文化艺术品及现代大众文化艺术中体现。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建树,就直接能从民间或大众新文化的培育上反映出来。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这些是大势所趋,顺则国昌,在传统制作工艺被工厂化冲击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大众文化所带来的资本效应,而是要真正找到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文化产品的产量、销量,还在于创造新的符合当下国情的文化价值观,让文化产品能更好地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工业生产在降低大众消费的同时,也助长了人过多的物欲,人的物欲一旦膨胀就阻碍人对产品精神定义的理解,从而沉迷在对单纯感官的刺激上,我们所谓传统文化之殇其问题关键就在这里。
民间文化中孕育着官方文化,官方文化也为民间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作为当代的艺术文化工作者,要能够善于从现代商业社会中提炼出有具有普遍但又容易忽略的素材,再借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将现实的生活场景整合为启迪人心的信条。越是竞争激烈,越是物欲横行的时代,越需要精神信仰与之相适应。之所以成为后来社会的主流,相对而言是文化在资本化过程中缺乏政治导向,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资本是当代一切事物的推动力,它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是社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让资本合理地为大众艺术文化服务,让当代人民生产生活有激情,休闲娱乐有意义。从客观上讲,实现中华文化在现代大众文化的复兴是属于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一切科学技术与人民大众配合,我们要从流传至今的传统民间文化中提取精华,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构建社会主义新大众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扎实推进,努力进取。同时思考当今时代的艺术语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继承与发扬并进。
参考文献:
[1]张丹.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分析[J].艺术评鉴,2017,(11).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