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绘画艺术及佛教的魅力

    沈雪慧

    摘 要:在人类文化史上,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宗教对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艺术的想象也激发和升华宗教的想象,宗教艺术的创造更加深和扩大了宗教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宗教艺术;油画;浅析

    一、佛教绘画

    众生皆知,释教是宗教,佛法是哲学。走向佛教艺术,最初不能只将它作为空泛的艺术感悟,而要作为一种宗教去体会,一旦沿着这条思路深入进去,便会获得一种艺术的境界。宗教可以用来慰藉百姓,而哲学思想则会启发人的智慧,在当今社会有很多大家都曾试用油画来阐述佛教这类神圣的主题。一些至今保存完好的艺术作品用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油画画家的眼光,不断对它们进行研究创作吸取精华,而后便运用到现实创作中去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画家是从敦煌壁画的美妙绝伦中来汲取艺术养分的,将中国绘画中传统的一些造型因素,尝试着与西方油画相结合。例如,我所欣赏的画家曾浩先生,他一系列的敦煌飞天的油画佳作当真是让人心生仰慕与钦佩。艺术造型并不局限于敦煌现有的艺术形象,而是立足于本并大胆设色创新,采用西式古典浪漫主义的风格,创造出东西结合,艺术表现力相得益彰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自身绘画特点,用以呈现敦煌人物的动态神情。曾先生所塑造出的敦煌人物不再以俗世人物做范本,而是将从各式人物中提炼出的圣洁、高贵、善良、美好的品性,用画笔来表现出来,进而营造出敦煌仙人神秘、高贵、圣洁的天性。可以说敦煌系列的油画佳品无论是从绘画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亦或是服饰、配饰场景营造等,都一改以往的人物形象。他的绘画从一个相对比而言比较新的角度来诠释宗教绘画,从而脱离了宗教原本的约束。绘画风格和意境大胆洒脱,现代风格浓郁,而又充满着人性化,有着脱俗而又离经叛道的意味,同时又氤氲着奋力挣脱束缚不拘一格的完美。

    谈至佛教文化的传入,随之带来的即为佛教绘画艺术的兴盛。佛画的盛行,主题内容包含了佛经故事、诸佛菩萨和金刚力士等。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的《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并被后人所称赞,而后的梁代画手张僧繇以及唐朝的尉迟乙僧、吴道子等诸位绘画大家都是佛教绘画的妙手,所绘的宗教人物情态各异,举手投足间既不失风骨而又劲爽洒脱,被许多绘画大家所称赞。其绝大多数都擅用墨笔丹青以绘制佛画,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思想受到了佛家思想的渗透,其自身的绘画观念和技艺等同样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华。宗教主题的绘画艺术与其他类型的传统绘画在艺术的理念和技法方面相互兼容,而又相互影响和渗透。可以这么说通过宗教艺术绘画大量的绘制实践,不仅是促进了画者本人艺术风格和绘画技巧的娴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并影响到了之后油画作品的创作。

    油画原本是西方世界所特有的创作形式,但是西式东用同样也能表现出博大精深的东方佛学思想,我认为一幅极好的宗教艺术作品,并不是色彩艳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的装饰画,也不是造型虚幻的单一抽象作品,而是采用一定的写实手法,通过具象的人物造型来传达出一种抽象却旷达的精神世界,这样的角度能够更精准地诠释佛的凡人一面。而作为西洋画之一的油画,尽管其表现宗教题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之前,但佳作并不多见,表现佛教题材的油画就数量而言是无法与国画相比拟的。其主要的原因还是西方更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而佛教更多是被亚洲人所信奉,而国画本身就是中国本土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因此,用西洋的油画来表现东方,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更不用说是用来表现中国的佛教,而且还是急需悟性参透的“佛教思想”,这样想来无疑有难度。所以说,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佛教油画作品在中国尚且没有很好的发展,佳作不多,想要画出好的宗教作品,并有震慑人心的作用,画家本人是一定要去透彻了解宗教本身的。故而,就要求画家本身对佛教本身有一定的领悟了。如何能相得益彰地用绘画语言详尽而颇具表现力地创作出一幅佳品,是值得深思和不断探索的。

    二、感悟佛教

    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折射出的各种社会现象却也是良莠不齐,可悲可叹的。在物欲横流的时间长河里,文明似乎被上了枷锁,人心也越来越淡漠麻木无所谓,冲淡了信仰,模糊了道德的边缘线。想至此处,就不由慨叹,造成这些现象背后的缘由,刨去客观因素不说,主观原因难道不是缺乏心灵的信仰,缺乏一种来源于精神的约束力,从内而外来告诫自身什么是允许可做的,是修身养性大有裨益的,什么又是恶孽丛生绝不可以肆意妄为的。释教中的佛法不仅是给古人的认知行动带来很深的影响,对当代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估量小觑的。

    历史学论著中谈到了释教发生成长的轨迹,即于公元前6世纪晚期发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欲认识中国文化,不可不了解佛教,不可不稍知佛教典籍。佛教文化,即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成为了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总会听到“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两种声音。在教义学说方面,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大乘佛教则通常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 简单来讲大乘就是在教化人们要度人,小乘佛教则是注重度己,二者皆是在告诉众人们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僧侣们则要勤于修习佛法,以此来解困于世人。对我来说,我更倾慕于小乘的教义——度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没有度化,自身还有很多需要参悟修行的,那又如何去度化他人度化世人呢?

    在大学寒假,我有幸去了泰国旅行,去的原因有二,一是对那里常年是热带气候感到欣喜,二就是泰国是著名的小乘佛教国家,寺庙兴隆,信善不断,我很期望能够亲眼去看看闻名世界全民信教的著名佛教国。去了之后发现,果真是家家都有供奉的佛龛佛像,且人们生活开心满足,我曾问过熟识了的导游,信奉佛教带给他的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他严肃而郑重地说,信奉是靠内心去信的,并不是我们对佛有私心有所求才去朝拜,去供奉寺庙的修行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福报,不贪心奢求,遇事谦让三分,善待他人好运自来,提醒自己要用善心过活,万不可起歹意。当时在听了这么一番话后,我真的是很震惊,在泰国小乘的影响下果真是人人心中皆有佛。佛的教义、佛的戒律成为了一种强而有力从“心”出发的约束力,这种力量不是无妄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根植在内心深处的。试问,世间有哪一种条律比从自我意识层面中所形成的坚固的善恶是非的判断准则来的更加有效呢?

    记得看过一本宣扬佛法小册子,感触颇深。上面说到:佛教教导众生要“看得破,放得下”,消除执著、分别和妄想,安住在极度的宁静当中,并且随缘弘法,普利有情。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明心见性,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佛教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佛心,只要一直不懈怠追求智慧,勤修善行,人人都可以觉悟成佛,自觉觉他,向自己内心求福,而不是像其它宗教那样去求外在的东西。所谓参佛修佛礼佛的境界,并不是指光去叩拜、断青丝遁入空门、仅仅注重表象、做无谓的形式主义,或是为给别人看而做做样子的虚妄,心其实是空的,而是要去觉悟、参悟,去修性。佛曾曰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之苦、爱分袂、求不得、痛恨苦、五阴过盛苦。在了解佛经所传达给世人积极影响后,我想一些生活中的苦便会消散大半吧。不钻牛角尖,拿得起放得下,不去怨恨伤害,不留无谓的执念,一切朝前看。人生的苦乐,取决于本身的心理,以夸姣的心去赏识方圆的事物;以朴拙的心来看待每一个人;以卖力的心做好份内的事;以谦善的心,检验本身的毛病;以稳定的心,对待准确的理念;以包庇的心,包涵对不起你的人;以戴德的心,感激所具有的一切;以泛泛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坚强面对最难的割舍。

    佛偈它具有无限包容性,很广博。人们会从中学习良多,贯通良多,想通良多。星云法师曾说过:“也许大彻大悟很难,但每天有一点小小的开悟是可能的,我每天都在努力,要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断用心去开悟。”人生当是如此,生活中亦如此。当我们心中有了属于我们自己深信不疑始终坚守的东西,或许一切便不同了。在面对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之时,或许做不到孑然而退,但至少为自己保留着一份纯真,一份坚持和一份清晰于心的道德底线。或许,有一份佛心更会如此罢。我可能不会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但我会是一名专注的佛语倾听者,因为我们看似简单的佛语箴言,却往往在隐晦中显露着大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大伟.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山东大学,2009.

    [2]李华.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比较研究[J].大观周刊,2012,(30).

    [3]聂聃,胡晓青.试论佛教中蕴含的和谐思想[J].山西广播电視大学学报,2007,(05).

    [4]董群.石峻先生与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J].中国哲学史,2007,(01).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 消费语境下史诗级长篇小说电影

    杜鹏举电影是后现代时代碎片化消费语境中的一道越来越靓丽的文化景观,消费语境对于文化艺术的冲击亦越来越大,史诗级长篇小说的电影化

  •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

    雷娟【摘 要】《让我痛哭吧》是著名歌剧《里纳尔多》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首咏叹调,它既体现了明显的意大利风格,又融入了巴洛克时期歌剧的韵

  • 表演类非遗项目的艺术化呈现与

    摘 要:表演類非遗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化,如南京六合区的民歌鲜花调、洪山戏、南京白局、古琴艺术、昆曲、江南丝竹、高邮民歌。本文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