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
【摘 要】格鲁克的三幕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这是他第一次改革歌剧,也是最古老的部分现代剧目。这部歌剧讲的是希腊歌唱家奥菲欧用自己美妙的歌声打动爱神,用爱情的力量使妻子尤丽狄茜重新复活,两人回到人间的故事。这段咏叹调蕴含了丰富细腻的情感,是整部歌剧的重点,作品的戏剧性和悲剧性以及奥菲欧当时的矛盾心理也在本片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咏叹调需要演唱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演唱时气息要稳健流畅,音量适中,音色柔美抒情,使作品的音乐风格和需要表现的最终目的得到完美诠释。
【关键词】《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歌剧;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36-01
能演唱歌剧选段相信是每个歌者十分高兴的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就必须对歌剧作品十分熟悉,当然自身的嗓音条件及演唱技巧也很重要。我十分喜欢《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作品,欣赏奥菲欧和尤丽狄茜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要通过这首歌的主题思想、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加深对这首作品的了解。也能使我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和感情处理等能力。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故事来源于希腊神话,希腊歌唱家奥菲欧美丽的新娘尤丽狄茜不幸去世,树林里一大片空地上有座墓碑,一群牧羊人围绕在周围,将一束束野花轻轻放在尤丽狄茜的坟上,奥菲欧痛不欲生地呼唤着妻子的名字,他始终不相信爱妻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呼唤着,祈求着。他对爱情的忠贞最终感动了爱神阿莫尔,并允许奥菲欧去阴间将他美丽的新娘尤丽狄茜带回人间,如果他的歌声能够打动冥府的魔鬼,那么就会将尤丽狄茜还给他,但前提是把尤丽狄茜带回人间之前,千万不能看他的妻子。奥菲欧答应了女神的条件来到了阴间,唱起了高亢的悲歌,歌声里渗透出他对尤丽狄茜浓浓的爱。阴间的鬼魂都被这个痴情的男子所感动,心生怜悯,使奥菲欧找到了尤丽狄茜。奥菲欧牵着尤丽狄茜的手匆忙往回走,一言不语想要尽快离开这个阴凉之地,可尤丽狄茜恳求奥菲欧看她一眼,奥菲欧记住爱神的警告拒绝见她。伤心欲绝的尤丽狄茜以为丈夫变心不再爱她,痛不欲生。尤丽狄茜表示如果奥菲欧不再爱她,她宁愿死去,不再回到人间。在这样的情境下奥菲欧忘却的爱情的嘱托,忍不住回头看了尤丽狄茜一眼,果然,尤丽狄茜又再一次死去。奥菲欧悔恨不已,悲伤至极,欲自杀殉情,唱出了这首悲歌《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奥菲欧的歌声再一次感动了女神阿莫尔,爱情的力量使尤丽狄茜再度复活,并把他们送回到人间,一对爱人终成眷属。
第三幕中咏叹调《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是奥菲欧在阴间忘却爱神的禁告,转身拥抱尤丽狄茜继而立刻死去的时候所演唱的。这首作品是整部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的高潮和灵魂,是作曲家格鲁克歌剧作品中最著名的一段,微量的重复简单的旋律,简单而清晰地向观众展示奥菲欧悲痛和绝望自责的内心感受。音乐线条简单明了,旋律波动不大,蜿蜒起伏。美丽的尤丽狄茜在奥菲欧的怀中死去,万般无奈且悲痛的望着那张已经睡去的脸庞,寂静的演唱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整部歌剧的精彩之处在此刻渲染开来。
《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咏叹调在曲式上虽然是回旋曲式结构,A和B段中间音乐有中断,但是感情不能断。否则会破坏歌曲整体的感情效果。这首作品一共重复了三次A段,则可以表现出整篇歌曲的中心思想,但是三次演唱在表演中都要有所不同,每次都要给人一种递进的感觉,要有感情的推动,层次的变化。在演唱速度上也不能太慢,要求中速,太慢的话则体现不出奥菲欧急切地想要见到尤丽狄茜的着急的心情。Euridic要唱得积极,有感情,强弱快慢感情上的发展变化要在歌唱力度上表现出来。结尾时要更加激动、急切,整个处理要非常合理化。在作品59小节至64小节中的Che faro sen-zail mio ben 上感情需要再浓烈一些,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从而使演唱这首作品时更加的生动。在演唱技巧上,要控制好音量,音量保持在强和弱的强度,这样能更多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音色要优美抒情。演唱时声音要连贯,气息要适中不能太强,要平稳、流畅、抑扬。转调部分要清楚,把握好音准的变化。演唱速度也要严格按照谱例上所给出的演示,不要太自由,最终也不自由的扩展。
《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作品中,格鲁克充分体现了自然、真实、朴实的真谛,他使音乐局限于为戏剧服务这一固有功能,放弃了歌手在以往咏叹调中用华丽的炫技手法取悦观众的固有形式。格鲁克扩展了宣叙调,把宣叙调与咏叹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旋律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格鲁克的歌剧以质朴、简洁、自然而令人感动。《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歌剧和序曲是反衬关系,在气氛上和速度上与哀悼尤丽狄茜逝去的音乐形成对比。格鲁克的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实表达。音乐极其朴实,并对情感加以控制,节奏均匀整齐,旋律多在音节的上行和下行,基本回避了大跳的音程和装饰音的花腔,体现出自然简洁的古典风格特征。
作者简介:
王晨曦(1983-),女,本科双学士,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声乐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