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囚”字生发万千风情

    摘要:《囚绿记》的情节以作者情感发展为线索依次打开,给读者展示完整的心路历程,因爱而私、因私而囚、因囚而爱,向读者阐释了思想升华的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应以作者情感发展为主轴,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感知体验,最后形成情感共鸣,完成相关阅读认知构建,可谓是水到渠成。

    关键词:囚绿记;阅读赏析;技巧

    《囚绿记》是名家名篇,其文学成就之高自不待言,单单一个“囚”字便生发万千风情。面对那醉人的绿,作者因爱而私、因私而囚、因囚而爱,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爱——囚”大回环。一个“囚”字勾勒明晰结构线索,也为教学展开提供了重要切点。从“囚”字展开思维辐射,作者情感经历便跃然纸上,从最初的私爱到最终的释怀,演绎的是情感思想的升华与重生。

    一、因爱而私,构建情感成长基调

    作者爱绿,这种爱带有浓重的“私心”成分,看到窗口的常春藤,“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盛”,情不自禁“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这表现了作者的“私心”,也为下一步“囚绿”做好铺垫。这里并未提及“囚”字,但情感的蓄积在持续,读者也难以释怀了。

    学生在阅读这个节点的时候,需要情感接轨,教师在引导时,不妨从情感角度切入。根据学生自主阅读情况设计几个问题:作者开头设计了哪些描写内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绿的热情是不是超出了正常范围?开端便介入情感抒发,是否为文本搭建了明晰基调?从作者情绪发展趋势可以推断,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

    生1:作者对常春藤的描写并不是太多,“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嫩叶”“渐渐变青”,呈现动态特征,其情感却很热烈,直接抒发挚爱情绪。“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生2:作者对绿是非常钟情的,很“粗暴”地将常春藤牵进屋子里,足见其“私心”有多严重。他对绿的偏爱应该是难以言表的。

    生3:作者对绿的爱不断推进,为下一步采取更为剧烈的行动埋下伏笔。

    从学生的表述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情绪也深深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那份炽烈的爱已经开始弥漫。教师从情感角度展开引导,学生跟随情感推演,顺利抵达文本核心部位,对文本的情感、主旨、结构展开全面探索。

    二、因私而囚,直白表达情感诉求

    作者对绿的挚爱蓄积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了。“我拿绿色装饰……心情。我要借绿色比喻葱茏的愛和幸福。我囚住了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作者将绿色死死地囚住,不停地把玩。作者因为太过偏爱,所以才有这样的极端行为,并借用这种方式表达最纯真的热情。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行为进行理性剖析,希望能够找到情节产生的根源。作者囚住了常春藤,其心情如何了?常春藤生长情况如何,有没有感到被囚禁的痛苦?作者说的“魔念”到底指的什么?为什么说常春藤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体讨论相关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提示,学生表现很活跃。

    生4:作者囚住了常春藤,其占有欲得到了极大满足,整天抚慰这绿色,彻底将这绿色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生5:作者说的“魔念”是指囚住常春藤的行为,其实是对自己的偏爱进行直观展示。

    生6:常春藤是向阳的植物,尽管枝叶被囚住了,但它依然要努力挣脱,不顾及作者的一片爱心和善意,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从这里可以看出常春藤有自己的追求,对作者的好意并不买账。

    作者因为太爱绿色,所以选择了最为极端的做法,对常春藤采取囚禁行动,目的就是要将这绿色据为己有。在教师引导下,一个“囚”字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爱意表达方式,对其情感认知逐渐走向深入。

    三、因囚而爱,探索私爱情愫内涵

    作者每天早晨最先做的事就是看这被囚的“绿友”,这说明作者对绿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从细致观察每一枚细叶、每一卷须的延伸,到分析其生长的方向,作者感受到这绿色的“固执”,其实,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固执吗?因为爱,所以才有这样自私的表现。

    作者如此对待被囚禁的绿,这是不是真爱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与学生展开深度探究。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发表看法。

    生7:被作者囚禁的常春藤还在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这说明常春藤是想挣脱作者束缚的,如果站在常春藤的角度来看,作者的囚禁行为不是爱,而是霸道了。

    生8:将常春藤的绿占为己有,这叫爱不释手。但作者的爱太过狭隘,因爱而囚,这样的爱不够高尚。常春藤属于大自然,不是哪一个人的私有财产,用强行囚禁方式表达爱,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

    生9:作者爱得执着,所以才有囚禁行为的发生,这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常春藤失去了自由,但得到了作者更多细致入微地观照,可以看成是一种缘分吧。我认为作者的爱算不上猥琐,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从学生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作者爱的表达有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哪一种观点,大家的思想情感都逐渐成熟,如此赏析式阅读才有价值。

    四、因爱而释,升华思想情感品质

    作者对绿色的热情几近“疯狂”,所以才有“囚禁”之举,这是另一种爱的表达,先前因爱囚绿,后来因爱放绿,在作者看来,囚禁绿色虽然是善意,但对绿色造成了一定伤害,作者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释放决定,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回忆和怀念,让这份爱获得了升华。小爱、自私的爱到大爱、广泛的爱,作者的思想也经受了磨砺,因为绿色改变了一切,让作者心底透进了阳光。教师在解析这部分时,让学生自主感知,并提出质疑问题,由教师负责回答。学生的问题设计非常有创意:常春藤不接受作者的爱意,是不是对作者的情感形成贬损?卢沟桥事件介入文本中,难道常春藤与这历史事件还有内在联系吗?作者一直怀念着那常春藤,并将其比作“绿友”,这是不是太夸张了?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了相关问题,并让学生加以评价。

    生10:常春藤不接受作者的美意,作者并不是感觉失落,更不是贬损,应该是展示自己的追求。我认同老师的见解,正因为常春藤要求自由,才彰显作者的挚爱。

    生11:卢沟桥事件介入文章中不是偶然,这是作者刻意要渲染的一种历史背景,使文章有了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本文写的囚绿,没有对这个事件进行过多解读。我不太认同老师说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一定带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应该对此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生12:作者最后醒悟了,爱不是占有,而是付出,不应该成为伤害,而是用更合理的方式疼爱。从这个角度看,作者将绿由“囚徒”变成了“绿友”,标志其认知的蜕变。老师解读很到位,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

    文本解读赏析有多重途径和方法,从关键词展开突破,其线索明晰,认知情感构建循序渐进,解析效果最为理想。一个“囚”字贯穿文本始终,作者多重情感纠结于此,文本构建围绕于此,认知成长借助于此。教师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画出明晰思维导图,确保学生阅读欣赏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J]. 语文教学通讯,2012,(11).

    [2] 宋如郊.人性的迷失与回归——《囚绿记》教学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2011,(7).

    作者简介:戴艳梅(1979— ),女,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贴近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创新能

    周建芳摘 要:新课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兴趣和启发性

  • 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

    张晶晶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利用游戏活动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能寓教于乐,使孩子能乐此不疲。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