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初探

    吴樱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就是思考的结果。为了切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变革,银川市于2016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本人有幸参加了2017年举办的第二届“推变课堂”的评比活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北师大新版《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一、教学实践中的亮点

    巧设疑问,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且解决疑问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情况,精心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设计《全面内战的爆发》时,我首先研读了课标,然后对教材内容重新编排,围绕重庆谈判这一教学重难点增补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鉴于课本只有国内背景的介绍,因此补充了一组国际背景资料,指出当时的美国和苏联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由蔣介石领导下的中国的统一,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为何在此时转而支持蒋介石政府呢?旨在通过学法指导,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从来都不是与世界孤立开的,国内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需要结合国际背景来加深了解。

    补充史料,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史料。“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关于重庆谈判的目的,我补充了两段史料,分别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一封电报和时任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的一段话。通过呈现正反观点的两则历史材料,引发学生思考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毛泽东接到电报后该如何抉择。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重庆谈判与学生的时空距离,而且以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然融入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合作成为课堂主流文化”,也培养了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二、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由于长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使一些学生产生了惰性,认为考前看看书就能考高分,历史知识不用思考就能学好。教师一问“对于本课所学,你有何疑惑”时,“没有”就成了唯一答案。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基础差,无疑可质;部分学生心理紧张,不敢质疑;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害怕提问过于简单招来嘲笑;在小组合作中长期被动地接受问题,对问题本身,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他们的疑惑,不知从何下手,缺乏提问的能力。我在磨课阶段就遇到过上述情况,让学生围绕“重庆谈判”质疑时,一学生提问:“为什么重庆谈判签订的《会谈纪要》叫‘双十协定?”当即学生哄堂大笑,此刻我立即打断了学生的笑声,一边对提问的学生进行安慰和鼓励,一边告诫其他学生不要嘲笑他人。如果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及时制止,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会挫伤,以后再也不敢多想多问,甚至使学生今后对历史这门学科丧失学习兴趣;但是从一个角度也暴露出学生质疑的能力有限,质疑的质量不高。

    二是教师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缺失。银川市推行课堂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的根本转变,学生问题意识的强与弱与教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怕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与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独霸课堂,不舍得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或者是不能善待学生的“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未能给予及时解答;又或者是为了质疑而置疑,将问题简单地堆砌或者生硬地加到教学设计中但又不注重提问的技巧,引发不了学生质疑的兴趣……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堂是培养不出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只会越来越弱化。

    2.存在的不足

    一是质疑形式的单一性。问题呈现的形式由教师还是由学生来完成,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而在此次教学实践中,本人课堂上虽然有质疑,但一般都是教师引发的,学生主动质疑的次数较少。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图片、故事、辩论、情景剧等,但也不是将这些教学方式简单地叠加或者生搬硬套,为质疑而置疑。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提倡学生提问,并不等于赞同学生不加思索地瞎问、乱问、傻问。如何让学生从“爱问”到“会问”,还需要教师下工夫研究,仔细引导。

    二是不能对学生的质疑及时进行评价。问题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水平密切相关;敢不敢提出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但都与教师的及时评价有关。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具备激疑促思的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对较为简答、肤浅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行解决;对超出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解题思路或者相关资料;对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如小组谈论、师生辩论等方式加以解决;此外,还要善待学生问题中的错误,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这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重要任务。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恰恰是思维的先导,我们要牢牢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尊重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因他们的提问肤浅而嘲笑,不因提问的片面而否定,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质疑的兴趣和主动性,发挥课堂教学的技巧,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质疑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2016(3).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语文里的心灵“鸡汤”

    桑小燕语文是什么?是聆听大师教诲、是自由畅谈、是感悟经典……各种答案都是兼而有之。从语言交流的本质特征出发,注重从语文的语言文字中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策略

    尚梅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