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马春花++顾美玲
摘要:分析了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病的主要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犊牛;腹泻;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26-01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性引起的,主要感染新生犊牛,该病的特征是犊牛腹泻,也可称为犊牛白痢。
1 发病原因
一是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二是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湿,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2 诊断
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饲养状况及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判定。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毒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主要发生于产后3 d内的犊牛;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在短。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粪似蛋白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吃不到初乳的犊牛。败血型发展很快,常于病后1 d内死亡。
(2)中毒型:也称肠毒血型,此型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不安,兴奋,后沉郁,直至昏迷,甚至死亡。
大肠杆菌腹泻的败血症可以根据牛的临床表现来判断,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处理时,一定要分析牛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并观察含量的标准指标。对于肠型大肠杆菌腹泻病是病态牛犊病的患病实践,临床反应和检测实验指标,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如果只在临床症状上观察牛犊,就很难区分牛犊是否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或是败血症引起的。通过观察犊牛的表现,可以进一步验证牛犊是否患有肠道大肠杆菌腹泻,在诊断时应准确区分致病原因。如果医疗条件足够好,还可以使用培养血液的方式准确区分大肠杆菌腹泻的类型。在处理死亡病例时,可以进行尸检,提取空肠中的物体,以此来区分大肠杆菌腹泻的类型。
3 治疗方法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50 mg。12 h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 d。或以每千克体重10~30 mg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粉20 g,温水1 000 mL。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 000~1 500 mL,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 mL。注射时速度宜慢。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150~200 mL,可增强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 g、鱼石脂20 g、加水90 mL调匀,每次灌服5 mL,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 g、白陶土50~100 g、活性炭10~20 g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氏0.06 g,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 d,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4 防控措施
4.1 奶牛饲养管理
怀孕期间奶牛饲养管理好坏,不仅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和胎儿抵抗能力,还会直接影响母乳的质量和母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因此,饲养管理人员应给予怀孕奶牛特别仔细的照顾,给予健康合理的饲料,以确保饲料中有足够的营养。
4.2 犊牛饲养
犊牛在30~40日龄时,喂养量可根据出生体重计算为1/10~1/17,一个月后全奶量可减半,用同等量脱脂牛奶代替。两个月后,可以停止母乳喂养,提供一天一次的脱脂乳。将发酵的初乳喂养牛犊,可以有效地预防牛犊的腹泻病。初乳发酵的温度保持在11~13℃是最合适的,可以加入初乳中1%丙酸作为防腐剂。
犊牛的腹泻主要是由于护理和管理不当引起的,如果犊牛在具有临床症状的初期发现,应立即分析症状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高 睿. 陕西省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免疫试验[D].山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 喻华英,杨晓华.新疆部分地区犊牛腹泻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血清型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1(9):1752-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