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写作技巧之我见

张雅杰
【摘要】作为一名记者,掌握写作技巧是写好新闻的关键条件。只有运用好新闻写作的技巧,写出的新闻稿件才会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本文主要阐述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写作技巧,希望给记者的新闻写作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记者新闻写作技巧
好的广播电视新闻关键在于新闻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必须通俗化,因为收听广播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而且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各有不同。新闻广播要想吸引听者,记者的新闻写作必须通俗化,在写作时必须掌握技巧,使用技巧化、通俗化的新闻稿来吸引更多的受众。本文主要从选好新闻写作角度;培养新闻敏感度;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善于运用迷糊语言;善于捕捉新闻细节;善于创新新闻写作形式、内容等方面对新闻写作技巧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一、选好角度
所谓新闻写作的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并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入手处、着眼点,新闻报道不可能报道新闻的全部内容,它只是表现新闻事实的一个部分。新闻角度可以从“由小见大、以旧见新、全局高度”三个方面进行选择。首先,由小见大。从新闻的小处事实或材料分析来反映社会的大的问题,以小部分内容来表达独特的新鲜的新闻主题,达到吸引大众的目的;其次,以旧见新。经过对新旧信息和新旧新闻材料的对比来提出新的新闻角度和新闻主题,给出新的新闻舆论话题;最后,全局角度。从新闻事实的全局来把握新闻写作的角度,找到新闻点,进行报道。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必须敢于探索、发现新的新闻角度,然后对材料进行巧妙的构思安排,写出与众不同的广播电视新闻稿。只有选好新闻稿件的写作角度,才能更好的表达较热的舆论观点,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和收听。
其实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事都具有新闻价值,但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获得这些信息后,能从全局的角度对内容进行有效的提炼。如2014年4月8日8点39分出自新浪网新闻的一篇名为“MH370失联一个月:关键问题和答案”新闻稿就选取了较吸引舆论关注的新闻写作角度,仅仅抓住了马航失联一个月后大众对于此事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解析,如“我们是否知道调查者知道的一切?”,“MH370是否成了一架‘幽灵飞机?”等等,对马航失联事件在一个全面的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站在观众或民众的角度上去思考、写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民众的观看。
另外,电视、广播都是政府指导工作的主要渠道,所以新闻报道必须对政治、经济的发展进行真实报道,对民众的生活起导向作用。
二、培养新闻敏感度
所谓新闻敏感就是对待同一件事,别人不能从中发现新闻,而你可以。没有敏感的新闻触角,就很难发现新闻点并写出一篇像样的广播电视新闻稿。培养新闻触角,就必须善于发现线索,在事情未曝光之前,就可以敏感的察觉到,并预见其发展趋势,从而写出一篇新鲜度比较高的新闻稿。比如预见性的新闻,新闻记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独家信息来预见此信息对于某事或某人将会带来的影响,并写出自己独到而有力的论点,在事情曝光前后可以赚足观众的眼球和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如《法制晚报》一篇名为《清明假期524.5万人游京城!》的新闻,是记者通过出游人数、与同期增长的比例、旅游经济、交通等都做了一系列的说明和报道,新闻标题中数量的醒目和所采用的全局角度吸引了民众的目光,可谓是一篇成功的新闻稿件。
当然,新闻的敏感触角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记者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而获得的。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再加上刻苦训练,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具有敏感新闻触角并可以写出较好新闻稿的记者。
三、注重表达形式
新闻语言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不同形式的新闻对新闻稿的文字表达的要求也不同。部分稿件要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文字、数据、时间、地点等信息的准确性,信息来源的明确性以增强新闻稿的说服力和表现力,此类新闻大多为对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等;对于对事情发展进行猜测性的新闻稿在写作时应注意表达时的模糊性,利用“疑是”、“或将”等词对猜测性的新闻进行报道,避免观众对信息的误解,误导观众,此类报道多见于事件的预见性报道或娱乐圈绯闻报道等。
媒体一直在倡导新闻国际化,这就涉及到新闻媒体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语言的传播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达,更是话语的传达。话语的传达内容包括语境和文化。广播电视主要运用的是大众语言,中间用图片或影像进行补充,但主要的还是语言表述。所以对于地方性色彩比较重的语言应该进行适当的修正或改造。如事件发生在某一地区,在地方人员或被采访民众进行事实讲述时,一定会有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方言,但新闻作品是借助广播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所以在新闻采访或播出时,记者或字幕组应该对讲述者的语言进行调整,增加或省略一些词语,以易于大众接受。此外,新闻报道在讲述和表达事实时,应该在表达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有震撼性、吸引力的语言。
四、善于运用模糊语言
虽然说新闻比较注重准确性,但是长期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会发现,有时准确的语言并不能表述事情的真相,反而有可能会误导听众的想法。当事情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掌握或者是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我们不确定时,我们用确定性的语言只会误导听众,在这时,模糊的语言就可以派上用场,给听众留下自我思索的空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客观事物的一种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情况下,运用模糊的对象、时间、结论等,有时会给新闻带来出其不意的好处。
如最近各大新闻媒体对娱乐圈比较火的文章出轨事件的报道,起初在没有掌握确凿的信息时新闻标题都会用“疑是……”来表达文章出轨事件的发展和动态,还有后期的“文章疑是婚外情女友姚笛深圳购新屋”、“文章疑花500万伪造马伊俐爸爸身份公关 马云力挺”及马伊俐父亲疑是对于文章出轨事件的回应等都是用了“疑是……”来表达,且附有一些时间、人物和地点等信息,以避免在大众阅读新闻或观看新闻的时候被误导。
五、善于捕捉细节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来获取细节。对于一个广播记者来讲,记住这些细节的录音、录像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在采访活动结束之后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录音、录像完成搜索、编辑、剪辑和传送等任务。
新闻写作离不开对细节的描写。如《京华时报》在报道2014年3月22日习近平夫妇赴荷兰访问阿姆斯特丹王宫一事时用的标题是“习近平夫妇着装仅限中国范”,文中记者对习近平夫妇的着装细节进行了描述:“习主席这套中式服装以中山装为基础,经过改良,稳重而不失生动,中国风十足却又融合西方元素。”“这次宴会,彭丽媛内穿立领粉青色旗袍,除了与丈夫衣着颜色相互搭配以外,旗袍面料的飘逸与改良中山装的紧致熨帖形成一松一紧的结构搭配,中国特色十足。”。对服装的细节描写在满足大众对习近平夫妇着装好奇之心的同时又结合国际知名服装、美容专家的解读,再结合习近平夫妇亲自代言“中国梦”进行了表述,不失为一篇成功的表述细节的新闻稿示例。
六、要有创新性
当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一味的固守陈规,把新闻稿写作套到老式的新闻写作的条条框框里,已不能适应大众对于新闻的内容和形式的需求。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当前的一些新闻作品不能吸引听者,其主要原因就是题材形式依旧困在长期所形成的框架里。所以,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稿的写作时,可以借鉴其他文学手法,这是写作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
广播电视记者可以在写作时采取散文诗笔法,新闻的倾向性和散文的情感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将新闻稿写出来,可以更容易获得听众的喜欢。所以现代新闻写作应有创新意识,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润色,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结语
电视新闻稿在结构上必须具备三个特点: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层次分明。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稿的写作时,必须根据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然后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润色,运用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的新闻稿,才会吸引更多的听众。□
参考文献
①李会峰,《浅谈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技巧》[J].《科技信息》,2013(14)
②郭新辉,《广播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J].《科技信息》,2010(16)
③唐立君,《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写作技巧漫谈》[J].《活力》,2011(21)
(作者单位:忻州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产业转型升级下吉林省动漫产业

    王俊+郑美群【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由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转型,动漫产业结构也从加工型向原创型升级。鉴于动漫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急

  • 电视媒体如何打造特色品牌

    王 玲 欧阳晖<br />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竞争是机器的竞争,那信息时代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因为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今日美国》的资深记

  • 冲突与决策:TPP与中国著作权法

    【摘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成员国于2015年10月5日基本达成一致协议,TPP中的知识产权条款影响了国际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为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