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空间 推动精品化

    罗敏超 陈静 张慧琴

    【摘要】大众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主要有网络工具、时尚阅读、网络垃圾、网络艺术等五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学具有表达通俗化、写作自由化、作品畅销化等特点。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推动设立“网络文学精品工程”。网络文学未来要沿着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自身文学性,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和健全的文学评价标准。

    【关键词】网络文学;精品化;评价标准;新空间

    【作者单位】罗敏超,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陈静,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张慧琴,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网络文学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网络文学是依托互联网创作和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内容丰富、题材多元、传播广泛,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文学开始通过互联网传播,历经电子邮件、ACT、文学网站、论坛、博客等不同形式,渐成今天的准主流文学形态[1]。当网络文学声名鹊起时,人们忽然产生种种疑问:什么是网络文学?怎样才算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算文学吗?笔者通过对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归纳,得出五种网络文学的定义。

    一是网络工具。这类观点以陈村为代表,他认为“文学不能区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 , 就像我们不能区分报纸文学和杂志文学一样”。[2]这种观点比较传统,认为无论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都是文学的一部分,只是载体形式不同而已。二是时尚阅读。持这一观点的群体大多为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他们不太喜欢传统的文学作品,而是沉迷于像《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真实反应网民生活状态的网络小说。三是网络垃圾。持这一观点的群体一般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并重视网友对言论的反馈。他们认为网络上不存在真正的文学,只有文字。四是网络艺术。持这一观点的群体认为,网络文学是艺术产品,具有艺术性。他们大多迷恋网络生活和网页制作,沉迷于网页内容的丰富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五是以上四种观点的结合体,代表为文学理论家王一川先生。他在《网络时代文学:什么是不能少的?》一文中阐释了网络文学的概念:“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文学传播活动。”[3]这个定义兼具“网络”和“文学”两方面特征,认为网络文学既具有网络性,也离不开文学性。

    二、网络文学现状:从草根庶出到主流形态

    网络文学从草根文学形式开始,逐渐被主流文学接纳和认可。短短20多年,网络文学不仅成为我国互联网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产业之一,而且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费内容。这首先体现在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的接纳上。2009年6月 ,烟雨江南、晴川、酒徒等11位网络写手被推荐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标志着中国作协作为最高官方代表对非正统作家和草根文化的正式认可。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认为,作协应改进吸收会员的方法,关注网络作家的存在,如果实际水平足够,就可以考虑吸收为会员[4]。其次,代表主流文学的声音也对网络文学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认为,网络文学创造了新鲜的词语和充满活力的表达方式,它的兴起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5]。2007年10月,由中国作协主持评审的政府最高奖——鲁迅文学奖,授予了网络文学理论专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尽管网络文学出现“主流化”的趋势,不过要真正融入主流或成为主流,还任重道远。正如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所说,“网络文学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登上文学舞台,它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蕴含缺陷和矛盾,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与震撼。”[6]

    诚然,网络文学因其信息承载量大、传播迅速、充满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出现了大量格调不高的作品。要使网络文学产生更多经典作品,“网络文学精品化”理念的提出和倡导不可或缺。文学精品化是弘扬文学精神的体现。何为文学精神?钱谷融先生曾说:“机智灵动、犀利明快、繁复华丽的语言与此相关,生动曲折、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安排与此相关,敏锐、细微的点滴生活感受与此相关,正确的立意和思想观点也与此相关。” [7] 网络文学精品化是一个具有前沿性的话题,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其一,网络文学时效性强、更新快,但文字质量和文学价值与严谨的传统文学相比明显欠缺;其二,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大多为年轻人,其人生阅历、知识储备及学识修养普遍不足,作品缺乏深度,很难创作出有历史厚重感、历久弥新的作品。有学者甚至断言“21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学经典的世纪,只因为这是文学的宿命”[8],这不能不说与网络文学的负面影响有关。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网络文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网络文学企业把出版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努力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推动设立‘网络文学精品工程,支持网络文学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出版工程项目”。

    三、网络文学新空间:走向精品化

    网络文学有着不同于传统经典文学的独特性,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学的经典文本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两个基因: 一、充分体现网络文化的自由精神,同时应不损害网络文学的文化品位;二、积极借鉴传统文学的有关成就,同时决不因此自设藩篱。”[9] 因为这种独特性,作为类型化的商业写作,网络文学短短20余年间在大众阅读领域风生水起。“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中文文学网站总数在4000个以上,而国内汉语原创文学网站也已超过1500 家。一个文学网站一天收录的各类原创作品可达数百乃至数千篇。如目前最大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就存有原创作品20余万部,日新增 3000 余万字,总字数超过120亿。”[10] 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网络文学创作缺乏经典意识,随意复制、拼凑,文本单一、语言粗俗等现象屡见不鲜,一直被主流文学界诟病。再加之管理条例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到位,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堪忧,网络文学精品化理所应当、势在必行。

    1.发起文学运动——提高网络文学作品文学性是决定精品化的内因

    网络文学作品的优劣是由文学性来衡量的,文学性即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朱寿兴先生认为,文学的审美特性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特性是文学语言显现出来的诗性功能;(2)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特性是通过文学语言这一中介表现出来的艺术虚构性或者人生的理想性;(3)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特性与人们的实际功利目的不无联系,但又超越了实际功利目的的审美意识形态[11]。文学运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媒介,发生于创作与欣赏之间的活动,网络文学精品化也应从这两者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着手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有良好的创作动机,不以获取名利为唯一目的,自觉摈弃“三俗”及虚无化倾向,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并将其运用于文学创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网络文学从业者思想道德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引导网络文学创作、编辑、出版、传播等环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造就一批思想、业务、道德水平高的名作家、名编辑”的指导思想。因此,提高写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文素养是今后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基础。欣赏群体也应秉持“择善从之”的标准阅读网络文学作品,避免盲目跟从、盲目效仿甚至恶俗评论等现象。如此,创作与欣赏之间方能建立良性循环机制,促使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2.竖起指路明灯——导向和制度指导是引领精品化的方向

    导向是出版的生命线,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品化”首先要导向鲜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是文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因此,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要反映国家对文学出版的指导思想,以文化传播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创作导向更加健康,使运营服务模式更加成熟,与图书影视、动漫游戏、创意文化等相关产业形成深度的融合发展。其次,要健全对网络文学网站的管理机制。在建设网络文学精品化的时代要求下,网络编辑应努力提高政治敏感性和编校专业水平,要建立健全网络文学网站的管理制度、准入制度,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出版编校培训和专业资质管理,重视网络文学“守门人”的岗位功能。

    3.引入文学批评——为网络文学评价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传统文学目前基本上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判机制,有各种文学奖项和评判标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网络文学相关的文学奖项和组织存在缺失,尤其是网络文学批评机制存在缺失。网络文学主要以博取读者眼球来获取收益,因此,为了迎合读者口味,很少注重对作品的推敲和反思,尤为重要的是,目前这一领域尚未形成健全的批评理论体系,致使网络文学很难沿着健康、高质的道路发展。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尝试将传统文学批评理论运用于网络文学批评中,鼓励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家、批评家进行网络文学批评,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网络文学批评机制,树立典范。其次要更新传统文学批评用语,建构多样化的文学批评方法,以适应网络文学特质。网络文学批评的文本既要深入浅出,又要不失理性和深度。只有将网络文学奖项、评判标准、组织机构都建立和完善起来,才能为网络文学精品化构建激励机制,从而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鼓励网络文学在选题管理、制作生产、编校审读等方面进行技术更新,发挥科技创新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网络文学的评判机制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的“2015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通过推选网络文学精品,让优秀作品引导网络文学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该活动,还组建了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确立了评审标准,明确了评选和复检机制,为网络文学作品评价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四、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尝试

    1.创建网络文学网站,发掘精品

    网络文学精品化是建构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基本保证。作为网络文学的出版主体,广西人民出版社在推动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开始尝试网络文学出版,至2010年建立麦林文学网,以实际行动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可以说,广西人民出版社对网络文学的了解是比较深入的,是有实践经验支撑的。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对内容的把关、对舆论方向的引导都一视同仁——重视文学网站内容的审核工作,包括系统敏感词过滤、通读全文、敏感情节讨论处理等;定期对网站作品抽查、复查;对有潜力的网络新人开展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及时更新和补充敏感词词库,防止出现色情、暴力、导向等问题,给作者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如出版社为网络文学作家千寻千寻量身打造了言情小说“千寻纪”品牌书系,先后出版了《如果可以这样爱》《爱·盛开》《长梦留痕》《北海恋人》等作品,在业界赢得良好的口碑。“千寻纪”品牌的树立,是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化的成功尝试。

    2.举办网络文学大赛,选拔精品

    对文学网站来说,举办网络文学大赛既是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契机,又是累积文学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宣传、比赛、互动以及对参与作品的推荐,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网络文学发展新的“风向标”。广西人民出版社作为广西唯一一家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资质和原创文学网站的出版社,为响应习总书记“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号召,推进该社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尝试网络文学精品化运作。在广西党委宣传部、广西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5月12日启动了第一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挖掘了一批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向上、创意新颖独特的网络文学精品,也培养了一批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学作者。更可喜的是,大赛获奖作品《宁子墨那代人》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作品名单,散文随笔组一等奖作品《江那边的父亲》也被拍摄成微电影,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网络文学要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共享,需要走精品化路线,更需要社会、网络文学平台及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树立精品标杆,搭建网络文学发展平台,培育网络文学出版品牌,坚守文艺创作理念,在网络文学的商业性和公益性中寻求平衡,才能为网络文学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通过文学大赛的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网络文学精品和作者,建立、完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激发网络文学创作和全民阅读的热情,推进网络文学走精品化道路,才能为网络时代文学创作注入新活力、新力量发挥积极作用。

    [1] 周志雄. 对原创文学网站的考察与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 赵晨钰. 网络文学:新文明的号角,还是新瓶装旧酒?[N]. 中华读书报,1999-12-01.

    [3] 王一川. 网络时代文学:什么是不能少的?[J]. 大家,2000(3).

    [4]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从“草根庶出”到主流认可[J]. 学习与探索,2010(2).

    [5] 姜妍. 肯定网络文学 中国作协考虑吸纳网络作家[N]. 新京报,2008-04-02.

    [6] 黄小驹. 网络写手进了“厅堂”?[N]. 中国文化报,2009-03-25.

    [7] 钱谷融. 关于文学精神[N]. 文汇报,2009-01-04.

    [8] 张丽军. 新世纪文学经典化危机及其建构途径[J]. 南方文坛,2012(2):48.

    [9] 徐小敏. 关于网络文学经典化问题的思考[J]. 鸭绿江(下半版),2016(4).

    [10]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前行路上三道坎[J]. 南方文坛,2009(3):41-43.

    [11] 朱寿兴. 人的美感性存在研究[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224.

相关文章!
  • 演播室:电视谈话节目的典型情

    刘小霞 吴小君<br />
    演播室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必备要素。比较中国过去和现在的电视谈话节目,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演播室,包括道具、灯光、色

  • 从传播学角度探析 《爸爸去哪儿

    刘岚<br />
    【摘要】《爸爸去哪儿》意外的引爆了2013年年尾的荧屏后,引发了全民追捧,各界对其进行了较多的讨论。本文以传播学原理为基础探

  • 媒介融合时代IP的价值与开发

    【摘要】有多次开发利用价值的IP,随着其强大的吸金效应等价值的凸显,在当下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探讨了在媒介融合时代,IP有哪些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