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这么热,想在家酿一杯啤酒吗? 等5则
天气这么热,想在家酿一杯啤酒吗?
智能生产工艺一定是既省事又能检测流程的,但是对于啤酒酿造来讲,即使酿酒工艺再成熟,检测发酵的过程仍然很麻烦。酿酒有一道工艺是发酵麦芽汁,自古以来罐子里麦芽汁和酵母的发酵程度就很难检测,只能靠经验观察。即使科技发展,发酵过程的监控还是比较苦难的。
炎热的夏天,想自己酿一杯啤酒吗?这个智能啤酒发酵气阀一定可以帮到你。挪威人推出的这款智能啤酒发酵气阀,取代传统只能排气的气阀之余,还能用 app 即时监测发酵过程。
发酵过程中,麦芽汁中的葡萄糖会转化为等量的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以酒精液体形式留在发酵罐里,二氧化碳则化为气泡通过气阀排出。这正好就是这款气阀的原理所在。它通过红外线二氧化碳传感器计量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从而了解产生了多少酒精。配合内置数字温度传感器和高级算法,可以计算酒精比重、发酵活性、环境温度等酿酒发酵关键参数。
这款智能啤酒发酵气阀连接 Wi-Fi ,可将发酵数据即时发送到手机 app 上。通过随时随地查看实时或历史数据,譬如酵母如何在麦芽汁中的工作效率,温度又如何影响发酵速率等等。
重点是,可针对异常数据警报作出应变,不用让酿造工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譬如二氧化碳排出数量的突变,可能意味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即恒温器发生故障等。
所有数据可储存供日后使用,以便啤酒厂根据数据跟踪不同酿造批次的不同细节,用于保持一致性或改变新批次的比例等。通过取代传统的气阀,根据高级算法对发酵产生的气泡进行测量和分析,既可完全监测,又不介入发酵过程,也不会产生细菌感染等状况,精确又安全。(涟漪)
这家餐厅只有各种奇葩罐头却开了近50家分店
在日本,有这么一家餐厅,没有菜单,想吃东西只能自己去货架上挑食材,而食材全都是罐头食品。这里没厨师没厨房,就有一两个工作人员,一般就负责三件事:收钱、帮客人开罐头,以及热罐头。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就是这个餐厅,从2002年开业到现在,在日本居然开了近50家店。
2002年,这家餐厅出现在了大阪,面积不到30平。此后开的分店,不论是面积还是布置,也大都类似。进到店里,你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一排排的罐头,多得让你怀疑这可能是个避难所。这也正是这家餐厅最极致的一点,什么罐头都有!正常的,不正常的,都有。不少客人表示:来这儿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各种罐头。
每家店里,一般至少会有300种罐头,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更换不同的罐头。这些罐头,有日本产的,也有来自国外的罐头。想吃海鲜,这里有酒蒸安康鱼肝、红烧鳗鱼、烟熏河豚、牡蛎等;想喝汤,螃蟹酱汤、美式蚬奶汤、法式洋葱汤任你选;想吃主食的话,除了像泰式咖喱饭、日式红豆饭这种常见的,甚至还有面包、汉堡!想吃传统日式美食,这里也有日式烧鸡、熏三文鱼、秋刀鱼、烤鳗鱼片;重口味的朋友也有口福,比如蚕蛹罐头、蝗虫罐头、法式蜗牛罐头、竹虫罐头。
15年来,这家餐厅和当初一样,只卖罐头和酒水。这样的餐厅能开上近50家店,看似不可思议,其实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成本低。餐厅经营起来非常省钱,运营成本连普通餐厅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原因很简单,这里不需要厨房和厨师,有一个工作人员几乎就可以搞定一切,人员和设备上省了一大笔钱。另外,罐头保质期长,不会浪费食材。第二,日本人对罐头的谜之喜爱。全球的罐头种类约有1200种,其中有800种都产自日本。尤其是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罐头变得更加流行。另外,日本罐头也顺应时代,变得越来越健康,令人更容易接受。今年就有罐头厂商推出减少 50% 盐分的鲑鱼和青花鱼罐头,使用蔬菜提取物与钾元素来代替食盐。(凌晨)
卫计委新法将催生千亿食品市场,云南省三七产业已经先行!
6月22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法规中有一条尚未引起广泛关注的内容,即在第43条首次定义了“地方特色食品”,这意味着诸多地方特色食品也能够制定标准,从而以正式身份开发成包装食品,举动将催生数以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市场。
实际上,云南省在今年4月发布了干制三七花、茎叶地方食品标准,率先在全国探索地方特色生物资源的标准管理,而相关产业链已经对此做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反应。
三七,又名田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它是一种中药材,仅此而已。但在今年5月以后,整个三七行业都像打了一劑强心针一样。
在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院长陈中坚的研发实验室里,摆着六七个装着“饮料”的琉璃瓶,瓶身上写着配方,陈中坚告诉前来参观的客人,“这是我们正在开发的三七花茶饮料,还在调配颜色。”顺便又补充一句,“你们先别把这个配方传出去。”
与时同时,正在加紧开发的还有文山州的多家以三七原料为主的药企,如今正雄心勃勃地制定进军食品领域的计划。
同样兴奋的还有三七种植户。文山州七麟三七合作社社长王麟猛对记者说,他的合作社想扩大种植面积,并想做三七的深加工产业。在文山,像他这样的种植户还有近三万户。
让这个行业突然备受鼓舞的,是由云南卫计委于2017年4月11日发布的两个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干制三七花》和《干制三七茎叶》。这两个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过去无名无份的三七花、茎叶有望做成包装食品推向全国,从而实现“变废为宝”或者实现价值提升。
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进入普通食品领域?不仅云南省没有这个先例,全国都缺乏经验。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而各省都有不少独具特色的食材,但是,部分地方特色生物资源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食品标准,只能作为农副产品利用而无法进入食品领域。
不过,这个领域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契机。6月22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将“地方特色食品”定义为“在部分地域有30年以上传统食用习惯的食品,包括地方特有的食品原料和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如果这一办法正式生效,即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各地特色生物资源均可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通过科学严谨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可以解决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云南省卫计委主任李玛琳这样总结云南的做法。(凌晨)
昆虫油竟比橄榄油还要好?!
由新鮮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橄榄油,由于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营养成分,被誉为黄金液体和植物油皇后。然而,对此殊荣,有人却提出质疑,认为橄榄油并非这般完美,昆虫油在很多方面要做得比它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Biteback曾经只是个idea,但它的野心很大,想着要改变全球人类对于身价一路飞涨的橄榄油的依赖性,让昆虫油成为更理想的取代者。
我们都知道,可食性昆虫身体的80%是蛋白质,这使它成为一种渐渐流行起来的美味。那另外的20%呢?便是还没有被我们发掘出来的脂肪了。据研究表明,用面包虫提取出的昆虫油的方法跟提取豆油的方法相近,不仅能补充人体不能合成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还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糖,防癌抗癌 ,增强体质,健脑益智,养容美颜,减轻眼疲劳八大功效。
Biteback打算以昆虫油作为厨房及整个美食行业绿色革命的突破口,主要是看重了昆虫体内的一大微量元素——铁。我们生活的时代,铁元素极度缺乏,贫血症气势嚣张。试想一下,当富含铁元素的昆虫油进入我们的一日三餐和其他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避免因不正当补铁所造成的潜在健康问题。
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这种地位认证让越发注重健康饮食方式的消费者对它的需求与日俱增,并进一步导致橄榄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为了保证橄榄油的供给,成片成片的雨林被一夜间烧光。
Biteback觉察到了橄榄油产业再发展将引起的生态危机,这是它不断让自己成熟起来的源动力。除了在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量上不输橄榄油外,昆虫油的产量大得惊人。同样一公顷的土地,橄榄油出产量通常是4吨/年,而昆虫油预计能到150吨/年。
Biteback目前已经采取大规模行动了,通过培养养殖户的方式扩大可食用性昆虫产量,为昆虫油以较低的价格大量投放市场做好准备。(涟漪)
白水也能变饮料!糖尿病人为喝饮料,发明黑科技杯子
当家长的,大都有件头疼的事:孩子不爱喝水!碳酸饮料、果汁一瓶瓶往肚子里灌,但喝起水来就老大不乐意。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款黑科技杯子,来解决这问题。这款杯子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让白水变“饮料”!喝进肚里的是水,却能让人感觉像在喝饮料。而且还有多种口味可以选择,比如橙子、苹果,可乐味等。白水变“饮料”的原理很简单。因为人所感受到的味道,是嗅觉和味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嗅觉负责了80%的味道体验。鼻塞时吃东西没什么味道就是这道理。
这款杯子能让你误以为在喝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它的材质中添加了一种水果芬香风味剂,杯沿则采用了专利的甜味技术。所以在你喝水时,你既可以闻到水果气味,舌尖又有甜味,大脑便会误以为你在喝饮料,虽然你喝的就是100%的白水。而且在大脑习惯这种体验后,再用它来喝水时,大脑便会自动联想相应的味道,喝“饮料”的错觉就会更加强烈!
发明这个杯子的叫艾萨克,今年48岁。在他30岁时,他被告知得了糖尿病,医师警告:不准喝含糖饮料!但他和那些有肥胖症的患者一样,真心受不了没味道的白水。这也不让喝那也不让喝,人生索然无味。作为一名香味领域的专家,他决定把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他的方法是,把气味分子加入杯子本身。杯子由三部分组成:外容器,内胆,杯沿。所有材质都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审核,达到可食用级别,和内胆混在一起的风味剂也不例外。
为了确保风味剂和塑料材质完美融合,同时要保证安全,还要不影响塑料材质本身的特性,艾萨克和他的团队整整花了6年时间。美中不足的是,杯子的香气只能维持大约6个月,之后就得重新换个杯子。当然了,原来的杯子也可以当普通杯子使。(凌晨)
智能生产工艺一定是既省事又能检测流程的,但是对于啤酒酿造来讲,即使酿酒工艺再成熟,检测发酵的过程仍然很麻烦。酿酒有一道工艺是发酵麦芽汁,自古以来罐子里麦芽汁和酵母的发酵程度就很难检测,只能靠经验观察。即使科技发展,发酵过程的监控还是比较苦难的。
炎热的夏天,想自己酿一杯啤酒吗?这个智能啤酒发酵气阀一定可以帮到你。挪威人推出的这款智能啤酒发酵气阀,取代传统只能排气的气阀之余,还能用 app 即时监测发酵过程。
发酵过程中,麦芽汁中的葡萄糖会转化为等量的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以酒精液体形式留在发酵罐里,二氧化碳则化为气泡通过气阀排出。这正好就是这款气阀的原理所在。它通过红外线二氧化碳传感器计量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从而了解产生了多少酒精。配合内置数字温度传感器和高级算法,可以计算酒精比重、发酵活性、环境温度等酿酒发酵关键参数。
这款智能啤酒发酵气阀连接 Wi-Fi ,可将发酵数据即时发送到手机 app 上。通过随时随地查看实时或历史数据,譬如酵母如何在麦芽汁中的工作效率,温度又如何影响发酵速率等等。
重点是,可针对异常数据警报作出应变,不用让酿造工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譬如二氧化碳排出数量的突变,可能意味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即恒温器发生故障等。
所有数据可储存供日后使用,以便啤酒厂根据数据跟踪不同酿造批次的不同细节,用于保持一致性或改变新批次的比例等。通过取代传统的气阀,根据高级算法对发酵产生的气泡进行测量和分析,既可完全监测,又不介入发酵过程,也不会产生细菌感染等状况,精确又安全。(涟漪)
这家餐厅只有各种奇葩罐头却开了近50家分店
在日本,有这么一家餐厅,没有菜单,想吃东西只能自己去货架上挑食材,而食材全都是罐头食品。这里没厨师没厨房,就有一两个工作人员,一般就负责三件事:收钱、帮客人开罐头,以及热罐头。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就是这个餐厅,从2002年开业到现在,在日本居然开了近50家店。
2002年,这家餐厅出现在了大阪,面积不到30平。此后开的分店,不论是面积还是布置,也大都类似。进到店里,你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一排排的罐头,多得让你怀疑这可能是个避难所。这也正是这家餐厅最极致的一点,什么罐头都有!正常的,不正常的,都有。不少客人表示:来这儿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各种罐头。
每家店里,一般至少会有300种罐头,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更换不同的罐头。这些罐头,有日本产的,也有来自国外的罐头。想吃海鲜,这里有酒蒸安康鱼肝、红烧鳗鱼、烟熏河豚、牡蛎等;想喝汤,螃蟹酱汤、美式蚬奶汤、法式洋葱汤任你选;想吃主食的话,除了像泰式咖喱饭、日式红豆饭这种常见的,甚至还有面包、汉堡!想吃传统日式美食,这里也有日式烧鸡、熏三文鱼、秋刀鱼、烤鳗鱼片;重口味的朋友也有口福,比如蚕蛹罐头、蝗虫罐头、法式蜗牛罐头、竹虫罐头。
15年来,这家餐厅和当初一样,只卖罐头和酒水。这样的餐厅能开上近50家店,看似不可思议,其实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成本低。餐厅经营起来非常省钱,运营成本连普通餐厅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原因很简单,这里不需要厨房和厨师,有一个工作人员几乎就可以搞定一切,人员和设备上省了一大笔钱。另外,罐头保质期长,不会浪费食材。第二,日本人对罐头的谜之喜爱。全球的罐头种类约有1200种,其中有800种都产自日本。尤其是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罐头变得更加流行。另外,日本罐头也顺应时代,变得越来越健康,令人更容易接受。今年就有罐头厂商推出减少 50% 盐分的鲑鱼和青花鱼罐头,使用蔬菜提取物与钾元素来代替食盐。(凌晨)
卫计委新法将催生千亿食品市场,云南省三七产业已经先行!
6月22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法规中有一条尚未引起广泛关注的内容,即在第43条首次定义了“地方特色食品”,这意味着诸多地方特色食品也能够制定标准,从而以正式身份开发成包装食品,举动将催生数以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市场。
实际上,云南省在今年4月发布了干制三七花、茎叶地方食品标准,率先在全国探索地方特色生物资源的标准管理,而相关产业链已经对此做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反应。
三七,又名田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它是一种中药材,仅此而已。但在今年5月以后,整个三七行业都像打了一劑强心针一样。
在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院长陈中坚的研发实验室里,摆着六七个装着“饮料”的琉璃瓶,瓶身上写着配方,陈中坚告诉前来参观的客人,“这是我们正在开发的三七花茶饮料,还在调配颜色。”顺便又补充一句,“你们先别把这个配方传出去。”
与时同时,正在加紧开发的还有文山州的多家以三七原料为主的药企,如今正雄心勃勃地制定进军食品领域的计划。
同样兴奋的还有三七种植户。文山州七麟三七合作社社长王麟猛对记者说,他的合作社想扩大种植面积,并想做三七的深加工产业。在文山,像他这样的种植户还有近三万户。
让这个行业突然备受鼓舞的,是由云南卫计委于2017年4月11日发布的两个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干制三七花》和《干制三七茎叶》。这两个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过去无名无份的三七花、茎叶有望做成包装食品推向全国,从而实现“变废为宝”或者实现价值提升。
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进入普通食品领域?不仅云南省没有这个先例,全国都缺乏经验。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而各省都有不少独具特色的食材,但是,部分地方特色生物资源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食品标准,只能作为农副产品利用而无法进入食品领域。
不过,这个领域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契机。6月22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将“地方特色食品”定义为“在部分地域有30年以上传统食用习惯的食品,包括地方特有的食品原料和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如果这一办法正式生效,即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各地特色生物资源均可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通过科学严谨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可以解决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云南省卫计委主任李玛琳这样总结云南的做法。(凌晨)
昆虫油竟比橄榄油还要好?!
由新鮮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橄榄油,由于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营养成分,被誉为黄金液体和植物油皇后。然而,对此殊荣,有人却提出质疑,认为橄榄油并非这般完美,昆虫油在很多方面要做得比它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Biteback曾经只是个idea,但它的野心很大,想着要改变全球人类对于身价一路飞涨的橄榄油的依赖性,让昆虫油成为更理想的取代者。
我们都知道,可食性昆虫身体的80%是蛋白质,这使它成为一种渐渐流行起来的美味。那另外的20%呢?便是还没有被我们发掘出来的脂肪了。据研究表明,用面包虫提取出的昆虫油的方法跟提取豆油的方法相近,不仅能补充人体不能合成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还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糖,防癌抗癌 ,增强体质,健脑益智,养容美颜,减轻眼疲劳八大功效。
Biteback打算以昆虫油作为厨房及整个美食行业绿色革命的突破口,主要是看重了昆虫体内的一大微量元素——铁。我们生活的时代,铁元素极度缺乏,贫血症气势嚣张。试想一下,当富含铁元素的昆虫油进入我们的一日三餐和其他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避免因不正当补铁所造成的潜在健康问题。
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这种地位认证让越发注重健康饮食方式的消费者对它的需求与日俱增,并进一步导致橄榄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为了保证橄榄油的供给,成片成片的雨林被一夜间烧光。
Biteback觉察到了橄榄油产业再发展将引起的生态危机,这是它不断让自己成熟起来的源动力。除了在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量上不输橄榄油外,昆虫油的产量大得惊人。同样一公顷的土地,橄榄油出产量通常是4吨/年,而昆虫油预计能到150吨/年。
Biteback目前已经采取大规模行动了,通过培养养殖户的方式扩大可食用性昆虫产量,为昆虫油以较低的价格大量投放市场做好准备。(涟漪)
白水也能变饮料!糖尿病人为喝饮料,发明黑科技杯子
当家长的,大都有件头疼的事:孩子不爱喝水!碳酸饮料、果汁一瓶瓶往肚子里灌,但喝起水来就老大不乐意。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款黑科技杯子,来解决这问题。这款杯子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让白水变“饮料”!喝进肚里的是水,却能让人感觉像在喝饮料。而且还有多种口味可以选择,比如橙子、苹果,可乐味等。白水变“饮料”的原理很简单。因为人所感受到的味道,是嗅觉和味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嗅觉负责了80%的味道体验。鼻塞时吃东西没什么味道就是这道理。
这款杯子能让你误以为在喝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它的材质中添加了一种水果芬香风味剂,杯沿则采用了专利的甜味技术。所以在你喝水时,你既可以闻到水果气味,舌尖又有甜味,大脑便会误以为你在喝饮料,虽然你喝的就是100%的白水。而且在大脑习惯这种体验后,再用它来喝水时,大脑便会自动联想相应的味道,喝“饮料”的错觉就会更加强烈!
发明这个杯子的叫艾萨克,今年48岁。在他30岁时,他被告知得了糖尿病,医师警告:不准喝含糖饮料!但他和那些有肥胖症的患者一样,真心受不了没味道的白水。这也不让喝那也不让喝,人生索然无味。作为一名香味领域的专家,他决定把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他的方法是,把气味分子加入杯子本身。杯子由三部分组成:外容器,内胆,杯沿。所有材质都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审核,达到可食用级别,和内胆混在一起的风味剂也不例外。
为了确保风味剂和塑料材质完美融合,同时要保证安全,还要不影响塑料材质本身的特性,艾萨克和他的团队整整花了6年时间。美中不足的是,杯子的香气只能维持大约6个月,之后就得重新换个杯子。当然了,原来的杯子也可以当普通杯子使。(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