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生错误提升教学效率
王跃
学生在构建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误和偏差.这些错误在认识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教师用包容的目光来对待这些错误的同时,更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教学资源,善加利用,就可以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三类:概念性错误、经验性错误和思维性错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前将这些错误因素考虑进去,将他们改造成教学资源,就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围绕三类错误的处理对策,谈谈笔者的有关思考.
1 合理整合概念性错误,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概念性错误的产生源于学生从字面来理解相关的物理表述,最终导致物理情境认识不清.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要营造一系列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自我分析,不断探索,从而去伪存真,挖掘出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脉络关系,从而实现物理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TP4CW44.TIF,Y#]将学生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整合到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例1 如图1所示,将一些冰水混合物放在大烧杯中,再将一只放有冰块的试管悬置于大烧杯中(底部不发生直接接触),借助石棉网对烧杯底部进行均匀而缓慢的加热,忽略空气的导热因素,试管内部的冰块状态
A.有一部分发生熔化 B.全部发生熔化
C.一点都没有熔化 D.不好判断
分析 学生容易错误选择A项,原因就在于对晶体熔化的概念本质不够理解.通过这个问题的辨析,将他们的问题暴露出来,在纠正的过程中,他们会认识到熔化的两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到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本题中,酒精灯没有直接对试管加热,试管要获得热量必须要从烧杯中获取,烧杯中本身就是冰水混合物的状态,所以,加热只能让烧杯里冰有所融化,而不能使其温度提高.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保持为0 ℃,不能和试管形成有效的温度差,因此就无法将热量传导给试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通过这个题目的处理,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熔化条件的理解,对基础好[HJ1.82mm]的同学,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去认识有关热平衡的概念.
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概念性错误将导致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混乱,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借助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概念间的关联,理解其实质和外延.对易于混淆的概念,更要反复训练,强化理解.
2 合理应对经验性错误,转变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视角
经验性错误可以定义为,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习惯中的某些感性认知来解释物理实质而导致的偏差.此类错误的发生主要归咎于学生认识角度的过于片面,以点带面有时可能是正确的,有时带来的错误直接导致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教师在此方面所需做的工作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认识的改变.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时,问学生:两队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最终获胜的一方是因为他们对绳子的拉力较大吗?学生说:就是这个原因.学生发生这一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生活经验的片面性:拔河比赛的过程中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向后拉绳子,当时是力气大的一方获胜了.借助这个问题,教师正好引导学生全面地熟悉受力分析,确定以某一队学生为研究对象之后,影响他们运动的两个力主要是绳子的拉力以及该队同学与地面的摩擦力,从力的相互作用特点可知,两队同学彼此间的拉力大小是相等,真正决定他们是否能站稳脚跟,不被往前拉动的原因是他们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回想有关拔河的场景,以强化这一受力模型的理解.
经验性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真实的物理情境中融入太多的干扰因素,掩盖了很多本质性的规律,教师以积极的姿态来面对类似的问题,告诉学生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对问题的研究要全面而深入.提醒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探索物理规律,就要以科学而全面的目光来审视一切,要多质疑、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能把浅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物理概念.
3 合理纠正思维性错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性错误源于学生在多次处理某类问题时,形成了某些思维习惯,当物理情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依然按照习惯性的套路来思考解决.这实际上属于思维定势引起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导致学生在物理规律探索的过程中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在应对学生此类错误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转换思路,辨明物理情境的差异,推动学生思维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双基”也将把握更牢固.
2.2 挖掘教材,把握细节
第一轮复习紧贴教材,不能因为不是中考热点和重点就忽略.例如课本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等要复习到位,它们中间往往都蕴藏着一些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借助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还有课本中的“想想议议”、 “信息快递” 、“生活、物理、社会”等栏目,蕴藏的物理知识都有可能在中考中通过不同形式涉及到,复习中让学生见见面后即使遇到也会处变不惊.因此本轮复习还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从教材的高度来理解和审视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掌握.
2.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第一轮复习因为基础性强,复习课往往显得“枯燥无味”.总有一批学生很难进入状态,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因此,如果仍然按传统的方法,只顾罗列知识点,复习就会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局,老师、学生都怕复习.为此,教师在复习中也要不断更新复习理念.我们经常利用集体备课研究对策,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达到复习应有的效果;其次,尽量避免简单的罗列知识,而是根据知识的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的“温故知新”;再次,在课堂中还要加强知识的应用,加强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复习基础知识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目标小而具体,加强有意注意,针对理科学习,理解虽然很重要,但是记忆也是必须的.例如复习第六章时,笔者直接告诉学生,大家快点去看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步骤,测盐水密度实验步骤,记住一些参数,五分钟后默写,效果很好,然后针对中考,利用课件或资料出一些相关试题练习,两节课就解决了问题.复习中切忌教师动了,学生不动或乱动,教师累了,学生困了,这些都是教师复习中未给学生规定具体目标所致,目标太空洞是复习低效的根源所在.
3 明确方向以《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为导向
对《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等内容要认真钻研,它是教师复习课教学的依据.
3.1 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考纲中规定的就讲,不考的内容就不要讲.
3.2 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物理试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什么,如何理解,应用什么,如何应用,这些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物理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变而成的,是按照物理新课程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与计算量,虽然有些试题考查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查目标仍不失基础性.
3.3 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落实到位,成绩好坏落实很重要,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围绕考纲提高复习效益.
“中考说明”客观上是考什么与如何考的蓝本和依据.它不仅规定了考试形式、性质、功能,也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知识的温习、整理、巩固、系统和延伸,提醒教师要紧紧围绕考纲进行复习.作为考生不仅仅要依靠老师,自己也应通过对考纲的学习,对中考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如何练习做到心中有数.
4 精讲精练 提高训练效果
学习无捷径,尤其理科学习,一定要通过一些量的积累,即所谓熟能生巧,但又不能漫天无际的做大量题,掉进题海.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应先去除偏难怪试题,做些简单基础的题,让学生从高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成绩好的孩子,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让他通过突破难点获得乐趣.
具体做法:跟住老师,按计划复习,当堂训练把握知识点,专题训练强化重点知识,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模拟训练提高应试技巧.总而言之,让每张试卷发挥最大作用,训练充分,训练到位.
5 知识前后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
优化训练,要做到练、导、讲,重在巩固、以评为主,师生互动,要强化督促检查,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坚持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求学生适当做题,但不能以做题代替复习,做错的题目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题目:一是书本的基本知识,纯粹的历史知识再現;二是对书本知识的变通,改头换面的“新”知识;三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还有要重视评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保证做过的题都会做,会做的题都对,做对的得满分,让不会做的题也能得分.
初三物理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所以教师必须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既要让学生熟记大纲中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一定的题型训练,这样学生才能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取得优异的成绩.总之,只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下足功夫,学生们把知识点复习到位,那么学生在中考考场上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学生在构建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误和偏差.这些错误在认识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教师用包容的目光来对待这些错误的同时,更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教学资源,善加利用,就可以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三类:概念性错误、经验性错误和思维性错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前将这些错误因素考虑进去,将他们改造成教学资源,就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围绕三类错误的处理对策,谈谈笔者的有关思考.
1 合理整合概念性错误,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概念性错误的产生源于学生从字面来理解相关的物理表述,最终导致物理情境认识不清.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要营造一系列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自我分析,不断探索,从而去伪存真,挖掘出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脉络关系,从而实现物理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TP4CW44.TIF,Y#]将学生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整合到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例1 如图1所示,将一些冰水混合物放在大烧杯中,再将一只放有冰块的试管悬置于大烧杯中(底部不发生直接接触),借助石棉网对烧杯底部进行均匀而缓慢的加热,忽略空气的导热因素,试管内部的冰块状态
A.有一部分发生熔化 B.全部发生熔化
C.一点都没有熔化 D.不好判断
分析 学生容易错误选择A项,原因就在于对晶体熔化的概念本质不够理解.通过这个问题的辨析,将他们的问题暴露出来,在纠正的过程中,他们会认识到熔化的两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到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本题中,酒精灯没有直接对试管加热,试管要获得热量必须要从烧杯中获取,烧杯中本身就是冰水混合物的状态,所以,加热只能让烧杯里冰有所融化,而不能使其温度提高.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保持为0 ℃,不能和试管形成有效的温度差,因此就无法将热量传导给试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通过这个题目的处理,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熔化条件的理解,对基础好[HJ1.82mm]的同学,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去认识有关热平衡的概念.
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概念性错误将导致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混乱,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借助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概念间的关联,理解其实质和外延.对易于混淆的概念,更要反复训练,强化理解.
2 合理应对经验性错误,转变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视角
经验性错误可以定义为,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习惯中的某些感性认知来解释物理实质而导致的偏差.此类错误的发生主要归咎于学生认识角度的过于片面,以点带面有时可能是正确的,有时带来的错误直接导致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教师在此方面所需做的工作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认识的改变.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时,问学生:两队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最终获胜的一方是因为他们对绳子的拉力较大吗?学生说:就是这个原因.学生发生这一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生活经验的片面性:拔河比赛的过程中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向后拉绳子,当时是力气大的一方获胜了.借助这个问题,教师正好引导学生全面地熟悉受力分析,确定以某一队学生为研究对象之后,影响他们运动的两个力主要是绳子的拉力以及该队同学与地面的摩擦力,从力的相互作用特点可知,两队同学彼此间的拉力大小是相等,真正决定他们是否能站稳脚跟,不被往前拉动的原因是他们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回想有关拔河的场景,以强化这一受力模型的理解.
经验性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真实的物理情境中融入太多的干扰因素,掩盖了很多本质性的规律,教师以积极的姿态来面对类似的问题,告诉学生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对问题的研究要全面而深入.提醒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探索物理规律,就要以科学而全面的目光来审视一切,要多质疑、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能把浅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物理概念.
3 合理纠正思维性错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性错误源于学生在多次处理某类问题时,形成了某些思维习惯,当物理情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依然按照习惯性的套路来思考解决.这实际上属于思维定势引起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导致学生在物理规律探索的过程中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在应对学生此类错误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转换思路,辨明物理情境的差异,推动学生思维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双基”也将把握更牢固.
2.2 挖掘教材,把握细节
第一轮复习紧贴教材,不能因为不是中考热点和重点就忽略.例如课本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等要复习到位,它们中间往往都蕴藏着一些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借助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还有课本中的“想想议议”、 “信息快递” 、“生活、物理、社会”等栏目,蕴藏的物理知识都有可能在中考中通过不同形式涉及到,复习中让学生见见面后即使遇到也会处变不惊.因此本轮复习还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从教材的高度来理解和审视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掌握.
2.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第一轮复习因为基础性强,复习课往往显得“枯燥无味”.总有一批学生很难进入状态,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因此,如果仍然按传统的方法,只顾罗列知识点,复习就会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局,老师、学生都怕复习.为此,教师在复习中也要不断更新复习理念.我们经常利用集体备课研究对策,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达到复习应有的效果;其次,尽量避免简单的罗列知识,而是根据知识的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的“温故知新”;再次,在课堂中还要加强知识的应用,加强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复习基础知识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目标小而具体,加强有意注意,针对理科学习,理解虽然很重要,但是记忆也是必须的.例如复习第六章时,笔者直接告诉学生,大家快点去看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步骤,测盐水密度实验步骤,记住一些参数,五分钟后默写,效果很好,然后针对中考,利用课件或资料出一些相关试题练习,两节课就解决了问题.复习中切忌教师动了,学生不动或乱动,教师累了,学生困了,这些都是教师复习中未给学生规定具体目标所致,目标太空洞是复习低效的根源所在.
3 明确方向以《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为导向
对《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等内容要认真钻研,它是教师复习课教学的依据.
3.1 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考纲中规定的就讲,不考的内容就不要讲.
3.2 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物理试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什么,如何理解,应用什么,如何应用,这些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物理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变而成的,是按照物理新课程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与计算量,虽然有些试题考查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查目标仍不失基础性.
3.3 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落实到位,成绩好坏落实很重要,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围绕考纲提高复习效益.
“中考说明”客观上是考什么与如何考的蓝本和依据.它不仅规定了考试形式、性质、功能,也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知识的温习、整理、巩固、系统和延伸,提醒教师要紧紧围绕考纲进行复习.作为考生不仅仅要依靠老师,自己也应通过对考纲的学习,对中考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如何练习做到心中有数.
4 精讲精练 提高训练效果
学习无捷径,尤其理科学习,一定要通过一些量的积累,即所谓熟能生巧,但又不能漫天无际的做大量题,掉进题海.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应先去除偏难怪试题,做些简单基础的题,让学生从高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成绩好的孩子,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让他通过突破难点获得乐趣.
具体做法:跟住老师,按计划复习,当堂训练把握知识点,专题训练强化重点知识,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模拟训练提高应试技巧.总而言之,让每张试卷发挥最大作用,训练充分,训练到位.
5 知识前后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
优化训练,要做到练、导、讲,重在巩固、以评为主,师生互动,要强化督促检查,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坚持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求学生适当做题,但不能以做题代替复习,做错的题目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题目:一是书本的基本知识,纯粹的历史知识再現;二是对书本知识的变通,改头换面的“新”知识;三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还有要重视评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保证做过的题都会做,会做的题都对,做对的得满分,让不会做的题也能得分.
初三物理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所以教师必须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既要让学生熟记大纲中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一定的题型训练,这样学生才能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取得优异的成绩.总之,只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下足功夫,学生们把知识点复习到位,那么学生在中考考场上就一定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