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当代价值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科学内核、民俗文化和人居环境艺术的关系及对当今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科学内核;美丽中国;民俗文化;环境艺术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几千年来深深地根植于民俗中,体现出敬天法祖的建筑规划特色,是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一套体系完备、流派纷呈的建筑文化传统,是东方儒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居环境方面的评价体系。与西方建筑文化分属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建筑文化传统。其学说虽然有些玄学、迷信的成分,尤其是阴宅学说,但阳宅学说有很大成分的合理的科学内核,已引起世界各国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日益自信,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科学成分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承认,并体现其当代价值。
1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科学内核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现实中确实存在相对较好的、适合人居住生活,能给人带来愉悦与幸福感的人居环境;人们本能地选择、建设和创造适合自己生活的便利、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包括城市、村落、住宅。便利、舒适、安全、美丽和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能使居住其中的人们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鼓舞,使人拥有美好的感情,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以及人生的各种际遇。
20世纪初,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包括地理学、建筑学传入中国,东西方文化发生面对面的碰撞,由于西学统治着世界的学术殿堂,当时的知识精英对于与西方学术传统相抵牾的中国传统学术,包括中医、中药和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等基本采取蔑视的态度,往往斥之为封建迷信。在全盘西化的世风下,北洋政府甚至命令禁止中医、中药和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人定胜天”“彻底清除旧社会物质文化”的口号下,以拆除北京旧城为榜样,大量拆除古城墙、古建筑,对中国古老的建筑及蕴含其中的建筑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代之而起的是中国大地上到处布满了克隆外国的西式建筑,以洋为荣,盲目地把外国的东西放到自己祖先的牌位上,致使千城一面。缺乏地方个性、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建筑比比皆是。
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与“全盘西化”的潮流相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成为热点,中国古代的儒道文化与人居环境学说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人士的关注、重视和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到底是什么,是科学、宗教还是迷信这些问题,美国伯克利大学研究风水学的博士尹宏基教授认为:“结论是风水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西方没有与风水相当的概念,也不能按西方的标准将其归类。风水是一门使自然环境概念化的独特的综合理论体系,其宗旨是通过指导人们如何选择吉祥环境及怎样营建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实物(如房屋及城市)以达到调控人类生态环境的目的。”
源于西方的地理学认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界,只有生物圈和人类是有生命的有机界。中国古代的地理思想则认为不仅人和生物有生命,而且认为天、地、生、人组成的整个宇宙都是有循环、轮回,有新陈代谢的有机体,是有生命的。李约瑟博士认为:在希腊和印度发展机械和原子论的时候,中国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
东西方的建筑文化思想明显体现了东西方思維方式和整体宇宙观的差异,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认为“西方的科学家和学术家习惯于从分析的角度和个体的关系来研究现实,而当代演化发展的一个难题,恰恰是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世界的多样性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谐调和协同”。西方的地理学善于分析解剖,而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则善于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有机性来认识天、地、生、人的关系。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关于建筑和天、地、人三者相互之间关系的哲理性认识及其对中国城市、乡村和建筑规划产生的绝妙效果,使其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受青睐,世界范围内,美、日、韩、俄、德、法、英等国家的建筑规划师们对中国的传统人居环境学说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相关研究和论文层出不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科学内核也将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融入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建筑民俗文化
民俗是反映人们对自然朴素的洞察力和直觉能力的活生生的传统文化,从世代相传的民俗传统中,可获悉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是研究文化地理学、建筑规划学很有价值的工具。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作为一套东方文化特有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乡村、住宅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中,而且还渗透、积淀为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审美取向,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如今民居中依然常见照壁、玄关、抱鼓石、石狮子、泰山石敢当等,表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与亿万百姓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渗透、融入民俗生活的例子。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概念术语,如形、势、气、脉、穴、龙蟠、虎踞、靠山、照壁等词广泛地应用于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学、绘画、戏曲、棋艺中到处能找到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概念、术语和意境。当代建筑领域出现的仿古、寻根、乡土、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等趋向和追求都有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影响的因素。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是以儒家为主,儒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儒家文化可分3个层次:一是以“仁”为核心的精神观念层面,二是以“礼、乐”为核心的礼仪制度层面,三是以宅、邑、乡、镇、城、市等为表现的物质层面。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追求选址布局的和谐,环境布置要有诗、乐、礼、孝、忠、义、信等传统文化的氛围。安徽徽州留下的众多古村落,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宏村和西递等,在村落选址规划布局及民宅的室内布置上无不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气息和传统人居环境原则。北京、西安等古城作为世界城市规划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应用的最佳代表,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和建筑巧妙结合的典范。
3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是东方诗性的人居环境艺术的体现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是一门科技艺术,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美、吉祥美和统一美,它既追求建筑景观的韵律和节奏,又追求东方建筑的浪漫情怀和风格。所以,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是东方诗性的人居环境艺术的体现。
人的诗性因景、因情而生,每临名山大川、美景胜迹,赏心悦目之际,往往诗性勃发,赞叹不已。人居环境的诗性就是“景中有诗”——人居环境和建筑布局中含有的詩意。欣赏在自然环境之中巧妙添加的人工环境艺术,所得的快慰源于那一处人工建筑和景观共同表现的意象、意蕴,而不在建筑物的物质本身。特定的意象和其可能表现的艺术情趣、氛围以及它们所触发的联想和想象,便构成了诗的境界。
有了自然环境美的依托,再加上建筑规划设计师的艺术创造,便可以创造诗性的出神入化的人居环境;平凡的自然地理环境经过艺术家的创造,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现实的自然环境只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建筑规划设计师的创意才是成功的关键。可以说,人居环境的诗性境界是一切建筑艺术生命的核心。
中国传统建筑师在人居环境规划中往往出奇制胜,依据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建筑实体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不仅注重建筑物的功能与结构,更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手法,把建筑与地域、民俗、人的精神需求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与天地人有机结合的诗意的建筑景观。
4 结语
建筑及环境艺术如能参照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中天人合一等科学内核,则不但能创造舒适、便利、安全的人居环境,更能创造赏心悦目、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
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的批判性继承,坚持并发展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学说中的科学成分,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念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启发[J].世界建筑[J]. 2000(01):82-85.
[2] 罗玉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人文艺术特征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3):26-27.
[3] 于希贤.人居环境与风水[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袁良忠(1967—),浙江磐安人,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硕士就读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音像技术教研室主任,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演艺科技和设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