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的科学开展策略
许秋妹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现代化高效教育方法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班主任科学开展教育管理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社会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策略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让班主任这一特殊教育角色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加重。班主任除了要做好课程知识的教学,教导学生读书做人,还需要负责班级管理,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生理以及心理还未发育成熟,班主任管理工作既要以科学的管理意识为指导,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管理方法,保障小学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一、提高教师个人修养
良好的班级氛围离不开优秀的班主任教导。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班主任的教学态度与能力决定了班级的精神风貌。在班级管理中,仅仅有宽容和爱心并不能满足班级建设的需求,还需要坚持。教育是一项反复的工作,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心理意识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教师的批评认识不到位,很可能会心存“不满”,这时候,班主任必须要用一颗宽容、充满爱意的心,不断坚持下去,才能在这个学生身上看到教育的效果。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优秀的班主任,所以提升班主任的修养是保证班级教育与管理质量的前提条件。班主任优秀的品质与人格在于学生的沟通和接触中会不断深入学生内心,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加强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的认识与理解,小学阶段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必然需求。对此可以要求班主任定期参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期提高参培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师生幸福感。
二、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学生对于“公平”有着强烈的认识与体会。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需要班主任创设公平的受教育与竞争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偏袒、漠视学生,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学生违纪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常见现象,如果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犯了错,班主任则需要严肃处理,防止学优生因为成绩好而产生骄傲的心理;如果是学习差的学生犯了错,班主任则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在班级教育中,无论男女,不管成绩好坏,班主任都应该从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关注,用学生的思想与眼光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实现真正地关心与了解学生,为学生创造最合适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班级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应该重视班级整体环境的塑造。对此,班主任可以在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竞选班干部,或者采用流动班干部的方式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为班级建设而努力。在管理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因为不同的观点或者是方法产生分歧时,通过学生参与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科学、民主化发展。同时班级管理工作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使得班级管理充满趣味,得以轻松进行,既满足了新课改中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班集体意识与自我约束意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好奇心强,精力旺盛,他们要求家长与教师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与语言,让他们可以充分在生活与学习中展示自己的自主权。但是小学生对于纪律、自由的认识并不清楚,他们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考虑到他人。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从集体角度思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自身行为做一些弥补的事情,从而树立学生为行为负责的意识。比如,对班级通行造成伤害的学生除了要对同学道歉外,还需要帮助同学做点事情,比如擦桌子、扫地等;如果是对老师造成伤害的则可以帮助教师收发作业。学生所犯的错误越大,所要弥补的事情就越多。這种教育方式不但改变了惩罚学生的方式,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了对集体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好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在课下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社会的意识,知晓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为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均产生重要影响。做好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保障小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对此,班主任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修养,坚持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姗.基于人本理念的小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才智,2018(7):40.
[2]曹晓旭.小学高年段班级管理中民主管理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