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融合干预长子女心理调适策略

    汤金月 张敏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幼儿园中长子女的人数逐渐增长,大多数家庭中常常因为次子女的到来,而忽视了长子女的心理健康,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幼儿园长子女中存在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长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从家园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家园融合干预幼儿园长子女心理健康实操性策略,促进幼儿园中长子女的心理建设。

    关键词:长子女 家园融合 心理调适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全国掀起了生育二胎高潮。二胎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原始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原来的4+2+1模式变成了现在4+2+2模式。二孩家庭中长子女往往还处于幼儿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强、心理认知水平低、自我调控能力差,次子女的到来势必会对长子女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长子女已经到了入园的年龄,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班级、一个幼儿园乃至一个社会所要关注的问题。那么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出现了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呢?帮助幼儿园中长子女做好心理调适成为当务之急。

    一、聚焦幼儿园中长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观察法了解了幼儿园中长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通过梳理发现幼儿园中长子女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情绪变化问题,大部分长子女在次子女出生以后情绪变得容易波动,表现为焦虑、情绪抑郁、恐惧、哭闹等;二是行为变化问题,很多长子女在适应自己新角色的过程中出现了退行行为、同胞竞争、恋物、攻击性行为、自我伤害等;三是个性变化问题,在幼儿园中长子女个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来是多血质的幼儿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渐形成黏液质性格,有的幼儿却恰恰相反,黏液质的长子女逐渐朝着多血质的方向发展。

    二、长子女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儿童个体因素

    3—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幼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认识周围的一切事物,对于外界事物的刺激会根据自身的直接感受做出情绪、行为上的反应。因此次子女的到来,使长子女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伤心、愤怒、嫉妒、竞争、退行、攻击等。童年经历对个体成人以后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危害到长子女的身心健康及未来生活发展。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30多年里,家庭组成从原来4+2+1模式变成了现在4+2+2模式,长子女也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情况变成了“万事分一半”的现状,这种巨大的冲击和情感落差让长子女在心理上难以接纳次子女,不可避免地会触发一些情绪情感和行为上的问题。二是家庭教养方式,大多数父母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存在“重男轻女”和“以大让小”的不正确教育观念,有了次子女之后过多地关注男孩或者小一点的孩子,忽视了长子女的身心发展。三是缺乏幼儿心理教育的意识,在实践访谈中发现大多数父母更在意孩子的品德行为、学习能力、技能培养、生活习惯等,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四是缺乏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调查显示,随着二孩的出生,部分家长也发现了长子女心理上的变化,却不知道从何着手去调适幼儿的心理问题,更不懂得处理同胞关系、亲子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三)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属于教育机构,配有一定专业教育水准的教师,他们不仅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同时也要服务于家长,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就目前的一些幼儿园工作来看,虽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包括健康领域,但幼儿教师对于长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另外,在实际的幼儿园工作中考虑到家长工作较忙,家长学校的开展机会并不多。因此,家长也很少了解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长子女的心理调适更是无从下手。

    三、家园融合干预策略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因此良好的教育不是一方可以独立完成的。家庭教育中的灵活性、延续性、针对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幼儿园和家庭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才能促进长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在教育的路上,耐心和坚持是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品质。长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调适长子女心理问题,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课题的实践中,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帮助长子女家庭建立正确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微信群、QQ群、家访等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觀。首先帮助家长认识身心健康的真正含义,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改变家长对待子女时“重男轻女”“以大让小”的不正确教育观念;最后引导家长充分尊重子女,加强沟通与交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长子女心理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健康概念所做的这一阐释,体现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关注长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心理问题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关注长子女的心理健康呢?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学习幼儿心理学相关书籍,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先学习后引领”的方式帮助家长深入学习幼儿心理学。家园之间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客观分析幼儿的具体行为、言语、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发现问题、相互反馈、共同引导、解决问题,让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能够情绪安定,愉快地与他人相处。

    (三)建立长子女成长档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子女的心理调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建立长子女成长档案,一方面可以记录幼儿成长的历程,为幼儿发展评价提供信息和证据;另一方面也是家园合作的重要纽带,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之间能够借此进行有效的沟通,对长子女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双方还能够进行通力合作,从而有效地干预长子女的心理问题。

    (四)绘本阅读促进长子女心理建设

    面对长子女在二胎出生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心理支持,有学者认为心理疏导主题的绘本阅读在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协调和疏导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在自身成长发展时期所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或者“特殊时刻”的儿童。因此,在长子女适应家庭新角色的这一特殊时期内,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帮助长子女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从而促进长子女的心理建设。幼儿教师和家长在与长子女进行绘本阅读时可以用语言的技巧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自我角色认知、接纳次子女、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促进其社会化发展。例如,绘本《因为是哥哥》《跟屁虫》《我弟弟是超人》,三本书中都讲述了长子女对次子女从不接纳到接纳的过程,这些故事都可以让长子女从中学会“分享”,懂得“相处”,理解“亲情”的真谛。当长子女处于焦虑和缺乏安全感时,可以通过绘本《小凯的家不一样了》《小露西的烦恼》《汤姆的小妹妹》,让长子女走出消极的情绪,并且学习故事中的人物,让自己开心起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任务,参与到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

    (五)游戏中促进长子女心理调适

    游戏治疗已经被证明是干预和治疗儿童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丰富的游戏中儿童能够进行不同心理问题的调适,角色游戏可以帮助长子女自我角色的认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混龄游戏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建立长子女的责任意识,学会与不同年龄的幼儿相处。亲子游戏可以通过亲子间的情感关系帮助长子女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产生自我改变的内驱力。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因此,无论何种游戏都会给长子女带来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教师与家长要充分发挥游戏对心理问题解决的积极价值,幼儿园可以多开展室内区域游戏、户外混龄游戏、亲子互动游戏,充分地尊重长子女,鼓励长子女自主、自发、自由地游戏,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挤出时间陪伴长子女做游戏。

    四、结语

    随着二孩政策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幼儿园中的长子女越来越多,面对日渐突出的长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家园融合,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有效可行的调适策略干预,帮助长子女适应新的家庭结构、新的角色,才会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同胞关系与家庭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萍.引领家长制作个性化幼儿成长档案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39-40.

    [2]王译泽.心理疏导主题儿童绘本创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3]劉国纯,杨安琪.体育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24).

相关文章!
  • 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的现代文阅

    摘 要: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为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得学校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由此提出了核心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

    陈国兵【摘? 要】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其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是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教育改革要求出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