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评论员的社会责任感
王路明
【摘要】社会责任是媒体从业者立足的根本,它决定着媒体在履行自身职责时,能够引导社会和谐,传播人文关怀,彰显主流价值。作为舆论引导和价值传播者,评论员的价值观、社会意识的正确与否和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息息相关。本文以梁宏达及其主持的节目为例,从自身素质、节目特点和评论风格等三个方面谈谈评论员怎样提升社会责任感,如何对受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评论员评论节目
在今天电视行业关注收视率的大背景下,评论员不能以单纯追求收视率而忽略甚至放弃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把社会责任感贯穿于具体工作之中,要对话筒前、镜头里所说的每一句话和表达的每一个观点负责,时刻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
梁宏达,人称“老梁”,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电视时事、媒体双栖评论员。①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评论员只能担任嘉宾的角色,但老梁是个例外,他评论的节目大多是单人脱口秀,既当评论员也当主持人,是个彻彻底底的“多面手”。这类略显枯燥的节目的主持人如果不能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言人,不为受众的利益摇旗呐喊,不能提出务实诚恳的意见建议,观众是不会买账的。怀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受众负责的态度,老梁以实际行动肩负起评论员的责任和义务。
一、从节目特点看社会责任感
1、节目定位平民化
虽然普通话说得不算标准,但梁宏达对受众的了解,对新闻热点的把握,是一般评论员不能相比的。老梁知道什么样的热点话题最能够吸引受众,怎样深入浅出的点评问题,怎样防止受众看不懂、不爱看的情况出现。
老梁的节目立足百姓平台,坚持“平民化”、“低门槛”的定位,以便最大限度吸引受众。以2014年新推出的法制类节目《老梁有看法》为例,众所周知,这类节目由于专业性强,很多受众感到难以看懂。为此,老梁通过故事化的叙述,通俗化的解析,娱乐化的手段,只对一般法律常识进行解读,不过分纠结于高深的法律知识,这样就避免了填鸭式的普法教育,大大降低了节目的专业性,使节目显得轻松幽默、通俗易懂,让受众在开怀大笑中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
2、关注民生热点
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评论员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的体会,更容易赢得受众的信赖和尊重。在做评论员之前,梁宏达先后在机关、报社、杂志社都干过,积累了媒体从业经验,当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世乒赛评论嘉宾时,他抓住机会连说7天,获得听众和台领导一致好评,从此,“能说”的老梁成功进入评论员行业。现如今,老梁评论各档节目及其重播,加上客串嘉宾,一年在电视上露脸的次数超过3000次。如此高的出镜率是一般评论员达不到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之间自由腾挪的重要原因。②
“一个真正关注国计民生,希望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知识分子,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政治、经济、文化这些方面。”③从最初说体育的“单项”,到后来侃各种话题的“全能”,这样的转变一直是梁宏达的理想。现在,他的节目基本涵盖了国内外历史和现实中的各大热点事件,涉及时事、人物、体育、文化、法律等多种领域,兼具文化性、科普性、教育性、服务性,牢牢地把握住大众真正关心和喜爱的民生热点话题,满足了百姓的需求,给受众以尊重,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二、从自身素质看社会责任感
1、“三贴近”的工作作风
看过老梁节目的观众都佩服他能说,而且说得很到位,从不瞎说。究其原因,除了多年来坚持读书学习之外,老梁“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工作作风功不可没。
“做评论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中国人的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利益走向都得了解。”梁宏达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比如为了解菜价高涨的原因,他曾亲自去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深度调查了一整天,守在门口看进出货情况,问商贩们为何会涨价,找蔬菜运输司机了解运输成本。除了专题调研,老梁还经常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切入点,密切关注百姓的生存境遇,用心揣摩大众的所思所想,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能成为他的调研对象。2009年他在一家医院做眼睛手术,住院期间他给护士们讲故事,护士悄悄告诉他为何“药价贵”、“看病难”,医院内部的利益链条是怎样形成的。④
老梁“三贴近”的工作作风,大大拉近了节目本身与观众的距离。这种可贵的平民情结是优秀评论员人格魅力的反映,是认识上的定位和实践上的到位的具体体现,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
2、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有人把评论员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的关系,评论员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热爱受众,为受众谋福利、想问题、办事情,才能在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传递“以人为本”的报道思想。梁宏达就有这么一种以受众为中心的情怀。
例如,2013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资深”糖尿病患者老梁推出一期特别节目《糖尿病来了》,他携自己12年的“抗糖”经验现身说法,唤醒国人对糖尿病的重视,并告诫1亿多糖尿病患者“管住嘴,迈开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平度事件的四角关系》中,主要探讨的是如何解决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问题,老梁代表平度村村民乃至亿万农民敦促全国人大要尽快出台《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使农村征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昂贵的公共服务》中,他痛斥电信、电力、自来水等公共行业的垄断地位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巨大侵害,号召老百姓要提高警惕,敢于通过合法途径促使政府尽快还原这些机构的公共本性。⑤
老梁时时关注百姓的生存境遇,处处揣摩民众的所思所想,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文关怀是他忧患意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诠释。
三、从评论风格看社会责任感
1、语言风格独特
一般认为,传统评书和网络用语是两种风格迥异的表达方式,但老梁却能将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让语言展现较高的审美价值,既有古典的文化底蕴又有流行的时尚元素,实现传统和现代不同风格的统一,带给受众多元化的视听盛宴。
唐装、紫砂壶、竹扇和醒木是老梁最爱的“四君子”,也是彰显节目评书特色的标志性道具。因为拜过曲艺家为师,老梁从小就精通京韵大鼓、评书、相声等传统曲艺,没想到这一绝活在做评论员之后也能用上。在脱口秀中穿插评书,老梁这种带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评论方式在业界算是一个不小的创举。以《体育评书》为例,老梁总会用一首定场诗来做开场白“岁月如梭天天天,寒来暑往年年年。指点江山侃侃侃,体育评书谈谈谈。”紧接着传来拍醒木的声音,示意观众节目开始了,类似的表达方式在老梁节目中经常出现,不仅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也让青少年朋友耳目一新。
除了评书,老梁语言的另一大特点是擅用网络用语的桥段增加幽默效果。需要强调的是,网络用语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元素,脱口秀节目需要通过受众的反馈才能达到传播效果,脱离受众的评论将失去生命力。以《老梁故事会》为例,在《刘备的奸雄本色》这一期中,他在翻译某句文言文时用到“元芳,你怎么看?”;在《老男孩王治郅》中,他用“追风少年”和“老男孩”分别代指王治郅的青年和中年;在《草根祖师爷左宗棠》中,他说“草根出身的穷小子左宗棠终能成功逆袭,顺利迎娶这位白富美”……这种生动的评论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让受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反思背后沉重的社会话题。
2、敢于讲真话
梁宏达曾说:“真话不能都说,但是绝不能说假话。”在新闻工作中,敢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评论员必备的业务素质,也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老梁的评论以犀利的观点著称,观众总能发现他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这一方面因为老梁擅长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分析,不简单地附和着各种媒体的声音;另一方面源于他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不怕威胁,敢于讲真话的求实精神。
在《资本套住了苏东坡》中,老梁指责大量的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不是好事,藏品市场和艺术品市场有可能被资本和金融手段毁掉,并奉劝想要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普通观众不要淌这里的浑水;在《文凭权利好亲近?》中,老梁揭露高校不是一块净土,为换取在立项审批、科研经费、学生就业等方面现实的利益需求,高校私下向握有权力的官员大开研究生文凭绿灯,以实现权力的寻租;在《死刑该不该废除》中,老梁指出我国司法体系死刑太重,生刑太轻的现状,提醒司法部门要转变重审判,轻执行的思维,建议限制死刑,坐实生刑。
老梁勇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敢于讲真话的精神获得了受众的认可和肯定,极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不仅如此,他还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基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了媒体的公信力。
结语
随着人气的不断攀升,梁宏达在评论界可谓顺风顺水,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信任和喜爱,名嘴“老梁”也成了一张响亮的名片。现如今,以“老梁”命名的栏目如《老梁观世界》、《老梁故事会》、《老梁有看法》等共计十余种,虽然每个栏目类型不同,但相同的是老梁独特的评论风格。相信在以后的节目中,梁宏达将不断深化“受众意识”,进一步担负起评论员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①③百度百科——梁宏达
②④梁益畅,《一位“有才”“多栖新闻人”的成功密码》[J].《中国记者》,2012(9)
⑤梁宏达:《老梁观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
【摘要】社会责任是媒体从业者立足的根本,它决定着媒体在履行自身职责时,能够引导社会和谐,传播人文关怀,彰显主流价值。作为舆论引导和价值传播者,评论员的价值观、社会意识的正确与否和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息息相关。本文以梁宏达及其主持的节目为例,从自身素质、节目特点和评论风格等三个方面谈谈评论员怎样提升社会责任感,如何对受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评论员评论节目
在今天电视行业关注收视率的大背景下,评论员不能以单纯追求收视率而忽略甚至放弃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把社会责任感贯穿于具体工作之中,要对话筒前、镜头里所说的每一句话和表达的每一个观点负责,时刻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
梁宏达,人称“老梁”,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电视时事、媒体双栖评论员。①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评论员只能担任嘉宾的角色,但老梁是个例外,他评论的节目大多是单人脱口秀,既当评论员也当主持人,是个彻彻底底的“多面手”。这类略显枯燥的节目的主持人如果不能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言人,不为受众的利益摇旗呐喊,不能提出务实诚恳的意见建议,观众是不会买账的。怀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受众负责的态度,老梁以实际行动肩负起评论员的责任和义务。
一、从节目特点看社会责任感
1、节目定位平民化
虽然普通话说得不算标准,但梁宏达对受众的了解,对新闻热点的把握,是一般评论员不能相比的。老梁知道什么样的热点话题最能够吸引受众,怎样深入浅出的点评问题,怎样防止受众看不懂、不爱看的情况出现。
老梁的节目立足百姓平台,坚持“平民化”、“低门槛”的定位,以便最大限度吸引受众。以2014年新推出的法制类节目《老梁有看法》为例,众所周知,这类节目由于专业性强,很多受众感到难以看懂。为此,老梁通过故事化的叙述,通俗化的解析,娱乐化的手段,只对一般法律常识进行解读,不过分纠结于高深的法律知识,这样就避免了填鸭式的普法教育,大大降低了节目的专业性,使节目显得轻松幽默、通俗易懂,让受众在开怀大笑中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
2、关注民生热点
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评论员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的体会,更容易赢得受众的信赖和尊重。在做评论员之前,梁宏达先后在机关、报社、杂志社都干过,积累了媒体从业经验,当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世乒赛评论嘉宾时,他抓住机会连说7天,获得听众和台领导一致好评,从此,“能说”的老梁成功进入评论员行业。现如今,老梁评论各档节目及其重播,加上客串嘉宾,一年在电视上露脸的次数超过3000次。如此高的出镜率是一般评论员达不到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之间自由腾挪的重要原因。②
“一个真正关注国计民生,希望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知识分子,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政治、经济、文化这些方面。”③从最初说体育的“单项”,到后来侃各种话题的“全能”,这样的转变一直是梁宏达的理想。现在,他的节目基本涵盖了国内外历史和现实中的各大热点事件,涉及时事、人物、体育、文化、法律等多种领域,兼具文化性、科普性、教育性、服务性,牢牢地把握住大众真正关心和喜爱的民生热点话题,满足了百姓的需求,给受众以尊重,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二、从自身素质看社会责任感
1、“三贴近”的工作作风
看过老梁节目的观众都佩服他能说,而且说得很到位,从不瞎说。究其原因,除了多年来坚持读书学习之外,老梁“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工作作风功不可没。
“做评论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中国人的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利益走向都得了解。”梁宏达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比如为了解菜价高涨的原因,他曾亲自去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深度调查了一整天,守在门口看进出货情况,问商贩们为何会涨价,找蔬菜运输司机了解运输成本。除了专题调研,老梁还经常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切入点,密切关注百姓的生存境遇,用心揣摩大众的所思所想,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能成为他的调研对象。2009年他在一家医院做眼睛手术,住院期间他给护士们讲故事,护士悄悄告诉他为何“药价贵”、“看病难”,医院内部的利益链条是怎样形成的。④
老梁“三贴近”的工作作风,大大拉近了节目本身与观众的距离。这种可贵的平民情结是优秀评论员人格魅力的反映,是认识上的定位和实践上的到位的具体体现,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
2、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有人把评论员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的关系,评论员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热爱受众,为受众谋福利、想问题、办事情,才能在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传递“以人为本”的报道思想。梁宏达就有这么一种以受众为中心的情怀。
例如,2013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资深”糖尿病患者老梁推出一期特别节目《糖尿病来了》,他携自己12年的“抗糖”经验现身说法,唤醒国人对糖尿病的重视,并告诫1亿多糖尿病患者“管住嘴,迈开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平度事件的四角关系》中,主要探讨的是如何解决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问题,老梁代表平度村村民乃至亿万农民敦促全国人大要尽快出台《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使农村征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昂贵的公共服务》中,他痛斥电信、电力、自来水等公共行业的垄断地位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巨大侵害,号召老百姓要提高警惕,敢于通过合法途径促使政府尽快还原这些机构的公共本性。⑤
老梁时时关注百姓的生存境遇,处处揣摩民众的所思所想,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文关怀是他忧患意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诠释。
三、从评论风格看社会责任感
1、语言风格独特
一般认为,传统评书和网络用语是两种风格迥异的表达方式,但老梁却能将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让语言展现较高的审美价值,既有古典的文化底蕴又有流行的时尚元素,实现传统和现代不同风格的统一,带给受众多元化的视听盛宴。
唐装、紫砂壶、竹扇和醒木是老梁最爱的“四君子”,也是彰显节目评书特色的标志性道具。因为拜过曲艺家为师,老梁从小就精通京韵大鼓、评书、相声等传统曲艺,没想到这一绝活在做评论员之后也能用上。在脱口秀中穿插评书,老梁这种带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评论方式在业界算是一个不小的创举。以《体育评书》为例,老梁总会用一首定场诗来做开场白“岁月如梭天天天,寒来暑往年年年。指点江山侃侃侃,体育评书谈谈谈。”紧接着传来拍醒木的声音,示意观众节目开始了,类似的表达方式在老梁节目中经常出现,不仅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也让青少年朋友耳目一新。
除了评书,老梁语言的另一大特点是擅用网络用语的桥段增加幽默效果。需要强调的是,网络用语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元素,脱口秀节目需要通过受众的反馈才能达到传播效果,脱离受众的评论将失去生命力。以《老梁故事会》为例,在《刘备的奸雄本色》这一期中,他在翻译某句文言文时用到“元芳,你怎么看?”;在《老男孩王治郅》中,他用“追风少年”和“老男孩”分别代指王治郅的青年和中年;在《草根祖师爷左宗棠》中,他说“草根出身的穷小子左宗棠终能成功逆袭,顺利迎娶这位白富美”……这种生动的评论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让受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反思背后沉重的社会话题。
2、敢于讲真话
梁宏达曾说:“真话不能都说,但是绝不能说假话。”在新闻工作中,敢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评论员必备的业务素质,也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老梁的评论以犀利的观点著称,观众总能发现他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这一方面因为老梁擅长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分析,不简单地附和着各种媒体的声音;另一方面源于他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不怕威胁,敢于讲真话的求实精神。
在《资本套住了苏东坡》中,老梁指责大量的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不是好事,藏品市场和艺术品市场有可能被资本和金融手段毁掉,并奉劝想要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普通观众不要淌这里的浑水;在《文凭权利好亲近?》中,老梁揭露高校不是一块净土,为换取在立项审批、科研经费、学生就业等方面现实的利益需求,高校私下向握有权力的官员大开研究生文凭绿灯,以实现权力的寻租;在《死刑该不该废除》中,老梁指出我国司法体系死刑太重,生刑太轻的现状,提醒司法部门要转变重审判,轻执行的思维,建议限制死刑,坐实生刑。
老梁勇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敢于讲真话的精神获得了受众的认可和肯定,极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不仅如此,他还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基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了媒体的公信力。
结语
随着人气的不断攀升,梁宏达在评论界可谓顺风顺水,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信任和喜爱,名嘴“老梁”也成了一张响亮的名片。现如今,以“老梁”命名的栏目如《老梁观世界》、《老梁故事会》、《老梁有看法》等共计十余种,虽然每个栏目类型不同,但相同的是老梁独特的评论风格。相信在以后的节目中,梁宏达将不断深化“受众意识”,进一步担负起评论员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①③百度百科——梁宏达
②④梁益畅,《一位“有才”“多栖新闻人”的成功密码》[J].《中国记者》,2012(9)
⑤梁宏达:《老梁观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