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驱动特征研究
摘 要:本文以京津冀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对科技服务业驱动制造业发展机制进行探讨,基于2003—2017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增加值各市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及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产生驱动效应存在前提条件;区域科技服务业改革进程影响当地技术与产业结合速度。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制造业;驱动效应
2015年我国颁布制造强国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的基本方针,明确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科学技术研发创新、转化应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通过相关业务黏合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桥接科技成果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广泛为技术服务促进区域间创新资源共享,对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机理分析
科技服务业是将科学技术创新、传播扩散和转化应用的产业,主要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孵化、交流培训等活动,实质是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供相关服务。制造业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成果的支持,获取科技成果除去依赖自身研发,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外部科技资源,通过购买技术成果或委托、合作开发的方式,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通过以下方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帮助:
(1)科技服务业通过知识溢出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备大量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能不断创造和获取新的知识与技术,这种新知识与技术在行业内部快速传播,促进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当行业知识积累达到一定层次后会逐渐向制造业传递,形成产业与产业间的知识溢出。溢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经:一是隐性的知识溢出,通过科技服务业人员与制造业人员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形成知识传递;二是借由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传播,互联网通讯,信息平台的构建形成了显性知识传播,使制造业人员更易获取新信息、新方法,从而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2)通常情况下科技服务以本地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目标领域与地方产业需求重合。在进行跨区域服务时,由于区域间政策规章、产业结构、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出现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间“交流”困难,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跨区域合作需面临更高风险和付出更大成本,因此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跨区域溢出相对区域内部溢出更为困难。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选取
本文分析京津冀的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驱动的区域特征,由于各地发展水平,统计口径及统计项目的差异,在考虑数据完整性与区域代表性的前提下,在京津冀地区选择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为代表进行分析。北京,天津,石家庄制造业增加值指标为Y1,Y2,Y3,科技服务员增加值指标为X1,X2,X3。消除数据中通货膨胀等相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本文以2003年为基期,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对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进行平减,得到相应年份的实际值。
缩小数据间波动性。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选取变量的自然对数如LnY1、LnZ1、LnM1,分别表示京津冀及的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增加值。
本文采用Eviews10.0作为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
2.2 变量检验
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本文所建计量模型存在伪回归问题,需要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单位根检验法对所选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根据研究,原数据序列中并不都是平稳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在显著性10%的水平下都是平稳的,这说明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都是一阶单整,可以进行下一步协整检验。
2.3 VAR模型建立
本文以北京科技服务业对北京制造业驱动作用为例,以下为滞后阶数断定结果及最终模型:
模型各方程检验统计量均通过检验,模型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822和0.9790,说明这两个方程具有较强解释能力,从整体上看VAR(1)模型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所有单位根都落在单位元内,由此判断VAR(1)系统稳定,满足脉冲影响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前提条件,运用同种方法对所有情况进行检验。
2.4 脉冲响应分析
基于前文建立VAR模型,为了更为直观地考察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驱动关系,以下将进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考虑到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在第15年后基本趋于稳定,这里只给出未来15年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见下图:
根据上图,总体来看脉冲波动前期明显,后期逐渐收敛,北京与天津科技服务业对北京制造业冲击从第一期上涨,到最高点后平稳回落至零轴附近;天津与石家庄科技服务业对石家庄制造业溢出,首先为负向冲击,最低值均在第二期,之后逐渐变为正向溢出,正向溢出最大值分别在第6期和第5期,随后逐渐收敛。根据结果,北京及石家庄科技服务业均对本地区制造业具有溢出效应,天津科技服务业对本地区无溢出,但对周边地区具有溢出效应,本文认为是由于天津市处于产业转型期,原有科技服务体系与新制造业供需结构不兼容所致,原有制造业逐步退出导致对科技服务业需求缩水,新兴制造业初步建立,难以产生有效科技服务需求。
3 结论
(1)地区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产生驱动效应存在三种限制特征:即驱动目标地制造业产业结构稳定;地区发展定位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地区主导产业发展以吸纳创新方式为主。根据上述分析,仅当地区满足上述条件特征时,科技服务业对当地制造业产生驱动效应,否则科技服务业难以有效支撑制造业发展。
(2)区域间产业契合度越高,越易发生跨区域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溢出。京津石三地中,北京与石家庄同为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两大中心,区域政策中涉及北京向石家庄迁移各类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但两地科技服务业未对制造业产生相互驱动效应,笔者认为是由于区域间产业契合度不高所导致,地区间制造业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同行业间在产业链中位置相差较远,天津市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承接点”,与北京和石家庄均存在一定规模的产业领域重合,同时行业关系中上下游关系更为贴近,当地科技服务业能为两地制造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DRUCKER P F,WARTZMAN R.The Drucker lecturers:essential lessons on management,society,and economy[M].New York:McGraw-Hill,2010.
[2]DARIA C,SANDRO M,DANIELA P.Do KIBS make manufacturing more innovativ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5(95):135-151.
[3]Jiang Wei,Dan Zhou.The role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in innovation system:the case of China[M].Berlin:Springer,2016.
[4]詹浩勇,冯金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实证检验[J].商業研究,2014(04):49-56.
[5]张琴,赵丙奇,郑旭.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理与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15(11):178-179.
[6]杨慧力,汪金月,李静.科技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路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8(11):71-76.
[7]钱龙.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业表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04):82-89.
[8]张媛媛.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经济实证,2018(05):135-138.
[9]杨茜琳,张士运,娄峰.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业拉动作用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J].科技管理研究,2019(14):72-80.
作者简介:陈晟(1994— ),男,汉族,河北邯郸人,行政管理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融合与区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