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摘 要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逐渐变为十二年义务教育,甚至有可能将幼儿园也纳为义务教育,这可以从侧面说明,国家还是相对注重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那么如何成为一棵大树,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小树苗。幼儿阶段学生心智发展尚不完全,小学时期是学生进入学校,开始接受新鲜事物的时期,对一切未知都充满好奇,初中时期,学生树立初步的社会价值观,老师在这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那么对于高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培养法律意识呢?立德树人,成材先成人,良好的品质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所以在高中时期,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本篇文章简述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 高中生 法律意识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尹涵,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94
学生阶段,正是学生认识社会树立基本价值观的时期,有一些同学缺乏法律认识,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但经常由于某些事物的诱惑或情绪被激化时可能会犯一些错误。 这些同学只是缺乏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和道德意志力。所以说,教师在德育中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习惯也尤为重要。所以在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之所以需要培养正确的法律观,是因为法律是个体行为道德的基础,也是人类维系正常秩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媒体新闻报道中得知,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得到,青少年犯罪大多是因为道德法律意识薄弱,没有成熟的是非观,或者很容易被一些诱惑所吸引,进而导致犯罪,那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怎样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几率。
一、老师的相关措施
第一,要想为人师表,首先得严格要求自己,高中生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只是不知道正确与否,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旁敲侧击的去引导学生,那么首先,教师的法律意识必须是正确的。最近,习主席提出了,我们不仅要打造科技强国,同时也要打造文化强国,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决定着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作为教师的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首先自身的学习,多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取长补短。
第二,形成和增强同学生所获得的法律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这种法律意识是健康的、正当的法律意识,不但要诉诸个人理智,诉诸个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还需要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识相抵触的法律意识,这种法律意识万不可添加自己私人的意识,日常生活与同学经常互动,即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跟着学生的思想潮流前进。大人之所以有正确的是非观,是因为经历的多了,总结出来了,学生才处于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的时候,许多事情还不清楚,所以老师不能将自己的大人成长观强加给学生,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强加给学生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三,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常言道,习惯很难养成,但是一旦习惯养成,那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引导小学生向着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方向前进时,不妨同时培养孩子的一种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是非对错,老师辅助孩子,或者让学生先自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等到上课的时候,大家去交流,去分析,孩子比老师更有说服力,更能懂自己言语表达的思维方法,内容。一旦好的习惯养成了,老师和家长就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了。如果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见识日积月累,那么可以让孩子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第四,那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法律知识呢?俗话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想要找到更合适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不妨用心去设想几种模型,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并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试图找到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不同,切记不能生搬硬套,要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适当做一些调整,要因材施教。
二、学生方面应该怎么做
第一,学生本身对法律认识有一定的偏见,总是认为法律不重要,学习法律知识是浪费时间。总的来说没有了解过外面的世界,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以后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学业压力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或者说是抗拒吧,毕竟学习法律知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十分需要定力的一种行为,不能像一些活动,立马就能看到效果,学习法律知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事情,量变才能改变质变,但是在这期间,你可能会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坚持到底有没有用,没有意志力是大多数学生抗拒的原因之一。
第二,急于求成,就和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是一个道理,个别学生想要通过短时间内就学习并了解所有的法律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法律是我们行为的规范,是一个人庞大的知识体系,随着我们人生的阅历不同,我们所处的法律环境也是不同的,比如小学时期,我们仅仅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高中时期我们有是非观,我们清楚地知道要拒绝一些诱惑,因为有的诱惑是触犯法律底线的,工作之后,我们需要上税,这就是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想要短时间就懂得法律这个庞大的体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自己去体会法律带来的便捷,一步步的去发现自己,然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
第三,老师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如果学生不与之配合,那也无济于事,学生应该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有兴趣可以提前完成。当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别人的时候,这无疑又加深了一遍记忆。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比教师与同学能容易一些,互相推荐与政治法律有关的书籍或者是电影,然后交流自己的见解,这样也培养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尝试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这样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刚开始可能交流困难,但尝试的多了,交流就会越来越简单。我们经常说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说的容易,做起来就有几分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想到学生规范,那里面的内容是法律赋予在校学生最基本的法律要求,一旦有不确定正确与否的行为或者认识,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大人。现在学生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一定的抵抗诱惑的能力,不轻易被坏人所传染,既然我们是一名高中生,那么我们也就是一名合法的公民,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也一定要知错就改,不能执迷不悟,多听取一些旁观人的想法,这时也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认知能力。多看一些书籍,长长见识。
三、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家长与老师都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学好专业课比法律认识重要,人文氛围不够浓烈,现在习主席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这正是国家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短板,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但是大多数老师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认为法律意识不重要。其实法律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只有懂法守法,我们才有可能会做一個守法懂法的好公民。
第二,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甚至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正确的示范,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孩子相处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家长,那么,家长同样也扮演着老师的角色。现在的孩子比较娇生惯养,如果孩子坚持不愿意做一件事情,可能家长会心软,放纵孩子,其实这是毁了孩子,爱孩子并不是无底线的溺爱,而是有原则有底线,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就放纵孩子,有时候违反道德与法治的要求,家长就应该立即为孩子指明改正。如果孩子比较倔强,那家长可以换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许多新闻都显示,家长的言行举止不得体,孩子的言行举止也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家长在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家长本身也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能做有悖法律法规的事情,学生一旦觉得家长的做法比较起范或者说是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将这个行为发展下去,有可能会酿成更大的错误,所以说,即使是法律的擦边球,我们家长也不能触犯。
第四,环境影响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环境不单单指现实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指我们所在的网络环境,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上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其中不免有一些有害信息,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较强的判断力,能够抵抗一些诱惑。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净化网络环境,还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网络环境。
四、总结
随着改革的源源不断,老师从改革中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在学生时期,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法律意识观,价值观是相当重要的。关于最近全面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律》,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喜欢上学习道德与法治,而不是强加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绝不能像之前的教学模式一样照本宣科,深入学生内部,日常生活与同学经常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跟着学生的思想潮流前进。多组织一些活动,或者举办座谈会,让学生自己判断是非,试图找到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不同,切记不能生搬硬套,要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适当做一些调整。而不是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学生一些道德法治知识,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理解不了,那么老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辅助学生改变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与老师配合,那么就要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找原因。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也相对轻松的教学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马喜亭、李冉、邓丽芳.高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9).
[2]简佳、唐茂芹.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用于中国高中生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4).
[3]周功满.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中国西部科技.2005(3).
[4]张自强.中小城市中学成人预备期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S1).
[5]余雄辉.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2).
[6]林履端.高技术与中专化学教学——再谈化学课的教改.机械职业教育.1997(8).
相关文章!
  •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郭海风[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和就业机会,为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亚福利体制的理论动态:30年

    万国威 刘晨 陈梦真<br />
    摘要:东亚福利体制研究自1986年起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它不但对丰富我国社会福利理论具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