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中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策略
摘 要 法学教育旨在通过向学生教授法律知识、树立法律信仰、培养法律思维,而这其中,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的法学教育水平尽管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将是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就对法学教育中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对法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律思维 内涵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王娅梅,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9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法治建设也不断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法律思维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法治建设。法学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专业法律知识、法律思维以及能够应用法律知识的人才,其中专业知识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所必须具备的,而法律思维是对法律知识掌握应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具备的法律思维能力。
一、法律思维概述
(一)法律思维的涵义
现代社会的复杂,使得与法律相关的职业也很复杂,职业种类具有多样性,如常见的律师、法官、检察官,还有在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的法务专员、法务主管等,尽管工作内容有所差别,但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运用了法律思维。法律思维的涵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现在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法律思维是指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的内涵十分广泛,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比如在生活中,对于同一件事,法学生较普通人将用更理性的思维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难题。
(二)培养法律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法律思维,是学习法律的重要目的。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是法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法律思维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解决法律相关问题的手段,是对法律实践能力的锻炼。
法学是一门社会性的学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法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果学生缺乏法律思维的培养,所掌握的专业法律知识将毫无用武之地。能够熟练专业的运用法律知识对所接触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是从事法律相关职业人员最值得骄傲的能力。可见若想不浪费所学法律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必须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
培养法律思维可以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所谓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法治社会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的健全只是保障法治社会建设的其中一部分。
对于学习法律的学生来说,除了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拥有法律信仰外,还应培养法律思维,用自己的法律思维来解决与法相关的社会问题,稳定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为国家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因此,培養学生法律思维对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法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人才,对他们法律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
二、法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度,明确法学教育目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曾说:“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现阶段高校的法学教育可以说是培养法律人才的最重要途径,这些高校承担着向社会提供法律人才的重任。
因此,高校首先应该提高对法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法学教育提供先进完善的教育设施,并强化师资力量。此外,高校的法学教育目的并不应局限于让学生熟悉掌握所学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所以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法学不只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精准教学。比如在讲解案例的时候,要充分展现出教师的职业素质,把自身具备的知识涵养、思维方式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让法学生不只是成为装了法律知识的躯壳,而是拥有法律头脑即法律思维的能力者。
(二)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而不是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之间做好自己的工作,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指导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比如在教授《国际经济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案例,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如何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启发提醒,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到国际经济法的形成背景、相关知识等等,同时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同时培养法律思维。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同步提高,是法学教育应该采取的优秀教学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还可以辅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因为学术论文的写作主体是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论文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确定选题、收集材料、选择参考文献等,论文写作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启发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如果能够写出一篇内容深刻、见解独到的论文,将对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明确主次,提高知识储备
培养法律思维的基础是具备相应的法学知识,而法学教育涵盖面很广,教师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学生接受大量的知识一般难以消化,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区分,重难点着重讲,次重点简易讲。如法学教育中的重点科目《民法》,其中的民法总论相对于民法分论来说,虽然所占篇幅较小,但是其内容详实且高度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等,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多花费一些时间,将其中相关概念的形成、变化、发展进等行比较,明确其中的联系,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以实现熟练掌握知识从而培养法律思维的目的。法律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法学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因此,在学某一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推荐与此门课程相关的书目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配合,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于在运用与此相关的知识时,做到得心应手,实现法律思维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即教学脱离实际,所有教学活动都根植于书本,整个教学过程刻板无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能产生任何帮助。现阶段各大高校在法学教育的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缺少与法律相关的模拟实践教学、模拟实验室如模拟法庭等,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或新鲜事件缺乏敏感度,更没有将之运用到实验室展开模拟法律咨询、法律审判等活动。学习法律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皆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获得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在静态的知识学习与动态的知识运用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学生在接受法学教育的阶段没有机会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将来他们在工作中面对种类繁多的问题可能束手无策,但是如果在学习阶段学生们就培养了良好的法律思维,学会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会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提供推动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法律思维,让他们在走出学校的时候能够与社会接轨。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法律思维的培养对于学习法学的学生十分重要。法律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在培养法律思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进行法学教授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有效策略,为整个法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为国家社会输送大批的法律人才,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琼.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养成.魅力中国.2016(15).
[2]史蕾.培育法律思维与“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之反思.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 32(10).
[3]李子.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养成.数码世界.2017(11).
[4]唐永梅. 法学教育中學生法律思维的提升途径探寻.法制与社会.2015(33).
[5]王晋.论法学教育中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2, 10(1).
[6]何佩佩、刘风.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培训.2016(8).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律思维 内涵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王娅梅,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9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法治建设也不断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法律思维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法治建设。法学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专业法律知识、法律思维以及能够应用法律知识的人才,其中专业知识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所必须具备的,而法律思维是对法律知识掌握应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具备的法律思维能力。
一、法律思维概述
(一)法律思维的涵义
现代社会的复杂,使得与法律相关的职业也很复杂,职业种类具有多样性,如常见的律师、法官、检察官,还有在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的法务专员、法务主管等,尽管工作内容有所差别,但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运用了法律思维。法律思维的涵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现在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法律思维是指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的内涵十分广泛,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比如在生活中,对于同一件事,法学生较普通人将用更理性的思维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难题。
(二)培养法律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法律思维,是学习法律的重要目的。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是法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法律思维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解决法律相关问题的手段,是对法律实践能力的锻炼。
法学是一门社会性的学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法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果学生缺乏法律思维的培养,所掌握的专业法律知识将毫无用武之地。能够熟练专业的运用法律知识对所接触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是从事法律相关职业人员最值得骄傲的能力。可见若想不浪费所学法律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必须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
培养法律思维可以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所谓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法治社会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的健全只是保障法治社会建设的其中一部分。
对于学习法律的学生来说,除了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拥有法律信仰外,还应培养法律思维,用自己的法律思维来解决与法相关的社会问题,稳定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为国家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因此,培養学生法律思维对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法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人才,对他们法律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
二、法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度,明确法学教育目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曾说:“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现阶段高校的法学教育可以说是培养法律人才的最重要途径,这些高校承担着向社会提供法律人才的重任。
因此,高校首先应该提高对法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法学教育提供先进完善的教育设施,并强化师资力量。此外,高校的法学教育目的并不应局限于让学生熟悉掌握所学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所以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法学不只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精准教学。比如在讲解案例的时候,要充分展现出教师的职业素质,把自身具备的知识涵养、思维方式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让法学生不只是成为装了法律知识的躯壳,而是拥有法律头脑即法律思维的能力者。
(二)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而不是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之间做好自己的工作,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指导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比如在教授《国际经济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案例,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如何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启发提醒,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到国际经济法的形成背景、相关知识等等,同时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同时培养法律思维。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同步提高,是法学教育应该采取的优秀教学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还可以辅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因为学术论文的写作主体是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论文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确定选题、收集材料、选择参考文献等,论文写作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启发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如果能够写出一篇内容深刻、见解独到的论文,将对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明确主次,提高知识储备
培养法律思维的基础是具备相应的法学知识,而法学教育涵盖面很广,教师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学生接受大量的知识一般难以消化,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区分,重难点着重讲,次重点简易讲。如法学教育中的重点科目《民法》,其中的民法总论相对于民法分论来说,虽然所占篇幅较小,但是其内容详实且高度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等,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多花费一些时间,将其中相关概念的形成、变化、发展进等行比较,明确其中的联系,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以实现熟练掌握知识从而培养法律思维的目的。法律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法学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因此,在学某一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推荐与此门课程相关的书目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配合,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于在运用与此相关的知识时,做到得心应手,实现法律思维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即教学脱离实际,所有教学活动都根植于书本,整个教学过程刻板无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能产生任何帮助。现阶段各大高校在法学教育的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缺少与法律相关的模拟实践教学、模拟实验室如模拟法庭等,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或新鲜事件缺乏敏感度,更没有将之运用到实验室展开模拟法律咨询、法律审判等活动。学习法律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皆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获得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在静态的知识学习与动态的知识运用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学生在接受法学教育的阶段没有机会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将来他们在工作中面对种类繁多的问题可能束手无策,但是如果在学习阶段学生们就培养了良好的法律思维,学会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会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提供推动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法律思维,让他们在走出学校的时候能够与社会接轨。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法律思维的培养对于学习法学的学生十分重要。法律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在培养法律思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进行法学教授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有效策略,为整个法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为国家社会输送大批的法律人才,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琼.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养成.魅力中国.2016(15).
[2]史蕾.培育法律思维与“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之反思.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 32(10).
[3]李子.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养成.数码世界.2017(11).
[4]唐永梅. 法学教育中學生法律思维的提升途径探寻.法制与社会.2015(33).
[5]王晋.论法学教育中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2, 10(1).
[6]何佩佩、刘风.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培训.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