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自我提升的两种途径

万玮
有一次,我问一位当了20年班主任的教师:“你喜欢做班主任吗?”她想了想,点点头说:“喜欢。”我又问:“会一直做下去吗?”她回答:“只要学校需要,应该会。”末了,她补充说:“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但其实挺有成就感的。”
我们身边这样的教师并不鲜见,然而另一种情形可能更常见——教师们不愿做班主任。津贴不高,责任还大,是一个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更加多元、自我,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挑战。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做班主任痛苦多过欢乐,自然会萌生退意。
许多青年教师初登讲台,认为教师职业主要是教书,及至后来做了班主任才意识到,教师还有另一项重要任务:育人。
笔者认为,喜欢育人的教师不多,善于育人的教师更少,这就使班主任工作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难题。
在我看来,在“互联网+”时代,单纯的知识传授将逐渐由人工智能接管,学校教育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性情、人格、心理的发展,未来的学校不会因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兴盛而消亡,因为“机器”无法育人,学校永远是学生全面成长的主阵地。
若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成就放在一起考量就会发现,真实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同学毕业10年、20年聚会,看看各自的成就,似乎很难与当年班主任的言传身教画等号。某种程度来看,一些“积极进取”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发展仿佛还带来了某种限制。
心理学中有“投射”一词,意思是一个人常常将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疑人偷斧”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是比较极端而已。大部分时候,投射更隐蔽,更不易被察觉。例如,有些教育者常常缺乏耐心,对孩子的一点过失动辄大发雷霆、恶语相向。其实,这是他们对自身不完美的无奈情绪的一种投射,他们不是对孩子失望,而是对自己失望。
有一些教育者,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控制对象。他们心中有一把代表控制的小锤,孩子则成了“钉子”,“锤子”天生就要敲打“钉子”。最终“钉子”适应了“锤子”的敲打,但也丧失了自主性。
如果意识到孩子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是教育者问题的投射,那么,一名有追求的班主任就会从自身入手,苦练内功。我们不妨尝试两种途径:自我实现与自我修炼。
所谓自我实现,即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专注积累,努力做到极致,产生高峰体验,最终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常常对身边的青年教师说,如果在喜欢做的事与擅长做的事之间二选一,应当首选擅长做的事。因为一个人喜欢的事情不一定擅长,若做一件事情,不能产生意义与价值,人终究不幸福。每个人各有所长,聚焦于一点求得突破,其自信心与精神气质自然会得到提升。
而自我修炼针对的恰是自身的短处。每个人一生都会被短处所困扰,然而,我们应当对这些困扰抱有感恩之心,若没有短处,则长处也不成为长处。短处让我们清醒,而每次被短处困扰所带来的痛楚都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勇气来源。美国前总统林肯年轻时喜欢批评与嘲讽他人,终于在1842年导致一场决斗,所幸决斗在最后一刻被制止。从此之后,林肯放弃了批评与嘲讽他人,改为赞美与宽容他人。将短处变为长处,这真是自我修炼的奇迹!
两年前,我遇到一位班主任,她给我讲她的心路历程,说:“以前做班主任是为了证明自己,现在做班主任则是为了让学生遇到更好的自己。”我觉得,她已经真正在路上了,不是吗?
(本栏责编 卢丽君)
相关文章!
  • 生活化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构建

    吕秀兵摘 要: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灌输式的生物课堂让我们仅看到了书本上的生物知识,并没有感受到生物与生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管家》中玛丽莲·罗宾逊对圣经

    内容摘要:作为坚定的基督教徒,玛丽莲·罗宾逊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管家》中从修辞到主题各个层面上的许多设计具有明显的圣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