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世界上是多么美好呀!
【摘 要】本文在对普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详细品读的基础上,引发了自己对生活、生命的无限感慨和无比热爱之情。
【关键词】文本解读 生命 生活 审美
感谢普宁。
是他,把这样一句美丽的语言送入我日渐坚硬的心灵。
“生活在世界上是多么美好呀!”这是普宁的文章《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是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和我的学生。
其实,这样的语言我们何止听过一次。从小到大,父母、老师、朋友,所有你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会对你谆谆教导。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教导,总是如耳边的风,一吹就过,总也落不到心中。
而普宁,是他告诉我们,什么叫热爱生命,什么叫热爱生活。只有一个真真正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从心底里说出这样的一句话“生活在世界上又是多么美好呀!”
那时候的普宁应该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吧。这个少年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呢?
“每当清晨,雄鸡还在报晓,没有烟囱的农舍开始冒出炊烟的时候,我就打开面对果园的窗户,园内凉气袭人,萦绕着淡紫色的薄雾,透过雾纱,可以看见旭日正在什么地方辉耀。这时,我再也按捺不住,一面吩咐赶快备马,一面跑到池塘边洗脸。池塘边柳丝上纤细的树叶几乎已全部落光,光秃秃的树干兀立在湛蓝的天空下。柳枝下的池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冰凉砭骨,而且仿佛又稠又浓。池水于一瞬间就驱走了我夜来的倦怠,我洗好脸,直奔下房,去同雇工们共进早餐,吃的是滚烫的土豆、黑面包和一大块泛潮的盐巴。饭后,我穿过维谢尔基村去打猎的时候,身底下光滑的皮鞍子给予我莫大的快感。……”
“雄鸡还在报晓”应该是清晨四、五点钟吧。“我就打开窗户”了,还没看见旭日,我再也按捺不住,一面……,一面……,直奔……,一个少年人如此急切是为什么,为了赶赴一场美丽的约会吗?没有,他只想要急切地拥抱生活。用皮肤拥抱凉气、用眼睛拥抱薄雾、旭日、柳丝,用舌头去拥抱土豆、黑面包、盐巴。用他的全部身心去急切地拥抱那个美好的生活。
30岁的普宁说,“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清晨是寒意料峭的,宁静的。”
这一个幸福的男孩应该是经常从清晨就跑到果园的,到果园去看满目金黄的苹果树,去闻落叶的幽香,苹果的芬芳,去听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去听那个敦厚的庄园主的美妙的声音“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这一看、一听、一闻、一想常常就是一整天了吧!
“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即使是很有点寒意的夜晚,可我还是高高兴兴的,因为“我穿过打麦场,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村里的人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啊!原来平平常常的生活也可以过得这么美。
不,普宁对生活的热爱远不止于此。请听……
“深夜,当村里的灯火都已熄灭,七颗如金刚钻般的北斗星已高高地在夜空中闪烁的时候,我又跑到果园里去了。那时我好似盲人一般,沙沙地踩着枯叶,摸黑走到窝棚边”。
“我们怎么能睡呢。时间大概很晚了吧?我好像听到那班火车已经开过来了……”
“我俩久久地侧耳倾听着,”感觉到土地在颤抖。继而,颤抖变成了隆隆的响声,由远而近,转眼之间,车轮好像就在果园的墙外敲打起喧闹的节拍了:列车发出铿嚓铿嚓的轰鸣,风驰电掣般奔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声音也就越来越响,越来越怒气冲冲……”
在这样的深夜,“我良久地凝望着黑里透蓝、繁星闪烁、深不可测的苍穹,一直望到脚下的大地开始浮动……”
如果不是对生活的一种极度的热爱,我何至于在深夜里又跑到果园里?
如果不是对生活的一种极度的热爱,我何至于良久地凝望苍穹,一直望到大地开始浮动?
如果不是对生活的一种极度的热爱,我怎么会在感慨“天气多么凉啊!露水多么重啊”之后,忽然来一句“生活在世界上是多么美好呀!”?
那实实在在是一句从肺腑深处迸出的一句话,那么凉的天气,那么重的露水,依然是那么美好的世界啊!
怪不得普宁在开篇就要感叹:
“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那是他深爱的初秋。
“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那是他深爱的清晨。
“我至今还记得,我那时曾经觉得当个庄户人……”,那是他深爱的田园生活。
“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老伴……”,那是他深爱的乡亲。
……
至今还记得,是因为无法忘怀。谁会忘掉自己深爱的一切呢!普宁是深深的爱他的生活的,他的这些文字告诉我们。也只有一个深深地爱着生活的人才会在如此平凡的生活里发现生活的美,才会写出如此美丽而细腻的文字。
什么叫热爱生活,普宁告诉我们,就是不放过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皮肤、双手、双脚,……全身心地拥抱生活!
什么叫热爱生命?普宁告诉我们,就是善待组成生命的眼睛、鼻子、嘴巴,……让它们看够、闻足、吃饱,……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热爱生活吧!热爱生命吧,普宁告诉我,也告诉你!
感谢普宁,“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美好呀!”
★作者简介:董建曼,浙江省永嘉县罗浮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