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井中葫芦现象”

    朱文鸿

    不久前,笔者所在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承担了177名县委书记的集中培训工作。在与县委书记们的交流中,不少县委书记反映,一些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在进行调研活动时,习惯于“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很少 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造成出台的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群众把这样的干部称为“井中葫芦”:看似已掉进水里,实际上仍然浮在水面,没有深入下去。防止“井中葫芦现象”,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升调查研究质量的重要课题。

    调查研究,目的是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真实情况,促进正确决策,推动解决问题。只有准确掌握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实际情况,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周密;只有充分了解真实而不是虚假的民意,才能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如果拿着走样的民意硬拍板,凭着虚假的情况强决断,那么十有八九会出现失误,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诚如陈云同志所说,“我们做工作,要用90%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决定政策。沉下去、钻进去搞调查研究,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这样决策的可靠性就强。”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成为“井中葫芦”,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作风飘浮,抛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他们有的带着一身官气到基层,习惯于“从干部中来,到干部中去”,到农村不访农户,到工厂不进车间,只是把机关的会议室搬到基层去,满足于开会听汇报、作指示;有的在选择调研课题时,往往唯上是从,敷衍应付,避重就轻,对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兴趣不高、热情不大,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嫌贫爱富”,开展调研活动总喜欢到经济较为发达、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去,而在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方往往“难觅踪影”;甚至有的是冬天往南“调查”,夏天上北“研究”,貌似调查研究,实为度假旅游。显然,这样的“调查研究”不可能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其结果只能导致决策的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造成“井中葫芦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客观上存在影响调查研究者获得真实情况的各种障碍。比如,有的被采访者围着,摄像机林立,闪光灯不断;有的被各级干部层层陪着,前呼后拥,动弹不得;有的被调研对象支配着,想看的地方看不了,想听的话听不到。即便是安排同群众见面,找哪些人座谈,甚至该谈什么、不该谈什么、有些问题怎样谈法、有些数据如何汇报,都事先作了交待。凡此种种,割断了主体与客体的联系,拉大了领导与实际的距离,调查研究成了雾里看花、蜃楼远眺,其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注意从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利益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以及党自身的状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需要注重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谨防脱离群众。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注重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不仅可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感情,而且可以集思广益,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与途径。因此,杜绝“井中葫芦现象”,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促进正确决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杜绝“井中葫芦现象”,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深入倾听群众呼声。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党的干部“本色是工农”,切不可忘记宗旨,切不可脱离群众。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既要热情坦率、表里如一、平等相待,又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言行一致;要深入一线,亲身体会,经常接触普通群众,洞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肺腑之言。要深入到问题的所在地、矛盾的症结处,进行缜密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但要听成绩,还要听缺陷,听失误,掌握全面、客观、公正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成日高坐机关,仅凭文件、会议、汇报开展工作,则往往会为会上的美文华章所陶醉,被虚假的汇报材料所欺骗,难以真正了解基层实情,知晓百姓冷暖。

    杜绝“井中葫芦现象”,关键还要加强制度建设。长期以来,对于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既没有硬性的要求和量化的标准,又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某些“井中葫芦”式领导干部名为“调研”,实为“走秀”,靠经过加工、润色的材料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造成了决策失误,却能够官照当、权照使,甚至照样提拔重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必须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一整套机制和制度,不仅要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对象、途径、成果等提出要求,而且要在调查研究的吃住行、接陪送方面,搞一些“约法三章”,做一些奖惩规定,使领导有所约束,基层有所遵循,社会便于监督,从源头上防止“井中葫芦现象”的产生。同时,对于因调查失实造成决策失误的领导干部,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严肃追究其责任。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本栏责任编辑 王安庆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

    摘 要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

  • 青年群体的“微语言”:内涵、特征

    周芬芬 罗光强<br />
    【关键词】青年群体 ?微语言 ?语用偏好 ?外部性<br />
    【中图分类号】H0 ? ? ? ? ? ? ? ? ? ? ? ? ? ? ?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