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奶牛酮病的防治体会

    赵春山

    摘要: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面对奶牛酮病进行了介绍,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酮病;预防;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2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18-01

    奶牛酮病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其产犊牛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有些牛久治不愈和反复发病终致淘汰,在养殖过程中只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基本都能痊愈,从而减少奶农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由于农村养殖小区和养殖合作社的兴起,大量的奶牛实现集中养殖,某些养殖户追求产奶量,饲料搭配不合理,给奶牛饲喂大量精饲料,即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碳水化合物供给严重不足,导致牛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发生严重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糖类不足,血糖降低,脂肪过度分解,在氧化不彻底的情况下,产生大量酮体蓄积于血液和组织中,并经尿、乳及呼出气体而排出。同时伴有运动和感觉机能障碍,以及神经症状。一般在产后2~6周发病,运动不足、前胃弛缓、维生素缺乏、消化紊乱及大量泌乳为本病的诱因。

    2 临床症状

    病牛呈现顽固性消化障碍,不吃精料,仅吃少量干草和青草。牛的身体极度消瘦,粪便干而硬,量少,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体温一般正常或略偏低,脉博100次/min以上,严重者全身出汗、尿量减少,呈淡黄水样,易形成泡沫,有特异的丙酮气味,产奶量急剧下降。有的病牛伴有神经症状,突然发作,多在圈内乱转,有的牛目光怒视,举尾乱跑,横冲直撞,有的牛四肢叉开或相互交叉,站立不稳或摔倒,全身紧张,颈部肌肉强直,兴奋不安;有时牛空嚼磨牙,流涎,有时伸出舌头,乱舐皮肤,有的乱叫,神经症状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有的牛对外界无反应、呈沉郁状。呼出的气体、乳汁和尿均具有芳香气味,血糖降低,进一步检查血液和尿、乳中酮体含量都会增高。

    3 诊断

    病牛呈顽固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精喜粗,很快消瘦。还有的病牛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症状,初期兴奋不安,眼球震颤,流涎。不久转为抑制,卧地不起,有时头弯向颈侧而卧,呈昏迷状态。病牛呼出的气以及皮毛发散着烂苹果样的醋酮气味,乳汁苦涩,也有醋酮味,泡沫较多。体温一般正常或偏低,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上,呈腹式呼吸。

    4 治疗措施

    (1)补充葡萄糖和生糖物质是治疗奶牛酮病的根本措施。减喂精料,增喂含糖及维生素多的饲料,如甜菜、胡萝卜、青草等。

    (2)内服红糖或白糖或蜂蜜,以提高瘤胃丙酸的浓度,增加体内糖生物质的来源,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500~1 000 mL。

    (3)为促进糖的异生作用,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0 mg,为减轻酸中毒,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300~800 mL。

    (4)中药处方。当归、川芎、砂仁、赤芍、熟地、神曲、麦芽、益母草、广木香,各35 g,磨碎,开水冲,灌服,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3~5次。

    5 预防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病牛的护理,调整饲料,减喂油饼类等富含脂肪类饲料,如豆饼、胡麻饼、葵花饼等,增喂甜菜、胡萝卜、优质干草等富含糖和维生素的饲料,限制高能量的浓厚饲料的进食量,增加干草喂量。通常按干物质计,精粗料比例以3∶7为宜;按混合料计,以每日3~4 kg,青贮15~20 kg,干草量不限。适当运动,对妊娠后期和产犊以后的母牛,应适当减少精料喂量。

    6 案例

    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遇见一例,三道坝镇某养殖户奶牛发病,经初步诊断为慢性食物中毒,用葡萄糖、维生素C、解毒药治疗后,略见好转,第二天又重复发作,且病情加重。及时调整思路确诊为酮病,立即对该奶牛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500~1 000 mL,为减轻酸中毒,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300~800 mL,连用5 d,病畜立即好转并痊愈。该病临床症状与前胃弛缓、产后瘫痪相似,不同之处是前胃弛缓没有神经症状,主要是消化不畅呼出气体及皮肤无醋酮味。而产后瘫痪多在产后1~3 d发病很快出现瘫痪,呼出气体也无醋酮味,与酮病的症状有很大差别,再结合血液、奶汁、及尿液的实验室检查,很容易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

相关文章!
  • 到2025年,重庆市优质绿色品牌

    2020年12月25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2020年工作总结会”在重庆市铜梁区举行。会议透露,2020年重庆市新发展绿色食品822個,有机

  • 细菌和微藻作用下石油-矿物颗

    郝树廷 韩璐 张明远 刘丽摘?要:在海洋中,石油-矿物颗粒团聚体(Oil-Mineral Aggregation,OMA)在油的纵向迁移及去除中发挥重要作用。采

  •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张健我国是世界葡萄生产的主要国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2017年底,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 992公顷,产量1 367.6万吨,我国鲜食葡萄产量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