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测量”与“多次实验”
曹云贵
物理实验常常出现“多次测量”或“多次实验”,对其目的不少同学混淆不清,中考实验试题中同样容易出错,现举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例1(2015年安徽)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 2.36 cm 、2.3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B.2.357 cmC.2.35 cmD.2.4 cm
分析三次测量结果都对,不过,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由于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故只能精确到1 mm,为此也只能加一位估读数字,算不清就四舍五入.
答案A
点评此外,伏安法测电阻、物质的密度等也要用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少误差.
2“多次测量”排除偶然性,从中找出普遍规律
例2(2015年扬州)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分析(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量角器代替纸板,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比较;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2)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答案(1)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不能;
(2)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点评本题通过多次测量,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再如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等也用此法.
3“多次实验”观察现象,寻找关系
例3(2015年丹东)小勇在测量额定电压是2.5 V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为完成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甲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最(填“左”或“右”)端.若开关闭合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发光较暗且亮度一直不变,则故障原因是.
(3)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A,小灯泡此时的电功率为W.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填“左”或“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V为止.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电流表及对应电压表的示数,并画出图2丙所示的I-U图像,从图像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5)小勇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经检查发现灯丝烧断.
分析(1)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 V,再加上图中电源是两节干电池,总电压为3 V,故电压表接“3”接线柱,变阻器应“一上一下”接线,图中下面已接好,上面可接在任意一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阻值最大,若开关闭合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发光较暗且亮度一直不变,表明电路中电流较小且不变,可见滑动变阻器变成定值电阻接入电路;
(3)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电流表示数为0.22 A,小灯泡此时的电功率
P=UI=2 V×0.22 A=0.44 W.
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压表的示数要变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要变小,故滑片向左调,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 V为止;
(4)从图2丙中看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 V时,通过其电流为0.25 A,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2.5 V×0.25 A=0.625 W.
答案(1)见图3;
(2)右;滑动变阻器都接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
(3)0.22;0.44;左;2.5;(4)0.625;(5)变大.
点评只有当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也才正常发光,灯泡两端实际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才大于或小于额定功率,灯泡变得更亮或更暗.
此外,“多次实验”的还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4“多次实验”控制变量,探究影响因素
例4(2015年德阳)为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王亮同学设计了图4甲所示的电路.
(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4乙中未连成完整的电路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
(2)调节滑片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读出其中三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表1所示.
①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实验使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是Ω;
②由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3)如果仍用图4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当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后,每次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不变;实验记录数据如表2所示,根据表2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实验器材使用正确,量程选用合理)
分析(1)由电路图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流中,电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如图5所示;(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有关.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不变,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所以实验中要调节滑片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表格第一组数据:
R=2.0 V/0.1 A=20 Ω;
由表格数据知,电阻不变,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则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可得: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所以每次调节滑片应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由表格数据,电压增大的倍数与电流减小倍数相同,由此可得: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答案(1)见图5;(2)20;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点评此题是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考查了实物连接,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写结论时,不要忘了控制的变量.此外像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等也用到“多次实验”.
试一试(2015年河北)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对影响电阻大小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器材有:开关、电流表、电源(电压恒为1.5 V)各一个,三根完全相同的合金丝,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电路如图6所示.将合金丝以不同方式接入电路A、B之间,闭合S后,记录的数据填入表3.
回答下列问题:
(1)图7是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读数,请将其填入表格中.
(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A.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是:;
B.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是:.
(3)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4)此实验也可以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拓展用上述合金材料制成长为1 m,横截面积为1 mm2的电阻丝的阻值为1 Ω.而实验中所用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为0.5 mm2,则一根合金丝的电阻为Ω,长度为m.
参考答案(1)0.6;(2)A.横截面积相同的同种导体,其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成正比;B.长度相同的同种导体,其电阻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成反比;(3)使结论具有普通性;(4)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拓展2.5 ;1.25.
物理实验常常出现“多次测量”或“多次实验”,对其目的不少同学混淆不清,中考实验试题中同样容易出错,现举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例1(2015年安徽)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 2.36 cm 、2.3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B.2.357 cmC.2.35 cmD.2.4 cm
分析三次测量结果都对,不过,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由于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故只能精确到1 mm,为此也只能加一位估读数字,算不清就四舍五入.
答案A
点评此外,伏安法测电阻、物质的密度等也要用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少误差.
2“多次测量”排除偶然性,从中找出普遍规律
例2(2015年扬州)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分析(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量角器代替纸板,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比较;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2)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答案(1)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不能;
(2)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点评本题通过多次测量,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再如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等也用此法.
3“多次实验”观察现象,寻找关系
例3(2015年丹东)小勇在测量额定电压是2.5 V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为完成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甲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最(填“左”或“右”)端.若开关闭合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发光较暗且亮度一直不变,则故障原因是.
(3)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A,小灯泡此时的电功率为W.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填“左”或“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V为止.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电流表及对应电压表的示数,并画出图2丙所示的I-U图像,从图像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5)小勇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经检查发现灯丝烧断.
分析(1)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 V,再加上图中电源是两节干电池,总电压为3 V,故电压表接“3”接线柱,变阻器应“一上一下”接线,图中下面已接好,上面可接在任意一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阻值最大,若开关闭合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发光较暗且亮度一直不变,表明电路中电流较小且不变,可见滑动变阻器变成定值电阻接入电路;
(3)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电流表示数为0.22 A,小灯泡此时的电功率
P=UI=2 V×0.22 A=0.44 W.
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压表的示数要变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要变小,故滑片向左调,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 V为止;
(4)从图2丙中看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 V时,通过其电流为0.25 A,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2.5 V×0.25 A=0.625 W.
答案(1)见图3;
(2)右;滑动变阻器都接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
(3)0.22;0.44;左;2.5;(4)0.625;(5)变大.
点评只有当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也才正常发光,灯泡两端实际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才大于或小于额定功率,灯泡变得更亮或更暗.
此外,“多次实验”的还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4“多次实验”控制变量,探究影响因素
例4(2015年德阳)为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王亮同学设计了图4甲所示的电路.
(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4乙中未连成完整的电路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
(2)调节滑片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读出其中三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表1所示.
①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实验使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是Ω;
②由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3)如果仍用图4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当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后,每次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不变;实验记录数据如表2所示,根据表2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实验器材使用正确,量程选用合理)
分析(1)由电路图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流中,电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如图5所示;(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有关.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不变,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所以实验中要调节滑片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表格第一组数据:
R=2.0 V/0.1 A=20 Ω;
由表格数据知,电阻不变,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则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可得: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所以每次调节滑片应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由表格数据,电压增大的倍数与电流减小倍数相同,由此可得: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答案(1)见图5;(2)20;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点评此题是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考查了实物连接,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写结论时,不要忘了控制的变量.此外像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等也用到“多次实验”.
试一试(2015年河北)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对影响电阻大小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器材有:开关、电流表、电源(电压恒为1.5 V)各一个,三根完全相同的合金丝,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电路如图6所示.将合金丝以不同方式接入电路A、B之间,闭合S后,记录的数据填入表3.
回答下列问题:
(1)图7是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读数,请将其填入表格中.
(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A.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是:;
B.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是:.
(3)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4)此实验也可以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拓展用上述合金材料制成长为1 m,横截面积为1 mm2的电阻丝的阻值为1 Ω.而实验中所用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为0.5 mm2,则一根合金丝的电阻为Ω,长度为m.
参考答案(1)0.6;(2)A.横截面积相同的同种导体,其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成正比;B.长度相同的同种导体,其电阻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成反比;(3)使结论具有普通性;(4)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拓展2.5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