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养什么
春为四季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阳气上升,大地回暖,是一年中养生的黄金季节。“春不养,夏易病”,做好春季养生保健,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中医认为,在人体脏腑之中,肝与春季相对应,十分适宜在春季养肝。春季养肝可以让我们平稳换季,身心舒畅,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养肝的主要目的是协调肝的阴阳平衡。根据中医“卧则血归于肝”的理论,平卧的时候,血液会充分回流到肝脏,因此,要尽量早睡,避免熬夜给肝脏带来负担。
初春寒冷干燥,人体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毒素和“火气”对肝脏的损害。喝温开水,或在水中加入枸杞、玫瑰、陈皮等做代茶饮,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疏肝理气。
此外,对于春季养肝来说,清肝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有助于避免火热邪气伤肝,或阻碍肝气的畅达。清肝火可以试试下面这几个动作。
握拳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稍用力握住拳,可以促进肝经、肾经气血循行,固精养肝,清除肝火。
敲腿
双手握拳敲打大腿内侧(肝经)、外侧(胆经)5分钟,两腿交替进行。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可以养肝、疏肝、降火。
转肩
两脚分开站立,双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双肩从前向后、从后向前各转10圈,再上下抖动1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可以养肝血、清肝火,防治失眠多梦、烦热、头晕目眩等身体不适。
骨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医的观点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津液所聚而荫养百脉”的最佳时间,万事万物的生长趋向很强烈,骨骼也不例外。相比其他季节,春天更利于骨骼的健康养护。
新春萌生,阳气富足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血气的承载体,而骨骼的健康,离不开血液所供给的养分。新春萌生,新生的阳气充斥在环境中,人体吸纳阳气的效率更高,血气冲涌,自然更有利于骨骼健康。
阳光柔和,更易“增骨”
骨质密度是骨骼健康的一大标准,经常晒太阳,能够有效促进钙质吸收,起到更好的“增骨”效果。相比于冬天的阴冷、夏天的炎热,春天柔和且适宜的阳光是养骨的最佳选择。建议每天晒太阳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以免紫外线吸收过度,对皮肤健康不利。
温度适宜,不易伤寒
骨骼有“喜温厌寒”的特征,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或者身体存在伤寒疾病,骨骼的运转就会变得滞涩。春天温度适宜,阳气滋生,患伤寒疾病的风险较低,骨骼也不会受到外界寒气的刺激,这个时候养骨,效果最好。
专家建议,要积极运动,协助阳气生发,血气滋养,这对于养骨有很大的裨益。大家可以选择跑步、游泳、骑车等能够调动骨骼的运动。此外,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D及钙质的食物。
很多人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引起的,特别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肝气犯脾容易导致肝脾失调。在中医里,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因此,春季养生不能落下脾胃。
专家建议,春季健脾养胃可以用水果做汤饮用。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两个橘子,苹果和梨带皮切成小块,橘子带皮掰成4块,一同放入1 000毫升水中,大火煮沸,转小火煮20分钟左右,至水果熟软即可。喝汤吃果肉,每周吃2~3次。如果不方便煮汤,可以多喝柠檬水,清热养阴,开胃降火。
此外,生活中还可以多用玫瑰花和菊花泡水喝,脾胃不好、湿气重的女性可以加上一点陈皮,不仅健脾理气,而且还能祛湿。
中医认为,春天肝经正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常有生气、郁闷、烦躁等问题。其实,这是身体阳气郁结的表现。
在精神调养方面,人们可以多做一些安神静心的事情,如绘画、练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活动可以调节情绪,宁神制怒。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也可以到公园散散步,或是去登山、远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运动,慢慢消融掉忧郁和惆怅。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