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情感激发的影响
兰忠兵+高慧杰
【摘 要】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中最高的演唱形式,作为一种高雅的群体音乐体裁,其追求的是整体音响效果与舞台效果的完美统一,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合唱表演中,合唱团员的情感对于合唱艺术能否完美展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情感激发的影响。
【关键词】合唱指挥;情感激发;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65-01
一、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情感激发的影响
(一)指挥者的情感投入对合唱团成员情感激发的影响
表演艺术是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相结合的艺术,只有实现了内心的感悟和外在的精湛表演方能激发出合唱团员的整体情感,只有合唱团员个人的情感被带动,才能使合唱团表演的作品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指挥是合唱表演中的核心,只有指挥者投入了自己真正的情感,才能通过忽快忽慢的动作、激昂或者低沉的表情以及其它肢体性的语言体现出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说指挥者这种外在的表现没有让欣赏者产生触动,也就不会有美的体验,也说明指挥者的指挥还没有到位,而如果指挥者的外在表现带给了听众电击一般的触动,让听众完全忘记了自我,沉浸于指挥者所营造的真善美的艺术境界中,那才证明指挥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指挥者的艺术品味对合唱团成员情感激发的影响
要实现良好的演出效果,不仅需要指挥者对曲作者的情感有深刻的感悟,并将这种情感体验传达给合唱团,还需要指挥者自身具备良好的艺术品位和水准,这对合唱团非常关键。指挥是合唱团的关键人物,他必须在整个合唱表演中居于主导地位,激发出合唱团员的演出热情,表达作品的深刻思想与情感内涵。在合唱表演之前,指挥会对所要表演的作品从音乐本体上进行细致地分析处理,包括强拍与强位的处理、旋律进行的速度等。在进行指挥时,要根据音乐的进行、情感的起伏波动有所变化,以此与作品的情感相吻合。例如在表演《黄河大合唱》这部经典作品时,合唱指挥需要根据作品体现出的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来表达出一种慷慨与悲壮的情绪,实现情感和指挥的完美结合。合唱指挥只有对作品的艺术品质成竹于胸,才能从音乐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出发,表达出作品的情感。
(三)指挥肢体语言对合唱团成员情感激发的影响
指挥者所具有的艺术水准和情感体验都需要通过指挥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而肢体语言是指挥者呈现给队员和观众最明显的信号。合唱队的灵魂是指挥者,他不仅担任合唱团的领导,更是音乐作品二次创作的作者,他要将对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文学文化造诣通过表演呈现,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来传达,这就要求指挥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省、准、美”。“省”指的是适度,也即肢体语言要准确而精炼地表达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和力度点到为止,不做一个多余无用的动作。“准”是指准确,要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以及换气点,同时还包括各种预示和眼神情感。“美”是指美观性,要求指挥的动作协调,富于艺术性和舞蹈性,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能够将指挥者内心的感情融会在他的动作之中,这样才能给予合唱团成员以及观众带来情感的激发和美的享受。
二、作品实例分析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是一首情感非常丰富的合唱曲目,不仅剧情跌宕起伏,其指挥技法也多种多样。全曲共分为四部:
第一部:情景描绘。第一部分是全曲最为优美的一个部分,以女声领唱和女声合唱表现出洪湖物产丰富以及人们劳动后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在情感激发上要将重点放在“美”字。
第二部:愤怒控诉。第二部主要描写了渔民对渔霸彭霸天的愤怒,这里就要突出一个“恨”字。在音乐的高潮点“家破人亡”处,指挥者要运用眼神和手势来引导合唱团员的内心情感,表达渔民被迫离开家乡的悲凉景象。
第三部:痛断肝肠。第三部的重点放在“悲”上,在演唱时声音要轻小,表现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唱出身背三棒鼓含泪去卖唱时的无奈,内心的痛苦之情要贯彻入心,指挥者要用充满深情的技法,激发队员带着悲伤去歌唱。
第四部:奋起抗争。这是全曲最为振奋人心的部分,要突出一个“斗”字。洪湖人民站了起来,通过革命的方式取得了胜利。这里的歌唱一定要具有弹性,随着情绪的不断升高,将全曲带入了一个最高潮,而后结束全曲。
参考文献:
[1]杨丹.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探讨[J].艺术研究,2013(2):130-131.
[2]谢红芹.合唱指挥技法在业余合唱团中的审美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伏庆元.浅析合唱指挥课的教学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4(1):87-88.
作者简介:
兰忠兵(1975-),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高慧杰(1976-),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