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问题与对策

    徐秀平

    摘要:讲评课是高三政治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力和水平。在高三复习教学背景下,教师上出一节具有实效的政治讲评课,既要有形式的外在美,又要有内在美;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设计,还要融合信息技术提高讲评实效。文章结合高三政治教学实践,以《推导小专题之讲评课》公开课教学为例,来探讨分析高三政治讲评课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三政治 讲评课 有效性 对策

    进入高三,随着各种考试的增加,讲评成为政治教学的常用形式。一张好的试卷,一节好的讲评课应该兼具形式的美感与结果的高效,教师言之有理,学生听而有获;既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理解知识,总结规律,拓展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又关系着高三复习教学的效果,因此上好讲评课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三政治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讲评形式枯燥固化

    进入高三,练习的增加使得讲评的量与次数也在增加。有的教师由于缺少理论功底或缺乏对学情的把握,对试卷答案便进行简单化处理,只对答案讲答案,没有讲出试题的背景、考查的基础知识、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也就无法上出讲评课的广度与深度,不够解渴。长此以往,学生对讲评课失去兴趣,课堂也就没有吸引力与美感可言。

    (二)讲评侧重主次不分

    一份试卷,难度不一,题型不一,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对哪些题型是初次见到、哪些题型是经常见到、哪些是高考的典型题型、学生对这些典型题型的训练情况如何等缺乏精准把握与精心备课,讲评时一味面面俱到,讲评就失去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的假融合

    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深度融合是个老话题,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仅限于播放PPT或资料视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重视不够,没能发挥信息技术在收集数据、解读学情、调整教学过程的作用。

    (四)生本思想的虚贯彻

    在高三讲评课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失去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得多、动得少,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课堂也就缺乏生机与活力。

    二、高三政治讲评课的实施对策

    (一)精备讲评设计,创建注重质效的讲评课

    一节讲评课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悟,让学生听有所获,就必须眼中有学生,要对学情精准把握。每份试卷里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值得我们回味无穷,因此,在本次高三第一次联考中,笔者选择了推导题。此类题型考察变量之间的递推(即由此及彼)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分量较重,倘若学生没有通过专门的针对性训练,答题情况就不会太理想。

    围绕这一高考的经典题型,笔者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以“考情分析”“推导选择题”“推导主观题”三个模块来构建课堂。“考情分析”就是结合月考试卷,选择展示学生传导题的得分情况,引起学生关注。“推导选择题”环节,在学生的学习终端上推送了一道高考推导类选择题和两道月考错误率高的推导类选择题。由学生在学习终端上完成并推送,借助技术手段统计学生的数据后,鼓励学生逐一进行讲解,总结出推导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给予点拨。“推导类主观题”环节,笔者先让学生感受近5年高考经济生活推导类主观题的比重,在此基础上展示2019高考推导主观题典例,先让学生讨论解法,再由教师展示推导题主观题的解题思维模型,然后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典型答案,再由学生进行评分,教师进行点评。

    整节课的设计主题突出、环节流畅,幻灯片制作精美,选题得当,拓展训练,学生参与度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品质,讲评效率高、效果好,评课老师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二)创设讲评情境,营造富有美感的讲评课

    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风格与手段,课堂将趋于普通平淡,课堂失去吸引力,其实效性可想而知。一个有风格的教师善于创建自己独特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变美,让学生爱上政治课堂。课堂氛围的营造是个系统工程,教师对节奏的把握、教师文采、语调的选择、对各种感官功能的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笔者认为课堂的节奏特别是导入情境对氛围的营造尤为重要。在缓缓的节奏中,将生活中的事例或读过的书中故事缓缓道出,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关注。例如在上《推导小专题之讲评课》时,用小说《月落荒寺》中提到的一种美国绣球的图片导入,在美美的图片下,笔者做了这样的导入:“今年夏天长了点,长得没完没了,像极了我所深爱的一种花——endless summer,中文名字——无尽夏!它的花期很长,从晚春开到秋,开得没完没了,开得无穷无尽。如果你是一朵花,花期这么长,是不是枯燥了点。它不,从白色开到粉色。如果你稀释一杯硫酸铝溶液加入它的土壤中,就可以得到这抹梦幻般的蓝。2020届高考剩下230天,听起来很短,有时又枯燥地长,在剩下的这一段时光中给自己加一杯硫酸铝溶液,在明年的秋天得到自己想要的颜色,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多好啊!”美丽的图片、亲和的语言、温情的鼓励拉近了师生之情,也开启了讲评之旅。课堂的氛围与美的创造就是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过程,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和倾情付出,需要教师完成氛围营造的系统。

    (三)贯彻以生为本,激励互动交流的讲评课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状态以及城乡差距也日益加大。从现状看,笔者所在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比从前,学生的听课情况不容乐观,教师主讲型的课堂效果更不理想。这种形势倒逼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从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调整我们的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

    准。杜威提出:教学应是“学习者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在有目的的活动中或者在共同兴趣的探索下进行互动。”反思自己这节课,笔者调整了讲评课的模式,把班级学生分为8个战队,每个战队负责1个任务。每个战队必须全员参与,就这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交流汇总,让每个队员清楚本队的结论,由教师随机抽取发言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讨论对话,翻阅资料,参与度高,讲解相当到位。教师只需在旁边进行必要的补充点拨,从知识的传递者转为知识的促进者即可。

    要真正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为中心,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付诸行动,尤其需要放下执念,闭上嘴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

    (四)融合信息技术,搭建富有深度的讲评课

    台湾信息工程博士王绪溢认为,好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应是教师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科技优势将教学经验效益最大化,学生不仅习得知识,还习得正确的习惯,培养起团队合作的技能。

    信息技术的最大功用应在于通过课堂现场的资源,真实有效地收集学生的数据,从数据中反馈出学生的真实学情,促使教师根据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必定是为了更好的教学目标与效果,而不只是为了给课堂增添一些科技元素,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不是为了评比、比赛加入一些加分元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包括笔者在内的部分教师尽管能够熟练地使用幻灯片,利用学生平板电脑推送题目,但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最大功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发挥。笔者这节课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推导选择题环节没有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解题就急于数据的统计,导致数据不真实。在推导主观题环节,学生解题时间不够,也未能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展示,未能让学生对作品进行點评总结归纳。因此这堂课,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多少帮助,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协作,值得怀疑!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建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从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结合教学经验,立足自己的优势,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让讲评达到更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愿笔者做一个有心人,永不懈怠,敢于尝试挑战,持续学习,持续积累,持续向前。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菲利普斯·索尔蒂斯.学习的视界[M].尤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王绪溢.数字时代的学与教[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学生网

    张菁摘 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网络生存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具备应用网络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首先需要接受学校教育,同时自身还应有强大的

  • 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

    李彩英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网络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