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王宣 马骏 李方园 徐玉梅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生死观现状,对涉及生死的各类行为的态度,对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职业的思考、死亡与自杀的认识有较为良好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结论:医学生的生死观教育要坚持生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医学生?生死观?生命认知?生命教育

    生死观是个体对生和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医学生专业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尊重每个生命的存在,树立正确生死观念,承担生命责任。调查医学生生死观现状,了解医学生对涉及生死的各类行为的态度,对完善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体系,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课题组随机选取了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设计问卷调查量表,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自我与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对生活、人生价值的思考;对死亡认知;对自杀认知;对安乐死的认知;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对脑死亡合法化的看法;对生死观教育看法等九个项目。

    3.问卷回收率和统计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收回问卷643份,其中有效问卷594份,有效率91.4%。其中,大一学生149名,大二学生204名,大三学生188名,大四学生53名。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

    二、结果

    1.医学生生死观基本认知

    (1)医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态度

    调查显示,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有着较为理性、正确的认知,有94.9%的学生认为人应当尽力为自己活着,生命只有一次应当好好珍惜(表1),这是做好医学职业应有的基本生命观。尤其在“遇到急救病人但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你会怎么做”问题上,有69.0%的学生选择“做力所能及的事”,20.9%的學生选择“竭尽全力抢救”(表2),面对他人生命的危急时刻,89.9%的选择伸出援助之手。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尽力维护和保存他人生命。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存在误区和偏差,有10.1%的学生在面对他人生命的危急时刻,选择“犹豫不决”“不采取措施,保全自己”。这种对待生命的矛盾心理和消极态度,反映了部分医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职业价值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能充分认识医学职业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医学院校学生生命观教育如何和职业素养有效结合和深化,并切实提高其实效性,是生命教育亟需重视的问题。

    (2)医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态度

    正确对待死亡是理性生命观的基本内容。调查显示,有79.9%的学生认为死亡是自然规律,会坦然面对(表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死亡,坦然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对待死亡有客观、理性的态度。但是,也有7.6%的学生对死亡感到恐惧不安,8.1%的学生忌讳谈死亡。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忌讳或者逃避,可能与学生的生命认知、成长经历、周围人生死观等有关。因此,从医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出发,医学院校加强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3)医学生对自杀的认知态度

    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医学生的自杀意念与死亡态度紧密相关。调查显示,有30.8%的学生有过一闪而过的自杀念头;有3.4%的学生制定过自杀计划,未实施;有0.7%的学生实施过自杀,最后放弃(表4)。有近四成的学生考虑过自杀,一方面,说明这部分医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刻,在面对失败或挫折不能勇敢坚强面对,产生消极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医学生的生命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何在新时代医学人文回归的今天,把其作为人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高等医学院必须重视的命题。

    (4)医学生对生死观教育的看法

    生命教育是健康人文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的质量、学生对待生命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生命的基本认知。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学生认为生死观教育很有必要,生命与死亡是一门学问,应当树立正确生死观,降低对死亡的焦虑感,死亡既是医学教育,更是公民基本教育。但是,被调研学生认为医学院校生命教育又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认为教育内容空泛的占40.7%,学生不主动参加的占27.1%,缺少实践的占24.3%(表5)。这说明,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亟需优化和改进。

    2.医学生对生死行为的认知态度

    (1)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

    安乐死最主要的正面社会效应主要体现在缩短绝症患者痛苦时间,减轻家属负担,同时有利于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调查显示,在“如果家人选择安乐死”问题上,持赞成态度的学生占77.7%,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占22.2%。这说明,尽管当前国内对于安乐死还存在较大争议,但是绝大部分医学生能够从安乐死的正面意义,从患者的本人意愿和生存质量角度考虑,将死亡质量作为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方面。这种生死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对待生命的理性态度。

    (2)医学生对脑死亡的认知态度

    相对于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脑死亡标准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死亡标准。调查显示,“了解或基本了解脑死亡标准”的学生占63.6%,“不了解脑死亡”的学生占36.4%。从整体来看,我们国家仍然沿用的传统心肺死亡标准、对脑死亡的认知误区等对部分学生带来了一定影响,死亡观念有待更新。但是,在对待“脑死亡合法化”问题上,医学生对脑死亡的理解程度和支持程度却相对较高,而且随着年级升高呈现出依次递进关系(表6)。这是因为高年级学生医学专业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理解更加深刻,更能理解脑死亡相比心肺死亡的合理之处,能够认识到推动脑死亡标准对于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开展器官移植等多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有七成学生支持脑死亡合法化,同时同意自己在脑死亡状态下结束抢救,有近五成的学生同意自己和家人在脑死亡状态下结束抢救,说明医学生基本理解脑死亡合法化的合理之处。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接受这样的死亡标准,另外脑死亡立法涉及到医学伦理学、病理生理学的诸多专业知识问题,也是部分医学生不支持脑死亡合法化的原因。

    调查同时显示,不同专业医学生对“脑死亡合法化”认知也不尽相同,临床、麻醉、护理专业对“脑死亡合法化”支持程度最高,特别是经过实习期的学生认同度更高(表7)。这与该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业与患者接触多、直面生命和死亡、感悟疾病和痛苦直接相关,因而对生命和死亡标准有更加科学的认知,对如何缓解减少病痛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这说明,医学院校提升生命教育,必须牢牢把握住临床实践这个生命教育的关键点。脱离了临床实践,脱离了具体的医患情境,生命教育的作用就会降低。

    (3)医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

    人体器官捐献是一种拯救、保存他人生命的高尚行为,体现了人道、奉献的基本精神。在对待自己器官和遗体捐献问题上,高达87.4%的医学生“同意器官捐献”,60.6%的医学生“同意遗体捐献”,整体同意率较高。但是在对待“已故家人的器官、遗体捐献”问题上,分别仅有54.0%、30.5%的医学生持赞同态度,整体同意率偏低。这说明,医学生基本理解器官遗体捐献对生命挽救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但是在对待家人的器官遗体捐献方面却表示出一定的矛盾心理。

    调查显示,不同户籍医学生对器官遗体捐献的认知不同,城镇户口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农村学生(表8)。城镇学生对于捐献已故家人的器官、遗体的同意程度分别为59.4%和35.8%,皆高于农村学生的49.2%和25.6%。这说明学生的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和同意程度与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成长环境显著有关,对于器官捐献的顾虑,不同户籍对器官捐献的顾虑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大于城市学生。更加在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损毁”。这说明,医学院校加强生命文化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三、讨论与思考

    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与生命教育直接相关。高等医学院校应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全面、科学性和自觉性。

    1.生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相融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正确认识生命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应做到的基本认知。医学生自身的生命观念与职业道德精神相互影响,只有医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念才能承担起对病患的生命健康责任,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医学生未来将经常面对生死,承担救死扶伤的重要责任,承担所有患者的生命与健康。职业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必须培养正确的生命观与高度的生命责任感。调查发现,医学生能够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感,但受医疗环境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医学生对未来职业充满担忧。医学院校在加强生命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职业精神教育,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对自身和患者生命高度负责,切实承担起救死扶伤的重任。

    2.生命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相融合,提升教育的全面性

    加强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必须开设相关课程。长期以来,医学教育更加重视临床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当前,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中出现“近医学、疏健康”的现象;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重知识、轻价值观”的现象;“大健康”观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基本要求。因此,实现从关注医学到关注健康的转变,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向“健康人文教育”的转轨。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调查显示,生命教育内容空泛的占40.7%。因此,必须把生命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相融合,加强医学生的健康国情、健康生命、健康服务、健康道德、健康责任教育,使医学生重视健康、關注健康,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承担起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

    3.生命教育与医学知识教育相融合,提升教育的科学性

    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比普通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死亡相关的知识。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与病历、实验课中的实验动物、解剖室里的尸体标本,都对医学生的生死观产生深刻影响。在重视医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理解生与死的基本规律,培养正确的生死观。特别是随着医疗科技发展,医学领域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如安乐死、死亡标准、脑死亡合法化、器官捐献、遗体捐献、临终关怀等。这些问题与死亡密切相关,与我们未来的医疗与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医学临床知识的学习,使医学生了解脑死亡、器官捐献等的国外发展程度,理解其发展带来的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观,推动医疗科技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4.生命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提升教育的自觉性

    生死观的教育方式有课程、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据调查,生命教育学生不主动参加及缺少实践的占51.4%。因此,必须拓宽生命教育的方式,在发挥课程、讲座生命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加强学生的生命实践教育。医学院校可利用自身特有条件,增加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生命认知空间,组织医学生参观医院产房、老年病房、手术室,参加义务献血、心理健康咨询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清个体的生命本质,自觉感悟生命,深刻理解生命,不断提高生命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林楠,陈嘉熙,李春梅.医学生生死观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10A):80.

    [2]吴全民,黄清音,罗辉.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9,(6):457.

    [3]俞师,王凯闻,张桂莉.基于“生命自觉”视角的医学生培养模式[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248.

    [4]徐玉梅,刘明.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2014,(1):41.

    [5]于芳,徐玉梅.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伦理价值诉求[J].中国医学伦理,2018,(10):1250.

    [6]邓静,王丹,张慧兰.我国医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7,(2) :78.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医学生生死观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201810438016);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M2018X307);潍坊医学院2018年度校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健康中国战略”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2018SZ03)。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自主学习“微”中有道

    王改红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和完善,进而

  •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

    彭雪娣当前我国教育已经逐渐步入素质教育时代,随着人才培养模式与智慧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已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