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跟组纪录片的概念界定以及产生的原因

徐晓雪
【摘 要】电影跟组纪录片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但在我国它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关于它的界定在学术界也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对电影跟组纪录片进行界定,并对它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电影跟组纪录片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影跟组纪录片 概念 原因
一、电影跟组纪录片的概念
电影跟组纪录片这样的称谓,最早见于《新京报》在2011年12月下旬的一篇娱乐新闻《拍部纪录片,帮电影“促销”》①,随后被其他网站转载。虽然在这之前已有文章论述过此类纪录片,但是均未以“跟组纪录片”这样的提法出现。首次以跟组纪录片的提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是兰琳2013年的学士论文《跟组纪录片的特征和功能分析》,文中对跟组纪录片这样定义“跟组纪录片是一种能够通过全程跟随影片摄制组,现场记录影视作品的整个筹备、拍摄直至后期制作完成始末的纪录片,它的诞生灵感来源于电影尾声附带的‘花絮”。②同样,这不是对此类纪录片的第一次定义,只是明确使用了“跟组纪录片”这样的字样。在2008年第四期的《电视研究》中史雪云一篇名为《电影套拍纪录片现象初探》的文章中就已经对此类纪录片进行过定义,“以跟踪拍摄电影制作过程为主线,而且常常以导演创作为中心,讲述影片幕后的真实故事,揭示影人创作的心路历程。”③根据对他人的论述分析,本文提出一个质疑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依附电影母体拍摄而成的纪录片都叫做电影跟组纪录片。例如电影套拍纪录片、电影宣传片、花絮集锦等容易与之混淆的概念,这些类型均与电影母体的拍摄过程相关,但它们却不能算做电影跟组纪录片,现对这三者与电影跟组纪录片的区别做详细阐述。
1、电影套拍纪录片和电影跟组纪录片
正如史雪云所述,电影套拍纪录片这一做法虽然在国内刚刚兴起,但在国外却早已有之,并发展为两种主要类型。
一种是以跟踪拍摄电影制作过程为主线,而且常常以导演创作为中心,讲述影片幕后的真实故事,揭示影人创作的心路历程。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也是目前国内套拍纪录片的主要类型,《缘起》、《如花》等就是这样一些为大腕拍摄的工作纪录片。本文所提的电影跟组纪录片所指的就是这种类型。比如《缘起》,这是一部采用纪实手法跟踪张艺谋电影《英雄》剧组,历时四年拍摄,从四百多个小时素材精挑细选而成。
另一种套拍纪录片在创作上更为独立。它抛开电影创作本身,深入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通过活生生的历史见证人与真实的社会历史影像的呈现,拓展影片所表现的内容,对电影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其现实意义与人文深度远远超出前一种工作纪录片。④《最爱》套拍的纪录片《在一起》虽然在社会现实意义上有较大的成就,它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态,了解这种病的传播方式,并包容艾滋病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同时纪录片真实记录了剧组通过网络聊天进行全国寻访,征集人选,到选定感染者进入剧组参与拍摄的全过程。经过电影剧组选择和感染者本人的同意,最终有三名感染者参与了电影拍摄,并在拍摄过程中,自愿去除遮挡,成为反歧视宣传的志愿者,《在一起》记录了剧组的拍摄状况,因而,《在一起》也属于本文所指的电影跟组纪录片。
电影套拍纪录片和电影跟组纪录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分两者最主要看这部纪录片是否以电影母体的制作过程为中心。联系在于电影套拍纪录片的种类中包含电影跟组纪录片,电影跟组纪录片又是目前电影套拍纪录片的主要表现形式。
2、电影宣传片、花絮集锦和电影跟组纪录片
电影跟组纪录片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宣传,它具有较强的商业性,一方面会被制片方作为独立的纪录片发行,卖给电视台或者音像出版社。另一方面,它还以花絮的片段形式,被媒体的娱乐节目所消化,成为电影电视剧作品的宣传工具。虽然它具有很高的宣传价值,但是本质上区别于宣传片。宣传片是正式放映电影以前,制片方制作的预告促销短片,这一短片包含了电影的亮点,同时也会有一些专访材料,长度一般不会超过3分钟。⑤大多数宣传预告片中不会出现大量的关于电影幕后的镜头,而是电影本身的精彩镜头形成悬念,同时被大家认同的电影跟组纪录片,如《缘起》、《如花》、《地狱之旅》、《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在一起》等,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宣传意味。电影宣传片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局限性,目的是为电影的上映造势,以此来提高票房,达到一定的商业价值。而电影跟组纪录片,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即“跟组”,这就要求此类纪录片是纪实的,当然纪实并非指简单化、肤浅化和非审美化的对拍摄过程进行无意义的堆砌,纪实不是目的,而是“创造性地进行叙述”,最终产生感染观众的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相应的商业价值,它一定有区别于电影宣传片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才会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电影花絮一般指短小、轻松、活泼、风趣的电影片段或者电影拍摄片场的搞笑桥段,电影花絮的播放可以烘托电影氛围、强化观众对电影的接收效果、满足受众新需求。从定义上便可区分出它与电影跟组纪录片的异同。首先,它们都取材于电影母体本身,依附于电影母体,是电影的衍生品;其次,他们对电影有一定的宣传价值。二者相互联系,花絮是电影跟组纪录片的雏形,电影花絮是零散的,短小的,无序的,不完整的片段,而电影跟组纪录片有自己的主题,是叙事完整的纪录片形式。从叙事学角度分析,电影花絮是由一段一段的电影片段组接而成,本身没有完整的叙事性。而电影跟组纪录片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主题和叙事方式,它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综上所述,电影跟组纪录片是一种新型的纪录片形式,并非传统意义的完全服务于电影宣传的花絮集锦和电影宣传片,它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完整的叙事,出于纪实的本质,有更多记录的成分,因而生命力更长久。
通过其他学者对电影跟组纪录片的明确定义以及相关现象描述的文章,本文对电影跟组纪录片做如下定义:
电影跟组纪录片是指独立的拍摄主体跟随电影主创人员如实记录电影产生和制作过程,并采用纪实手法进行表达的新型纪录片。在这个定义中有三个要素:①独立的拍摄主体;②电影的产生和制作;③纪实手法。现就三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独立的拍摄主体,主要是用来区分它与花絮和电影宣传片。拍摄电影跟组纪录片一定是有一个独立于电影拍摄者之外的拍摄团队或个人。以前所看到的花絮,很多是电影拍摄过程中,拍摄电影的摄像机所记录的滑稽搞笑或者被掐掉的片段。而电影跟组纪录片的中心词之一“跟组”,便要求纪录片拍摄者是与电影拍摄者有区别的。其次是“电影的产生和制作”,把电影的产生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它涉及到导演或者制片方萌生电影拍摄的念头方面,这一部分不包括在电影的制作中。所谓的电影制作本身包括前期制作、制作和和后期制作,展现了电影从剧本、演员选定、制作团队、服装道具、拍摄过程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的全过程。当然,电影跟组纪录片并不是机械地呈现这些内容,而是有一定线索和思路,创造性对这些内容或者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融合,这也就是最后一点所强调的纪实手法。纪实式的记录是有主体投入的一种实录,是主体的感情与现实的一种契合,它要求记录者在现实和观众审美中找到一定平衡点。这种形态强调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纪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
二、电影跟组纪录片产生的原因
1997年导演甘露被张艺谋选中开始为电影《幸福时光》拍摄纪录片,那时她发现张艺谋以前的电影大多都拍了纪录片,只不过这些作品缺乏与观众见面的渠道,因此仅保存起来留作资料。由于当时国内电影产业刚刚起步,甘露为《幸福时光》拍摄的纪录片《留住时光》,这是电影跟组纪录片在国内公认的最早的作品。虽在业内引发关注,但在外界却默默无闻,直到2002年,随着电影营销的需求,纪录片才从幕后走到台前。电影跟组纪录片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电影市场发展的需求
21世纪初,国内的电影市场发展迅猛,商业电影开始吞噬电影市场,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首先就是票房。华纳兄弟的市场总监罗伯特·格德曼在《纽约时报》上说到:“销售电影就像火山喷发,在首映周尽你所能积聚压力,吸引每一个人来看某一部电影从基础开始就该造大声势。”⑥电影跟组纪录片对电影的始末记录,有助于电影在不同阶段的宣传工作,顺应了电影市场的需求,因而在一定的外部环境的催化下,电影跟组纪录片的产生便能够被理解了。
2、受众对电影摄制的好奇心理
在如今的大众传播时代,对于那些早已经熟悉报纸、广播、电视平台和网络等媒体上八卦新闻满天飞的受众而言,关于电影制作以及电影明星幕后生活的好奇以及窥视早已成了他们的一个心理诉求。电影跟组纪录片将受众的目光,从电影的奇观世界中接续过来,让其聚焦到这部电影的生成过程上。他们窥探了这部电影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秘密,满足了他们窥探电影如何产生的需求。⑦
3、电影制作方的需求
一部电影的制作凝聚了众多电影人的心血,对电影制作过程的记录,其实是对电影制作者的回报和尊重。电影的上映是短暂的,而对于电影制作的回忆是长久的,正如电影跟组纪录片导演甘露所说“想要拍留得住的纪录片”,电影跟组纪录片对于电影制作团队的意义是非凡的,它是一个看得见听得着的“过程”。□
参考文献
①《拍部纪录片,帮电影“促销”》[N].《新京报》,2011-11-28
②兰琳,《跟组纪录片的特征与功能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3
③④史雪云,《电影套拍纪录片现象初探》[J].《电视研究》,2008(4)
⑤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⑥雷·古德尔 著,高福安、王雪松 等译:《独立制片——从构思到发行的全程指导》[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⑦屈高翔、林荣林,《新纪录片类型——影视幕后纪录片研究》[J].《声屏世界》,2013(1)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民国新闻史料档案整理出版探究

    【摘要】从2007年起,我国不少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民国新闻史”。新闻史研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需要大量史料的支撑,而档案史料就是研究的一

  • 纪录片:生活的诗意性表达

    岳晓东<br />
    纪录片中最引人注意的题材是日常生活。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的艺术样式”,已经成为电子时代高品格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文艺

  • 电视文学节目的特质

    孙武军<br />
    一<br />
    在电视领域中,电视文学节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节目类型,似乎有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涵盖着它,又有“电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