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选聘模式的转变

    杨博文 佟玉英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风向标。以我国正在进行的战略部署为契机,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教师选聘的新需求,提出新时期“双师型”教师选聘模式转变路径并建立理论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双师型”教师;教师选聘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9-0063-04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意味着人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最终要体现在输出人才的素质上,其最直接的转变方式是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对“双师型”教师队伍标准化选聘模式的不断探索革新,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的突破口。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否胜任新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在人才培养的相关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阶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刻不容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教师选聘环节入手,力求各岗位教师都能达到新的要求。

    一、《方案》印发的历史契机

    2019年2月13日,《方案》印发恰逢“双师型”教师理论提出的第二十五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第四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后我国同其合作的第五年。

    1.《方案》印发与“双师型”教师理论

    “双师型”教师理论提出并实践的二十五年,构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师体系,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选聘提供了实践基础。《方案》中提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重应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仍需要根据人才需求选聘大量的“双师型”教师,以深化育人机制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2.《方案》印发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我国作为主要发起国提出的国际合作,“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崛起的一大标志,“工业4.0”是由我国参与的重大国际合作,三者涵盖了我国国内发展、国际合作和对外交往的三类人才需求导向,对于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先后提出,均以就业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难看出,多个战略性政策都指向高等职业教育巨大的人才需求。在《方案》的引领下,按需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后,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新问题就是教师的选聘与培养如何能够达到《方案》的要求。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日趋成熟,并且体现出很强的社会适应性,这主要归功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顺利运行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积极建设。

    1.校企合作是引进兼职“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渠道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是双向互动模式,合作企业不仅为职业教育提供大量的实践与训练岗位,还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充当着吸引和输送人才的平台的角色。[1]多项研究表明,欧美国家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比重超过教师总数的6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聘用兼职教师的比例目前虽低于国际水平,[2]但鉴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间尚短,兼职教师的聘用规模呈稳步扩大趋势,可望达到国际标准。[3]早在2009年,有学者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对策。[4]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引进工作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2.“双师型”教师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双师型”概念在1995年被提出后,“双师型”教师成为21世纪初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成为一个时代背景下社会需求的缩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趋体系化和社会需求多元化,“双师型”教师逐渐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固有组成部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构成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多为理论课(文化课)教师,兼职教师包含两种类型,即由辅导员等本校教职工兼任的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按需选聘行业内人士作为专业课教师,节省了大量因校内教师去企业进修产生的成本和多次进修提升行业前沿视野带来的成本。[5]鉴于职业教育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理论课教师也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专兼结合”型教师构成了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6]由于改革的持续推进,原有的“双师型”教师也面临着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不相适应的困境,因此,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扎实的职业技术技能和自主创新意识,以达到《方案》要求。[7]

    三、“双师型”教师选聘模式的转变

    在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较高,俨然形成了综合型的“多师”模式。基于上述研究,应明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发展现状与改革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新需求,进而转变教师选聘模式模型,以符合《方案》要求。

    根据《方案》要求,应促进校企强化深度合作,高度融合社会力量,让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格局发生新变化。同时,适当放宽教师选聘范围,提高“双师型”教师选聘质量标准。《方案》指出,要增大实践课程所占总课程的比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课程占比应增加到总課程的半数以上,做到在课程中实践、在实习中补充,而不是利用实习替代实践课程内容。学生的培养朝着资格制发展,教师也应当具备多元的职业资格,除具备主要专业技能外,还应当具备适当的附加能力,如专业外语水平和相关法律水平。参照《方案》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选聘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应当调整原有的教师选聘方式,建立标准化“双师型”教师选聘模式,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高专业水平

    扎实的专业功底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双师型”教师要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

    有些兼职教师理论扎实但实践不足或者实践充足但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但又具有不可替代性。对这类教师应取长补短:以实践课为主的兼职教师继续教好实践课,为其提供优质的实践环境,多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把握行业的前沿;以理论课为主的兼职教师继续将前沿理论带给学生,给学生思考和成长的空间,多对实践进行了解,把握行业的动态。最终,这两类兼职教师都能由单一的知识传播向产教融合发展。在《方案》所要求的高于半数的“双师型”教师中,兼职教师应占有足够的份额,并根据人才的流动,为高等职业院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专职教师常指高等职业院校原有的专业课教师,其选聘渠道一般来自应、往届硕博研究生或同级别学校的人才流动,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理论功底,实践经历同兼职教师相比略有不足。这类教师可塑性很强,入职后由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培养,可成为偏重理论研究或偏重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方案》提出的有关办学新标准,大多也要由这类教师去贯彻执行。专职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中坚力量,其职业发展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2018年1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一些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高级技术人员(一级/高级技师)提出了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要求。[8]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应主动充当提升学生探究精神的角色,使学生认识到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样需要具备科研能力。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流动性较弱的专职教师队伍开发科学研究的课程,以备学生就业时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2.提升综合素养

    面临国际合作加强的契机,无论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是教师,都应当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身,迎接新的挑战。“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将开展,学生不仅需要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和从业需求取得本专业的行业资格,还应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认定。因此,我国职业教育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双师型”教师,而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1+X证书”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体现在多元的职业技能层面,既作为教育者,也能作为教育研究者。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还体现在能够在观念上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这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引导学生坚持终身学习。

    3.开阔国际视野

    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目标不再只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的学生应成为在国内发展、国际合作和对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培养学生参与国内高级技术工作、对外合作经济建设和将其作为高级技术人员对外输送是大势所趋。提升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水平,要从提升教职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出发。[9]为实现学校实践课程的升级,教师应当把握学科及专业的国际前沿动向,时刻为学生做好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专职教师的选聘应遵从国际视野优先的原则,优先选聘有过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经历的人才和有过国外高级技术岗位工作经历的人才,可适度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专人特聘,以保证精准培养适应国际人才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但在标准上,要注意短期的培训和交流不能视作选聘的评价指标,以确保人才选聘的质量。[10]

    四、“双师型”教师选聘模式转变的解读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选聘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有机的耦合过程。

    “双师型”教师分为三类,即偏重理论研究的普通高校兼职教师、偏重实践指导的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兼职教师与通过多种渠道选聘进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授课教师。除各自分管的教学内容外,两类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之间的互动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形成有机的交流机制。

    为区分两类兼职教师,将侧重于实践课授课且起指导作用的校企合作教师命名为“兼1指导”,将侧重于理论研究对于所学专业理论起到引领作用的教师命名为“兼2引领”。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整个过程的专职教师对学生发展起到整体调控作用,命名为“专职调控”。各类教师各取所长,个性发展,有机融合,发挥“兼1指导”、“兼2引领”、“专职调控”的模块作用。

    对于专职教师的选聘,除上述提到的标准提高外,还应立足于课程教学的基本需要。[11]安排新教师带领顶岗实习的学生去合作企业工作并达到规定时限,可以为新教师积累工作经验,为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新教师提供国内企业的工作机会,既可解决实习生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的人选问题,又能为新教师的培训提供机会。

    兼职教师具有很强的理论功底或实践能力,因此,学生的更高层次发展依赖于强有力的兼职教师团队。推动“双师型”教师从业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为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的。专职教师能够配合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其及时提供学生的发展动向,便于兼职教师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工作中,两者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双方的从业水平。

    五、结束语

    本文深入理解《方案》内涵,结合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战略计划和国际合作,剖析已有“双师型”理论,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双师型”教师选聘模式的转变内容进行解读。将高等职业教师未来的选聘模块化,可发挥“双师型”教师选聘的模块作用。只有全面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才能在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实现目标。本文作为《方案》印发初期的积极探索,期望可对后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6]李國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63—69.

    [2]时小燕.关于高职兼职教师的聘用及管理[J].职教论坛,2012(14):83—85.

    [3]邹吉权.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0):90—93.

    [4]唐冬生.高职校企合作不同层面的思考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1):37—38.

    [5]王屹,逯长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顶层设计探析[J].职教论坛,2016(15):38—42.

    [7]王慧,施志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困境及其破解[J].现代教育管理,2018(11):113—117.

    [8]职业能力建设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颁布中式烹调师等26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hrss.gov.cn/gkml/zcfg/gfxwj/201901/t20190104_308183.html,2018-12-26/2019-02-22.

    [9]李子云.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视域[J].成人教育,2018,38(7):70—74.

    [10]陈超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3):6—9.

    [11]俞启定.“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问题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4):30—36.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

    杨兴珍 哈一平摘 要:众所周知,在高中的理科类课程结构体系中,物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科学研究的成果,还能够揭示事物的

  • 谈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

    苏连妹【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这两者对于小学生语文识字认字、遣词造句以及多方位的语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