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流派辨析及时代价值
郭航航
摘要:《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70年,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第一次系统、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批判了三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派别。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文中与现实联系最少的一部分,因为这些派别都不存在了。但即使这些派别已不再存在,他们的许多思想今天仍然存在,其思想批判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流派 国际工人运动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纲领,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过程的科学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变为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政治宣言。《宣言》的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指的是19世纪30至40年代欧洲流行的自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著作。马克思同三种伪科学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1 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背景
随着18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快速增长的大机器工业逐渐取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相伴而生,并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而日益壮大。《宣言》是作为国际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产生的,要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体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就必须对各种影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和批判,其发表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1.1马克思理论的成熟标志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和阶级基础,有条件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并为之制定纲领。
马克思、恩格斯是工人阶级的优秀知识分子,1845—1846年他们已经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原理,并在当时并未发表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进行了阐述。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批判了当时误导工人运动的多种错误思想理论,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847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宣布同意加入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激烈的理论争论中,各种小资产阶级的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遭到了抵制。马克思抨击蒲鲁东的论战性著作《哲学的贫困》就是在这次争论中产生的,这部著作对继续制定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第一次同盟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会上其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取代了原来含糊的格言“人人皆兄弟”。大会通过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这是同盟第一个纲领性草案。之后,在对信条草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后,恩格斯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完成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建工作,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制定新的章程。1847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布鲁塞尔着手起草工作,月底恩格斯去巴黎后,马克思完成了他们的这一项共同工作。
1.2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现状
《宣言》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引出了关于阶级形成的论述,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对立的辩证关系。19世纪30—40年代,工人阶级开始实行有组织的联合。法国出现了秘密团体,英国以宪章运动的形成成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性群众组织。正义者同盟1836年在巴黎成立,1840年以后主要在伦敦进行活动,接着,在法国和英国的影响下,德国也产生了第一个独立的工人组织。无产阶级同资产階级开始了第一次阶级斗争。1831年和1834年的里昂纺织工人起义、1842年的宪章派起义、1844年的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也证明了这一发展。在西欧三大工人运动中,工人们不仅提出了独立的政治要求,还朦胧地提出了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现代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工人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到启发,在这个斗争中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政治组织——政党。确立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成立政党并为其制定纲领,是国际工人运动不可推卸的任务。
1.3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
工人运动的发展急需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在当时现有的理论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地指出工人阶级斗争的道路和目标。在马克思的理解中,“受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而形成的自在阶级,并不是真正的阶级,因为他们不能够真正地懂得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进行一种自觉的斗争,而往往只能够采用一种在经济生产领域的捣毁机器或者反对资本家的极个别、极片面的斗争形式。”也就是说,使无产阶级的行动从自在的阶级反抗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斗争,从分散的斗争转变为联合的革命,其中根本在于由先进政党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在革命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有组织的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19世纪30—40年代,这些历史条件才逐渐成熟。正如马克思后来所写的,问题并不在于实现某种空想的体系。他曾经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科学研究作为唯一牢靠的理论基础”。
因此,必须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去分析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并揭示这种发展的普遍规律。然后才能证明共产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 《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梳理与批判
《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将当时盛行的各大社会主义流派划分为“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大类别,揭露出背后代表的阶级实质,并逐一展开批判,力图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这些流行“社会主义”的界限。
2.1反动的社会主义
第一种“封建的社会主义”是反动的,它批判资本主义是因为资本主义摧毁了想象中的田园诗般的“简朴的”小社会,这个社会讲究出身和身份等级。反映出封建贵族阶级敌不过资产阶级,急切地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此外,与此相似的“基督教的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生活。他们所理解的平等不是现实的社会平等,而是“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第二种“反动的社会主义”类型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包括熟练的工匠、商人、手工业者、小土地所有者及小店主。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实质,即它试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
马克思讨论的第三种“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形式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 19 世纪 40 年代在德国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在当时,“‘真正的社会主义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了”。马克思、恩格斯以“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例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设想的典型特征。他们指出有这样一种所谓凌驾于阶级之上的社会主义,它宣扬博爱和正义是假,截然反对共产主义是真。这种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政治上是反动的。
2.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一种据称为进步的倾向,试图改善工人的悲惨处境。它的目的是缓和无产阶级的愤怒,使他们更离不开资产阶级的剥削,从而不触动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属于这一类型社会主义者的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资产阶级慈善家,各种类型的资产者,人道主义的捍卫者,亦即劳动阶级福利的“保护者”慈善事业的组织者和五花八门的资产阶级改良者。他们对资本主义造成的后果不停地修修补补,但是马克思相信,他们绝不会成功地解决他们所抨击的那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虽然自称是社会主义的,但他们的理论是为维持现状服务的。如果工人阶级不想丧失自己的革命的前途,就绝不能依靠其他阶级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实质集中表述为:“自由贸易!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单身关税!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保护囚房!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这才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唯一认真说出的最后的话。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2.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讨论了“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像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样一些作家,根据阶级对抗的理论来进行他们的社会分析,他们不同于前面讨论过的那些学派,他们都知道必须改变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基础。仅凭这一点就使“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学派在马克思的眼里显得比其他派别更重要。
但是这些作家远远超过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发展现状,看不出无产阶级真正的革命潜力。因此,他们试图用非革命的、空想的手段来建立社会主义,他们宣布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组成宗派,并试图说服当权者和富人自愿承担起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的责任。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建议已经越来越远离现实。
3 《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3.1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形式提供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后,仍然有人主张全面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先进性。《宣言》指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劳动,才能被运用起来。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把资本变为属于社会成员的公共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性质。它失掉了它的阶级性。”
中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产权、分配以及消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制度创新。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高科技企业普通员工持股的实施、国有和民营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尝试,实践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限制和改造。《宣言》清楚地阐明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属性可以被改变,资本可以成为劳动者个人所有的财产。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宣言》明确指出了,商品经济必然会代替自然经济,“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机器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都曾经历了排斥市场的計划经济时期,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讲,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村和城市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大锅饭式的生产分配方式被打破,使得各方面矛盾和利益关系也更加复杂。有的人歌颂改革开放前的生产模式,怀疑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反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效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必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背景相符合。
3.3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素解放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由于政党政治的影响,推行福利国家制度,高赤字高税收高福利,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直接导致了2010年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关系,这个曾经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20 世纪末至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常态,生产性危机转为金融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也占有自己的剩余价值,使劳动者拥有工资和资本的双重收入。工资是劳动者必要劳动的补偿,资本是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补偿,吸取资本主义国家福利陷阱的教训,解放各种福利制度中的资源,使其在市场中进行有效配置。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均衡、高效、公平的市场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市场要素资源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孙亮.重审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基于政治哲学解读的尝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 28 .
摘要:《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70年,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第一次系统、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批判了三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派别。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文中与现实联系最少的一部分,因为这些派别都不存在了。但即使这些派别已不再存在,他们的许多思想今天仍然存在,其思想批判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流派 国际工人运动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纲领,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过程的科学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变为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政治宣言。《宣言》的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指的是19世纪30至40年代欧洲流行的自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著作。马克思同三种伪科学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1 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背景
随着18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快速增长的大机器工业逐渐取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相伴而生,并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而日益壮大。《宣言》是作为国际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产生的,要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体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就必须对各种影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和批判,其发表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1.1马克思理论的成熟标志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和阶级基础,有条件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并为之制定纲领。
马克思、恩格斯是工人阶级的优秀知识分子,1845—1846年他们已经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原理,并在当时并未发表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进行了阐述。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批判了当时误导工人运动的多种错误思想理论,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847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宣布同意加入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激烈的理论争论中,各种小资产阶级的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遭到了抵制。马克思抨击蒲鲁东的论战性著作《哲学的贫困》就是在这次争论中产生的,这部著作对继续制定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第一次同盟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会上其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取代了原来含糊的格言“人人皆兄弟”。大会通过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这是同盟第一个纲领性草案。之后,在对信条草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后,恩格斯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完成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建工作,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制定新的章程。1847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布鲁塞尔着手起草工作,月底恩格斯去巴黎后,马克思完成了他们的这一项共同工作。
1.2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现状
《宣言》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引出了关于阶级形成的论述,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对立的辩证关系。19世纪30—40年代,工人阶级开始实行有组织的联合。法国出现了秘密团体,英国以宪章运动的形成成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性群众组织。正义者同盟1836年在巴黎成立,1840年以后主要在伦敦进行活动,接着,在法国和英国的影响下,德国也产生了第一个独立的工人组织。无产阶级同资产階级开始了第一次阶级斗争。1831年和1834年的里昂纺织工人起义、1842年的宪章派起义、1844年的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也证明了这一发展。在西欧三大工人运动中,工人们不仅提出了独立的政治要求,还朦胧地提出了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现代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工人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到启发,在这个斗争中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政治组织——政党。确立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成立政党并为其制定纲领,是国际工人运动不可推卸的任务。
1.3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
工人运动的发展急需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在当时现有的理论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地指出工人阶级斗争的道路和目标。在马克思的理解中,“受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而形成的自在阶级,并不是真正的阶级,因为他们不能够真正地懂得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进行一种自觉的斗争,而往往只能够采用一种在经济生产领域的捣毁机器或者反对资本家的极个别、极片面的斗争形式。”也就是说,使无产阶级的行动从自在的阶级反抗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斗争,从分散的斗争转变为联合的革命,其中根本在于由先进政党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在革命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有组织的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19世纪30—40年代,这些历史条件才逐渐成熟。正如马克思后来所写的,问题并不在于实现某种空想的体系。他曾经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科学研究作为唯一牢靠的理论基础”。
因此,必须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去分析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并揭示这种发展的普遍规律。然后才能证明共产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 《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梳理与批判
《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将当时盛行的各大社会主义流派划分为“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大类别,揭露出背后代表的阶级实质,并逐一展开批判,力图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这些流行“社会主义”的界限。
2.1反动的社会主义
第一种“封建的社会主义”是反动的,它批判资本主义是因为资本主义摧毁了想象中的田园诗般的“简朴的”小社会,这个社会讲究出身和身份等级。反映出封建贵族阶级敌不过资产阶级,急切地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此外,与此相似的“基督教的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生活。他们所理解的平等不是现实的社会平等,而是“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第二种“反动的社会主义”类型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包括熟练的工匠、商人、手工业者、小土地所有者及小店主。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实质,即它试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
马克思讨论的第三种“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形式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 19 世纪 40 年代在德国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在当时,“‘真正的社会主义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了”。马克思、恩格斯以“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例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设想的典型特征。他们指出有这样一种所谓凌驾于阶级之上的社会主义,它宣扬博爱和正义是假,截然反对共产主义是真。这种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政治上是反动的。
2.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一种据称为进步的倾向,试图改善工人的悲惨处境。它的目的是缓和无产阶级的愤怒,使他们更离不开资产阶级的剥削,从而不触动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属于这一类型社会主义者的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资产阶级慈善家,各种类型的资产者,人道主义的捍卫者,亦即劳动阶级福利的“保护者”慈善事业的组织者和五花八门的资产阶级改良者。他们对资本主义造成的后果不停地修修补补,但是马克思相信,他们绝不会成功地解决他们所抨击的那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虽然自称是社会主义的,但他们的理论是为维持现状服务的。如果工人阶级不想丧失自己的革命的前途,就绝不能依靠其他阶级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实质集中表述为:“自由贸易!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单身关税!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保护囚房!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这才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唯一认真说出的最后的话。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2.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讨论了“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像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样一些作家,根据阶级对抗的理论来进行他们的社会分析,他们不同于前面讨论过的那些学派,他们都知道必须改变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基础。仅凭这一点就使“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学派在马克思的眼里显得比其他派别更重要。
但是这些作家远远超过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发展现状,看不出无产阶级真正的革命潜力。因此,他们试图用非革命的、空想的手段来建立社会主义,他们宣布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组成宗派,并试图说服当权者和富人自愿承担起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的责任。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建议已经越来越远离现实。
3 《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3.1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形式提供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后,仍然有人主张全面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先进性。《宣言》指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劳动,才能被运用起来。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把资本变为属于社会成员的公共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性质。它失掉了它的阶级性。”
中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产权、分配以及消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制度创新。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高科技企业普通员工持股的实施、国有和民营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尝试,实践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限制和改造。《宣言》清楚地阐明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属性可以被改变,资本可以成为劳动者个人所有的财产。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宣言》明确指出了,商品经济必然会代替自然经济,“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机器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都曾经历了排斥市场的計划经济时期,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讲,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村和城市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大锅饭式的生产分配方式被打破,使得各方面矛盾和利益关系也更加复杂。有的人歌颂改革开放前的生产模式,怀疑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反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效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必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背景相符合。
3.3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素解放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由于政党政治的影响,推行福利国家制度,高赤字高税收高福利,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直接导致了2010年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关系,这个曾经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20 世纪末至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常态,生产性危机转为金融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也占有自己的剩余价值,使劳动者拥有工资和资本的双重收入。工资是劳动者必要劳动的补偿,资本是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补偿,吸取资本主义国家福利陷阱的教训,解放各种福利制度中的资源,使其在市场中进行有效配置。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均衡、高效、公平的市场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市场要素资源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孙亮.重审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基于政治哲学解读的尝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