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成本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党瑶
【摘 要】张艺谋、陈凯歌等重量级导演们曾经创造的票房辉煌已悄然远去,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失恋33天》等一批小成本电影成功突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但是,中国大环境下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使小成本电影面临着重重困难。小成本电影应该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电影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小成本电影 发展前景 电影市场
2006年,一部制作投入仅300万元,收获2300万元票房的小成本影片《疯狂的石头》成功突围,让电影人看到了有着精彩创意的小成本影片在市场上的巨大潜质。此后,小成本电影更是充满惊喜,在众多国产及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中,《失恋33天》、《桃姐》、《孤岛惊魂》、《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国产小成本电影逐渐赢得大众的认可,成为振兴中国国产电影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012年,由著名青年演员徐峥首次执导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在贺岁电影中再次突围,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又一奇迹。
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小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现状和预测其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成本电影的界定及特点
1、界定
所谓小成本电影,从字面上看,是对投资金额少、成本小的电影的统称。
(1)关于小成本电影投资金额的界定,业内也一直没有一个数字标准,即少到多少钱才算小成本电影。事实上,“小”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行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也会有不同的界定。按照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行情,可将小成本电影投资金额界定在1000万元以下。①
(2)关于小成本影片的内容,因为受到投资金额的限制,小成本电影多为一些场面比较好把控的当代题材影片。而且在演职人员的阵容上,目前国内稍微知名的导演及演员的片酬普遍较高,因此小成本电影的导演及演员一般知名度都会稍微低一些。
(3)在影片创作风格上,因为本身投资小、宣传少的原因,小成本电影更多地表达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怀、生活态度和艺术风格。
2、特点
(1)创作更具多样性。当大片呈现的大多只是刺激的视觉盛宴时,人们逐渐将追逐的焦点放在了富有内涵的观影体验上。小成本电影以普通老百姓为视角,讲述发生在大众身边的平凡故事。创作时,他们有的为了追求新鲜创意,有的为了表达个人情怀、有的为了感受生活真谛,有的为了直面现实,这就使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内容较大片更具多样性。
(2)故事更贴近现实。小成本电影题材更多的集中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面。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描绘当下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的心理诉求,以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既迎合了普通大众的视角,又能勾起他们对生活的感触,因此,在当下,小成本电影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3)注重地域性、本土性。由于投资小,导演就不能用大片的格局来选择拍摄题材,比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影片《可可西里》;把方言运用在现代喜剧的影片《疯狂的石头》;展现当下北漂人生活状态的影片《失恋33天》;关注小人物特殊情感的影片《桃姐》等等,这些影片更多的将故事放在一个本土化的文化语境中,更能贴近当下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小成本电影的生存困境
1、小成本电影难以进入院线
近几年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但由于投资少、成本低,演员、服装、场面、效果等方面达不到一定的水平,造成小成本电影在质量上参差不齐。部分小成本电影根本无法进入院线公映,即使小部分可以得到公映的影片,票房产出也相当微薄,在同档期更具优势的国产影片及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下沦为炮灰。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影片选择了电视和网络播放渠道,少数艺术类影片也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的版权获得一些补偿,不至于使投资方血本无归。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也有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2、小成本电影宣传难做
影响小成本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影片宣传很难做。小成本电影一般没有实力强劲的出品方和制片方,也请不到一线明星,势必缺乏更多卖点和号召力,加之宣传费用有限,不能做到如大片那样铺天盖地的地毯式轰炸,或者没有能力和资金做宣传,形成了“观众对影片了解少,了解越少观众就越少,观众越少投资就更少,宣传也更少”的恶性循环。因此,小成本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口碑传播效应。
三、对我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建议
随着人们观影习惯的变化和对“大片”的审美疲劳,小成本电影自身的发展优势也愈发凸显,未来的电影市场也需要小成本电影的参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势头正猛,小成本电影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并突出重围,达到质量与数量、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是所有电影从业者必须持续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1、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扩大观影群
现如今,观众对一部电影的评判不再局限于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大导演、大明星等方面,而是逐渐转向现实性、接地气、有内涵的中小成本制作影片。在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讲好故事。能够让观众进入到所讲故事的氛围中,满足其对影片的心理期待,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这部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
2、寻找适合小成本电影的营销方式
电影是快速文化消费品,要让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大范围内知道并了解某部电影,从而愿意为它而买单,就必须在宣传营销上下功夫。如今,中国观影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这部分观众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小成本电影只有迎合这部分观众的喜好,寻求适合自身的宣传营销方式,才有可能做到宣传最大化。
近年来,新媒体的崛起,为小成本影片的宣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影片宣传团队应该努力发掘出自身的话题和卖点,和粉丝群形成良好的互动,做到有效宣传。在宣传营销上,2011年度黑马电影《失恋33天》就是一个成功典范。该片投资900万元,宣发成本600万元,以目标受众群为中心,利用微博和SNS社交网站等各种平台为主要宣传阵地,最终票房突破3亿元大关,成功为小成本电影的宣传营销开辟了新的领域。
3、开拓其他流通渠道
小成本影片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影院排片,当前,国内大多数影院都会将相当一部分排片让给拥有大制作、大明星的影片,留给小成本影片的机会并不多,越来越多的小成本影片更是出现“影院一日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影片则会另辟蹊径,进入电视和网络流通渠道。电视和网络拥有数量较大的观众,可以弥补票房上的不足,成为小成本电影有效的播放途径。如果很多小成本电影根据自己影片的特点和定位来进行分区域、小规模的放映,精准的面向受众群体,或许在口碑和票房方面能更胜一筹。
4、参加国外知名电影节,提高关注度
如今,中国小成本电影在国外知名电影节上频频获奖,每个电影节都有不菲的获奖奖金,不但能够获得投资回报,也能为小成本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参加国外电影也成为许多小成本影片打好宣传仗的办法之一。电影《白日焰火》就成为一部“未映先火”的典型影片,关于影片的各种话题从今年2月份的柏林电影节持续至今,虽然也有很多观众并不太清楚《白日焰火》讲的是什么,但是凭借着在电影节上的良好表现和较高的话题性,还是有很多观众表示出对影片的无比期待。
结语
经过20年的发展,小成本电影给中国的电影市场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它们的转变和进步,彰显出小成本电影巨大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以小博大的巨大利润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聚集在中小成本影片的投资上,但就当前大环境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并不能保证每部中小成本影片都可以获得成功,关键还是要看故事的创意和大众的需求。因此,小成本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小成本电影才会实现其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郑洞天、倪震、黄建新、赵军、陆川,《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J].《当代电影》,2009(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传媒经济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科幻迷、科学家、影评人:三重身

    【摘要】当前,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好的电影批评弥足珍贵。影评人江晓原具有科幻迷、科学家和影评人的三重身份,由此也

  • 用民生情怀践行“走转改”

    吴乐明+谢慧星<br />
    为受众服务,是广播电视台的天职和固有的特性。地方台要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者,就必须牢固树立受众第一的

  • 听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

    蒋海燕+刘相美【摘要】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