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迷、科学家、影评人:三重身份的文本交互

    【摘要】当前,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好的电影批评弥足珍贵。影评人江晓原具有科幻迷、科学家和影评人的三重身份,由此也形成其影评文章的特点。《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是江晓原的三重身份在文本中的交互体现。笔者认为,该书在科幻观、科学素养、影评人的独立立场以及科学、文学、哲学的三层批评体系这四个方面都有建树。

    【关键词】影评人;科幻观;科学;独立立场;批评体系

    【作者单位】肖康亮,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国际范畴内,影评人是一个独立的、值得尊重的职业。然而,在当下国内电影产业化的背景下,独立的职业影评人缺乏,市场呼唤独立的影评人,期望他们以自己相对独立的品格,对“某一类观众产生影响力,他的评价因此对影片票房形成影响。”[1] 江晓原是当今国内影评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说他特殊,是因为他具有三重身份。首先他是科幻迷,从2003年开始,江晓原共收集了8000多部电影,观看了其中的2000多部,这些影片多数都是科幻片;其次他是科学家,江晓原本科读的是南京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读的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曾经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工作了15年,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教授、博导;最后,他是影评人,江晓原是国内知名的影评人,主要从事科幻电影评论。

    2015年8月,《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多达35万字的图书主要收录了江晓原各个时期的影评以及访谈60多篇。毫无疑问,这本书是江晓原作为科幻迷、科学家和影评人三重身份的重要写照,也建构起三重身份的交互文本。

    一、科幻迷的科幻观

    科幻观所探讨的是科幻的核心问题,如什么是科幻、科幻的价值和科幻的类型等。《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回答,由此呈现出一位科幻迷的独特科幻观。

    科幻题材是从小说发端的,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传奇故事,穿插着科学事实和预见”[2] 。人们对科幻的认知最早集中在故事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尤其是科学更是科幻必不可少的部分。科幻发展到电影阶段,其观点也大致如此。江晓原更新了人们对科幻电影的认知,虽然科幻电影的故事中会涉及科学,但江晓原更倾向于把此类电影称之为“幻想电影”,以避免只是强调科幻是“科普”的一种形式的传统观念。可见,在科学与幻想的两极,江晓原更倾向于用幻想来指称科幻的意义。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江晓原对科幻电影价值的认知了,江晓原更强调“影片的故事情节能够构成虚拟的语境,由此呈现或引发不同寻常的新思考”[3] ,而不是其科学价值。关于科幻电影的类型,《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从第一章到第七章大致将科幻电影分为七个主题类型:外星文明、时空旅行、造物主与被造物的对抗、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末日题材和反乌托邦末日。

    进行科幻电影研究,当然也得关注国内的科幻和科幻电影。江晓原认为,中国的科幻虽然在小说领域有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科幻并不发达,其原因大概有三:应试教育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国内的电影审查机制过于严格,常常扼杀人们的想象力;我们的观众和影评机制不知道保护和鼓励具有想象力的作品[3] 。

    二、科学家的专业素养

    传统的影评写作主要内容是对影片内容、导演和演员的介绍以及影片的评价。这种写作方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影,因而显得没有特色,尤其是应用在科幻电影的评论上。江晓原发挥其优势,以独特的视野来审视科幻片。他发现优秀的科幻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背后都有科学理论作为思想支撑,而不具有科学背景的人通常难以发现这些思想。得益于自己理工科的背景以及科学家的专业素养,江晓原的科幻电影评论超越了前文所说的局限性,在行文中能够指出电影的科学背景,说明电影所依托的科学理论以及电影对科学的反思。

    江晓原对很多影片的科学背景非常熟悉。在分析影片《超时空接触》(Contact,1997)时,他把原小说作者,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在美国宇航局的工作经历以及SETI(地外文明探索计划)作为影片的背景提出来。这些知识是一般影评人所不掌握的,足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

    电影中所依托的科学理论也是江晓原所关注的,比如,在电影中经常会出现时间旅行的情节。关于人能不能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的问题,电影一般有两种结局,其所依托的科学理论是不一样的:历史不能改变结局属于霍金所言的“协调历史”的方法,其背后是物理学中的“祖父悖论”;而历史可以改变结局则多数使用的平行宇宙以及多重宇宙理论,其背后是物理学中的量子物理理论中的“薛定谔的猫”以及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这些专业的物理学知识的解读让我们看到电影中的科学的真身。在电影与科学的关系上,江晓原认为,电影中的科学知识未必是准确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科学知识的使用起到反思科学的作用,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意识,“可以理解成对科学技术的一种人文关怀”,“是科学文化传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 。

    三、影评人的独立立场

    在市场主导下,国内的影评人呈现出非独立状态,每当影片上映时,有大量被电影公司收买的影评人为这些影片摇旗呐喊。影评也成为电影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影评人面对影片都是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总是能从细枝末节当中发现这部作品的优点,从而为其做宣传。江晓原不是这样,他自己说:“本人已经持续发表影评12年,就从未受过电影公司的任何影响。”[3] 面对国内影评界多“不痛不痒、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的文章的现状,江晓原敢于发独立之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2010年9月1日,《盗梦空间》(Inception)在全球上映,在商业营销的背景下,该片还没有上映便已好评如潮。《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收录了江晓原于2010年9月3日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影评文章。该文章从电影创意与科幻电影的思想价值的角度给出了不一样的评价。江晓原认为,《盗梦空间》具有一定的可看性,但是相比于《黑客帝国》等影片,则是科幻电影的倒退;从观影的效果看,《盗梦空间》让人昏昏欲睡,并且原创性严重不足,江晓原列举了15部可能与《盗梦空间》创意有关的电影。在评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2005)时,江晓原指出这部作品被处理成了灾难片,无法满足观众观看科幻片的观影期待。在江晓原看来,一部好的科幻片应该从两个方面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一是故事情节构成的思想平台;二是影片具有一定的视觉奇观效果,但是,毫无疑问《世界大战》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两个任务。而在评价影片《云图》(CloudAtlas,2013)时,江晓原也很客观地评价这部影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四、科学、文学、哲学的三层批评体系

    江晓原很谦虚地说自己的这本书只是一本供人参考之物,他本人也没有致力于建立什么样的科幻电影批评体系。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科幻迷、科学家和影评人交互的身份,江晓原科幻电影影评有独特的关注点,并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批评体系,那就是科学、文学和哲学三层体系的建构。科学、文学和哲学三个层次的提法,来自江晓原在2007年国际科幻大会上所做的主题报告。江晓原将科学、文学和哲学视为科幻的三重境界。正是从这样一个三重境界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江晓原在自己的批评文章中所关注的问题也正是一部科幻电影能否达到这三种境界。

    科学毫无疑问是指电影中所依托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江晓原看来,好的科幻电影应该能够预言一些具体的科学进展或成就。例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在今天看来很多细节都具有真实性,很多技术细节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都得到了验证。

    科幻小说如何得到文学界的承认,科幻电影如何跳出科普的范畴,这是科幻,尤其是中国科幻的重要追求。对科幻文学性的指认实际是将文学解读的一般方法运用在科幻中,以赋予科幻独立的地位。江晓原的影评非常重视科幻电影在故事情节层面、主题层面的考量标准。科学家的身份并没有使江晓原仅仅关注科学,而是将科幻置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关注。

    在江晓原看来,科幻电影的故事情节能够构成虚拟的语境,由此引发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反思。江晓原在自己的行文中反复提及这种反思科学的思想性,并以此评价一部科幻影片的优劣。应该说,科幻电影具有哲学的某种属性,“对人的最高关怀是生命的终极关怀,这也是哲学的最高境界”[4] 。科幻电影所表达的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担忧,正与哲学中的这种终极关怀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幻理论、科幻史和科幻批评是科幻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批评对创作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在今日科幻电影大热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批评值得思考。《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属于科幻批评的范畴,依托作者科幻迷、科学家和影评人的三重身份,建立起科学、文学和哲学的三层批评体系。因江晓原的科学素养,其批评文本在视野上与众不同;其独立影评人的身份,又使得其批评文章敢于直言。这样的批评才是科幻电影真正需要的批评,才是中国电影真正需要的批评。

    参考文献

    [1] 戴锦华.呼唤影评人[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1):19.

    [2] 王逢振.科幻小说及其发展[J] .出版广角,1999(2):42.

    [3] 江晓原.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8) .

    [4] 王家东,周仲谋.从梦想到救赎——科幻影视剧的人类情感折射[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

相关文章!
  • 用民生情怀践行“走转改”

    吴乐明+谢慧星<br />
    为受众服务,是广播电视台的天职和固有的特性。地方台要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者,就必须牢固树立受众第一的

  • 国内小成本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前

    党瑶<br />
    【摘 要】张艺谋、陈凯歌等重量级导演们曾经创造的票房辉煌已悄然远去,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失恋33天》等

  • 听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

    蒋海燕+刘相美【摘要】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