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女性题材动漫作品的流行刍议
摘 要:动画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将近百年之久。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逐渐“触网”,其中女性题材动画也不断地发展。本文以互联网上女性题材动漫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作品发展现状及其流行的原因。本文分成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第二部分归纳女性题材动画的4种典型类型;第三部分探析女性题材动画的美学风格及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期待;第四部分从动漫发展的外部环境、观众的收视习惯转变、动漫产品的市场运作、成功IP转化的案例着手,分析女性主题动画走红的原因;第五部分通过与别国女性主题动画的对比,指出我国作品中的一些问题。笔者运用动画艺术理论、精神分析学、社会学、接受美学以及艺术生产理论等进行分析,并将中国动画中的女性形象与日本动画、美国动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旨在通过纵向梳理和横向对比,发现国产女性题材动画的优势与问题,为其今后更為健康与繁荣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女性题材;网络动画;美学风格;走红原因;存在问题
1 概述
自1922年我国第一部动画片《舒振东华打字机》成功拍摄以来,动画艺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已有97年。21世纪以来,动漫已经成为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继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之后的第四大内容板块。目前已经诞生了哔哩哔哩(bilibili)等垂直动画视频网站,它们取代了传统电视频道成为动画内容产品集成分发的首要媒体。2010年,以《泡芙小姐》为代表的国产动画如雨后春笋般在网络上流行起来。2017年,中国网络动漫行业用户规模达3.1亿人,94%的用户愿意为网络动漫作品付费。[1]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常年对中国电视收视的监测,在全国主要城市动画节目的收看观众中,男性观众比例从2008年的54.4%下降到2016年的47.8%,而女性观众从2008年的47.6%,上升到了2016年的52.4%,这反映了中国动画节目的受众发生了男女性别比例的大逆转。[2]女性受众数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她们的收视期待,我国的女性题材动画作品也不断发展。
2 女性题材动画的类型
笔者根据腾讯动漫、爱奇艺等网络动漫平台流行的动画,大致将女性喜爱的动画题材分成以下4种类型:
2.1 成长励志类
动画创作者针对观众普遍比较年轻的特质,将“成长题材”运用到动画中,着重塑造了坚强、勇敢、独立而又温暖的人物形象。如动漫作品《拜见女皇陛下》将时代背景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陆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影片运用巧妙的角色设定,从学生的视角叙事,写实地描写了当时城市中典型的人与事,还原了“80后”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和成长历程。作品的女主角小华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到班级的“女皇”,带领班级走向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后来班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同样催人奋进。作品所宣扬的是“皇冠”不会永远戴在这个小小的“女皇”头上,孩子在长大,大人在老去,时代也在转变,只有那颗炽热的自强不息的心是不变的。
总体来说,成长类型动画作品既有来自现实题材的,如《快把我哥带走》从妹妹的视角叙说了她和哥哥的故事,经历了“兄妹不睦—哥哥离开—找回哥哥”3个阶段,妹妹更加懂事,珍惜兄妹之情,珍惜完整的家庭;也有些动画取材于神话题材,如《狐妖小红娘》讲的是一只叫作涂山苏苏的小狐妖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领取了“牵红线”的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这些作品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却是同样的主题:创作者希望受众能受到鼓励,积极奋斗,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2.2 玄幻穿越类
动画的高度的假定性是动画的本质属性。比起真人影视作品,动画更容易表现玄幻的场景。网络动画作品《系统逼我当皇后》运用了穿越剧的架构,女主角因为发生了意外,而穿越到了电子游戏中,成了游戏中的角色。在游戏中是一个架空的历史环境,女主角在这里和皇帝、王爷产生了感情纠葛。很多动画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练“气”为切入点,展现修仙的故事。如动画作品《一人之下》《我的天劫女友》。《一人之下》的女主角冯宝宝是一个长生不老的女娃娃,穿越了无数的朝代,练就了一身本领。《我的天劫女友》则是流落在现代的女仙人,想要通过修炼回到仙界的故事。
2.3 都市言情类
在为数不多的现代题材动画作品中,展现的都是爱情主题。《泡芙小姐》就是一部典型的都市题材的作品。作品以泡芙小姐的视角展开叙述,其中融入了很多现实元素,比如都市人的情感价值观、道德取向、就业问题、城市问题以及当今社会艺术生存的尴尬处境等。另一种比较常见的都市言情题材作品源于“灰姑娘”的母题,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变成了“霸道总裁”的故事构架,如《先婚后宠小娇妻》《绝世宠妻》,受到女性受众的热捧。
有些都市题材的动画中也加入了一些玄幻的元素,《甜美的咬痕》是腾讯推出的国产原创作品,讲述的是一位独立的人类美少女的父母被吸血鬼所杀,所以憎恨吸血鬼,但是却从讨厌到爱上吸血鬼王子的爱情故事。前期纠结于人类与血族的仇恨之中,后期为了整个世界的和平决定放下仇恨共同抵御外敌,爱恨交织的情节,完美阐述了爱是禁锢与占有,还是奉献与自由。截至2018年4月,此作品已累计收获200亿热度,并且被列入未来三年动漫扶持项目中。[3]
2.4 耽美类动画
女性题材动画作品中还有另一大类题材为耽美类作品。“耽美”一词源于日本,原本指一切可以给读者纯粹的美的享受的东西。网络文学发展初期,很多女性作者在写作中假设自己是男子,抒发豪情壮志,来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其中也免不了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故事。久而久之,耽美类的故事由男主角和“女扮男装”的主角的爱情故事发展成为漂亮的男性之间的恋爱感情故事。这类作品受到了广大女性受众的喜爱,表现了女性对异性恋中不平等的抵抗和对平等的诉求,体现了女性对同性恋爱中的平等的钦羡和追求。[4]
动画作品中美少年和美少女的形象本来就很相似,所以对主角性别定位不明确的耽美类作品在动画中得到“发扬光大”。网络动画作品《魔道祖师》《帝王攻略》就是典型的代表,并受到观众的欢迎。《魔道祖师》上映后很快突破十亿票房的大关。
3 女性题材动画的美学风
3.1 画面审美风格
动画片的审美过程就是观众观影的过程,动画片的观影过程则是通过无数个绘制出来的单个画面连续起来传达给观众的。一个作品的画面风格往往也决定了其美学风格。而女性题材的动漫作品更加注重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营造出女性受众更愿意接受的审美风格。女性题材动画的画面颜色大多比较明亮,饱和度高,整体风格比较清新、唯美,在画面中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给人美的体验。
从动画的本体特征来说,女性题材动画并没有真正发挥动画艺术核心的“动”的特性,很少表现人物的运动。如腾讯动漫出品的玄幻作品《一人之下》广受男性受众好评,作品将中国道教的“气”和传统武侠招式运用动画的夸张性、假定性的特质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女性题材动画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被弱化,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连贯性被弱化,故事往往是靠人物的对话和旁白推进的。如在爱奇艺平台播出的《先婚后宠小娇妻》《帝王侧》,几乎忽略了动画艺术所有的本体属性,只是靠单帧画面和人物对话进行叙事。综上,女性动漫作品中的美感通常是通过唯美的画面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的。
3.2 女性角色的塑造
日美动画产业形成早,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大,对国产动画也产生了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师对人物的眼睛、发型、服饰、背景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并利用细腻的静帧画面来增加整体的美感,利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减弱美国动画的夸张感。[5]其中比较典型的动画女性形象有小甜甜、美少女战士等。中国动画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中吸取了经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女性,都是小脸大眼睛,是身体有明显的“S”形曲线的九头身美女。
法国社会评论家罗兰·巴特先生指出:“流行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借助于大量反复传播某种符号,以使这种符号逐渐成为大众的观念。”从目前来看,动画中时尚、新潮而又可爱的美少女形象的塑造,已经成为女性题材动画甚至是所有中国动画的标志。
当然,美好的人物形象只是影片吸引观众的第一步。黑格尔在《美学》写道,“性格就是理想艺术的真正中心”。[6]因此,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才更为关键。女性题材中的女主角性格一般都有丰满的性格特征,而且在不断地进步和成长。如动画作品《盛世妆娘》打破了穿越宫斗题材作品的套路,注重思想价值观的传达。女主角思妍进入皇宫以化妆品为工作展开剧情,她认为化妆品带来的美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灵魂的美丽。她拒绝三无化妆品和皇宫中的钩心斗角,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宫中的榜样,展现了现代女性的中的自由、平等、不妥协等精神。
宫崎骏曾说:“我相信故事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给故事的跨听者以激励、启发。”[7]《快把我哥带走》中妹妹时秒性格塑造也分成两个阶段。妹妹一开始不理解哥哥,厌恶总是惹麻烦的哥哥,渴望自己也是独生子女,体现了人性中的自私;当经历了与哥哥的分离,更加理解哥哥的动机,并和哥哥一起努力维护父母的婚姻。先后鲜明的性格对比,也体现了女性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3.3 以爱情为主线的叙事模式
女性网络动画所涉猎的题材一般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动画中所制造的白日梦、青春偶像梦最终的主题总是落在对“爱的力量”的肯定上。其中最明显的是“霸道总裁”“穿越”“宫斗”题材,是以“言情”为主旋律的。如《甜美的咬痕》的主线是人类普通女孩和血族贵族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即使是涉及玄幻、成长这类题材,动画故事的主线也是由“情”展开的。《狐妖小红娘》创作者小新在接受专访时谈到,虽然该动漫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神话,但是爱情是文艺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
3.4 现代感情生活与传统心理的融合
动画艺术通过五彩斑斓的颜色建构了人们理想中的乌托邦,其中的核心情感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女性题材动画中的爱情观受到了现代人们都市情感生活和传统民族心理的影响:温文尔雅,含蓄深沉。恋爱心态受到了中国人的伦理观、情感诉求和贞操观念影响,很多女主角都没有恋爱经验。《泡芙小姐》故事中设置了两个主要女性角色“泡芙”和“十三妖”,两人在爱情观上的巨大差异,代表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伦理道德的冲突。
虽然说我国现在的女性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都表现出积极、坦率得多,但是在她们心中仍然是含蓄的、含情脉脉的,强调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歌颂对爱的付出和牺牲,渴望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
4 女性题材动画走红原因分析
4.1 发展的外部环境
女性题材动漫作品的主要载体为网络平台,它的发展与互联网技術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媒体技术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观众和影片交流方式。相比传统的电视动画,网络动画通常具有成本低廉、收看免费、带有实验性质等特点。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倡我国文化繁荣兴盛,提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2015年7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经济形态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些都为动漫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注入了前进的活力。
4.2 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
首先,现在年轻观众从小养成了收看动画片的习惯,比起他们的父辈,他们更愿意选择动画作为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其次,有研究显示,在电视节目作为主要娱乐途径的年代,当一家人安静地坐在电视前,一家人争夺遥控器的战争也就开始了,在大部分的家庭中,男主人更容易获得掌控遥控器的特权。[8]而读屏时代,每个人手上掌握了自己的“遥控器”。最后,互动式的观影提升了动画的质量。网络动画每周只播放一集,催生了观众的持续热情。受众对动画本身的要求和期待可以通过弹幕、留言等方式及时地反馈到制作者身边。综上,女性题材动画作品在年轻观众中的走红,与收视习惯的改变有关。
4.3 取材于优质网络文艺作品
相关数据显示,现在的动画作品中原创仅仅占1/3,其余2/3为改编作品。女性题材动画作品也往往取材于网络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多半由女性作者写作,了解女性的心理,更容易受到女性受众的青睐。如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小说网、潇湘书院、云起书城等代表性网站,其女性用户占据绝大多数。晋江文学城有数十部网文IP售出动画版权,其与动画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18年首批推出了《魔道祖师》《帝王攻略》《末日曙光》和《盛世妆娘》4部由IP改编的动画作品。
动漫创作者幽·灵姐妹的连载作品《快把我哥带走》首先在快看动漫平台推出,期间超过5亿阅读。之后改编成了同名的动画和电影作品,取得不俗的票房和视频播放量。IP改编剧有它的优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关注度,比起原创动漫作品,也节省了制作周期。只要编剧能立足于其他艺术类型的本体研究,对原著进行适合的改编,就能实现成功的转换。
4.4 充分调动了审美愉悦感
早期的网络文学是一种“草根”的文学创作,有情感宣泄的意识,而发展成熟的网络作品有强烈的“意淫”的性质。参与到网络小说或者剧本写作中的女性作者创作的小说也是一个个梦,或是被拯救的公主,或是男女平等、女性独立意识被激发等等。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可以把这种美好的梦进一步地激发出来。画面中的“美女”形象也会让女性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是这么美。所以在观看这种动画的同时,审美愉悦感被调动起来了。
4.5 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
一部动画走红后就会被制作成各种衍生产品。所以,随着受众对网络动画的关注程度日渐上升,一些传统动画企业、影视公司、独立动画工作室和内容生产网站也开始进入网络动画生产领域。毋庸讳言,这些资本的涌入和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动画作品的发展。有研究显示,九成以上18~35岁的女性有过冲动消费行为,所以女性消费群体是网络营销的重要对象。而通过动画作品进行营销比起广告更有可信度和情景体验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女性动画作品的走红。
作品《盛世妆娘》将动画、游戏、人工智能、美妆等元素完美地融合,是一个成熟的IP。一方面让二次元动画与美妆融合;另一方面,垂直化女性市场在内容输出的过程中引起了女性用户最大的共鸣。动画并没有刻意地强调品牌,而是对化妆品进行了美妆科普。题材上少女动画将美妆的独特性调动起来,让该作品一度热血。动画中,女主角思妍自带游戏系统和美妆技能,比起一些脸谱化的动画角色,思妍更加具有现代女性精神和鲜明的个性化表达。动画片中游戏、人工智能等元素的出现,进一步展现作品多元化的创新特色。从内容到线下营销,《盛世妆娘》动画中美妆产品高频化、工具化的出现,赋予动画很强的线下商业联动能力和很高的营销价值。思妍妆容成了各个平台美妆博主模仿的对象。随着动画的热播,更多品牌与这个动画片达成合作,推动其IP价值发酵,开展线下“妆娘美颜急救包”等主题活动,直击女性的需求。创新的线上线下联动,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为女性用户提供了高反馈、高互动的联动体验。
5 女性题材动画发展中的问题
5.1 作品质量有待加强
一方面,互联网为动画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作品。另一方面,网络动漫的知识产权问题尚未被完善,尤其是网络传播中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的缺失,互联网作品存在不正当竞争、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5.2 思想引领作用薄弱
由于互联网审核机制较为宽松,许多网络动漫作品存在打着色情、暴力等擦边球,以便吸引更多寻求刺激的读者的行为。动漫作品的受众中,有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成形,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良的动漫内容很大可能会对这部分读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崇尚孝道,“百善孝为先”。中国的传统思想和理念让“同性恋”在中国很难被人接受,但是在动画片中出现很多。虽然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女性观众之所以喜欢耽美,“更多从审美的角度,更多是浪漫的东西,比如讲到漂亮的美少年,反映的更多是青春的冲动”。[9]但是,这种恋爱关系是否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好的影响,还是有待考量的。
5.3 女性意识未被完全激发
波伏娃说,“一个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10]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也是不同的。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不高。所以,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女性往往以“次要角色”和“反面角色”而存在。我国动画发展的初期也是如此,女性要不就是配角,要么就是反面角色,如《葫芦娃》中的蛇精。而現在女性网络动画的流行,大大改变了这种情况。
虽然说女性题材动画中的女性角色变得自强不息、积极进步、有理想、有个性、有朝气甚至有的反叛,但是作品中的男主角性格有脸谱化的现象。无论是古代的帝王、皇子,还是现代霸道总裁或是哥哥,都有出众的相貌、出色的才华、对女主角深情、忠心不二,时时刻刻可以成为女性的保护伞和避风港。其实,男主角这些完美无缺的气质其实是女性对男性幻想和渴望的体现。动画中男性多为社会的精英,证明被拯救的“灰姑娘”的母题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让女性陶醉。但是,当下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在动画创作中也应该对女性形象进行有意识的完善。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艺术作品从属于时代精神与风俗”[11]的原则下,美国人所塑造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不同,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以迪士尼公司的作品为例,早期动画中《白雪公主》(1937年)《睡美人》(1959年)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都是由机智、勇敢的王子用“真爱之吻”唤醒她们。女权运动之后,全球女性地位逐步提高,迪斯尼公司在角色中有了从“白雪公主”到了“花木兰”的转变。花木兰不再是被拯救的弱者,而变成了拯救将军、拯救皇帝、拯救国家的“强者”。
综上,国产女性题材动画也应该借鉴他国,对男女主角进行有意识的塑造,消除刻板印象。
6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动漫作品越来越受到观众的瞩目,其中女性手中关注较多的作品有4种典型类型——成长励志类、玄幻穿越类、都市言情类和耽美类。相比起男性观众对动画中运动元素的要求,女性受众更在意唯美的画面、偶像化的角色塑造和爱情主题。这些作品的流行是网络文艺环境的影响、观众收视习惯转变、市场运作的结果。当然,中国女性题材动画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要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之外,也要向日美动画汲取经验,对男女主角进行有意识的塑造,消除刻板印象。另外,创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年龄层次,提高对观众的思想引领能力,从而促进动画艺术的健康繁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艺恩咨询:2017中国在线动漫市场白皮书[DB/OL].中国互联网数据资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710929.html,2018-04-16.
[2] 孙立军.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 陈莹洁.我国网络动漫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8)[R].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18:14.
[4] 刘芊玥.作为实验性文化文本的耽美小说及其女性阅读空间[D].复旦大学,2012.
[5] 阮婧文.日本美少女动画的偶像化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6]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 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8] 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文化审美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9] 郑丹丹,吴迪.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9(06):214-219.
[10] 西蒙·波伏娃(法).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图书籍出版社,1998:425-426.
[11] 丹纳(法).艺术哲学[M].傅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93.
作者简介:周曦(1988—),女,江蘇南京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动画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