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不良债务的清理研究
薛文丽
摘要:在现代化的飞速进程中,事业单位的债权债务管理工作属于其财务管理板块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并且对这部分的管理经常能够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了提高债权债务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针对其中的各项不良债务,选择最为合理的解决方式,及时进行科学的清理,并对当前的工作流程进行切实地完善,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不良债务:清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经常会出现一部分不良债务,而对于不良债务的含义,主要被解释为在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涌现的一些长期挂账、错账或者漏帐的状况,而对于这些不良债务的处理,通常都会根据事业单位的有关会计制度规定来进行,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通常会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还有一部分经济事物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因而在这种状况下,延伸出一部分不良债务,没有进行及时地清理和结算,所留下来的长期挂账。而这些不良债务,对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科学的措施,加以合理地清理,才能保障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进展。而对于不良债务的清理,首先需要对其成因进行合理地分析,分清楚每一种债务事项是如何产生,又该采用什么样的程序或者办法进行治理。同时,在对不良债务清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明确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原则,即从根源上阻止不良债务的产生,如果仅仅对其进行末端的清理,并不能做到完全地清理。
一、不良债务的形成原因
(一)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部分不严谨
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体系当中,债务债权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完成,事业单位都会给予专门的会计人员一定的核算权利。而在实际的业务当中,必须记录相应的收支款项,而一些当事人经常对计入债权债务的理解产生了误差。还有一些时候,由于记账的方式进行了更新,如由简单的人工记账变成了计算机输入,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由于会计人员的失误,而造成了一定的错账。对于这部分错账的处理,通常会选择进行一定的核对,但如果时间过长,则无法进行有效地核对,进而形成了不良债务。
(二)借款长期拖欠没有进行及时结算
在事业单位的一些财务活动当中,经常会出现两种借款拖欠的现象。一种是对于一些外来单位的资金借款,由于并没有考虑到对方具有的偿还能力,也没有进行及时地催收,使得这些账务长期没有结清。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太长,单位的领导和相关的财务人员都发生了变动,进而对于这部分债务的处理也形成了十分尴尬的处境,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只能进行挂账:第二种状况是单位本身向其他单位所借贷的款项,由于长期没有接到对方的催收要求,也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挂账。对于这些挂账的处理,由于其他单位领导的变迁,也不知道向哪些领导联系合适,进而使得账目变得没有根据,只好搁置下来。
(三)单位合并形成的不良债务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经常会对一些相关的单位进行合并,而在单位合并的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以及相关的领导发生变动上的一些交接,而在这个交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仅仅是一些基础的会计资料交接,而对于债权债务的实际内容,包括基础的债权债务形成原因和到账日期,都没有进行核实,使得事业单位在日后的财务管理过程当中,所记录的债权债务金额不断增加,而如果没有切实地加以清理和结算,很多债务人或者债权人都发生了企业上的变迁或改制,或者进行了一定的机构改革,其相关的主体就会发生变化,而整个债权债务的清理难度也会不断增加,想要加以回收十分困难。
二、事业单位不良债务的处理原则
为了对不良债务形成明确有效地处理,必然需要优先建立明确的不良债务处理原则。在实际的不良债务清理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文件规定,对每一笔不良债务的发生原因、时间、当事人以及相应的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后的结果进行明确的分类整理,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而对于单位内部不良债务的清查,需要建立全新的债权债务管理体制。避免产生新的挂账问题,进而形成较为有效的不良债务处理流程。在具体的不良债务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首先,如果产生不良债务的原因是由于会计的核算过程不规范,比如在一些事业单位的投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部分债务记录错误或者核算产生了一定误差,而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些债务。则可以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对整个内部机构进行一定的认定程度,采用会计调计的方式进行合理地解决。
其次,如果不良债务属于长期的挂账,没有进行相应的结算,应当迅速地进行对账和催收,要求其债务人进行迅速地还款,以避免事业单位的资产发生流失的现象。而在应付账款的确定当中,需要核实相关款项的合同内容和基本资料,并根据最终的结果进行相关的清账。在这个过程中,合同以及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事业单位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着重的分析和处理,使其具有相当高的准确度,能够被债务双方共同承认并迅速核实。
再次,如果在催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债务无法进行收回,其原因可能是长期债权或者无需进行支付的债务,而对于这些债务的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核实及注销。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收集到相关的证据,并将这些证据集中地进行汇报,得到上级的审查批准之后,则可以进行销毁。
最后,事业单位还经常在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由于特殊原因所导致的不良债务,比如事业单位发生了合并,或者相关部门领导发生了变迁等现象,则应当对其中的款项内容进行具体的核实,然后收集相关款项的流出证明,再进行集中的申报处理。
三、事业单位不良债务的清理办法
(一)对单位内部进行债务的自我核实
为了较好地避免不良债务的形成,需要经常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积极的债务核实。而对于这方面的内容,需要建立一定的周期,对相关的债权债务进行审查,弄清楚当前债务的状况,如果出现了错账和漏帐,应当迅速进行修改或者填充。同时,事业单位应当专门成立一些专业的债权债务审查小组。由这个小组专门负责对事业单位相关的债务进行核实、认定以及注销。由于整个核实审查工作都由这个小组来完成,为了确保其工作有一定的高效性,事业单位应当任命一个或几个组长,并从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当中筛选一些专业的人才进行审查。在整个核实审查的过程中,工作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认真地对每一笔债务进行核实。主要的核实内容包括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单位核实等,在实际的核实工作当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核实方式,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办法。如果在核实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没有足够直接证据的债务。或者本身属于需要证据来表明的债务,则应当聘请一些社会的权威中介机构进行相应的鉴定,并出具相关的鉴证报告。而如果这些债权债务确定无法进行完善的核实,则应当将这一部分债权债务计人“待处置债务资产”。
(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核实
在面对一些繁琐的不良债务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并不能直接地进行处理,还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合理地批示。而在以往的事业单位债务管理当中,仅仅只会对一些债权债务进行直接的批示,对于其中的内容则不予太多的关注。而为了较好地处理这些债权债务,必然需要做出一定的体制改革,明确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由他们进行积极地监督和审查,并周期性地派遣一定的专业人员对债务的完整性进行核实。确保每一笔债务都有着明确的记录。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对于不良债务的申报处理,也要加以确切地核实,如果在核实的过程中,發现一些不良债务,并不是确定不能进行收回,则应当批回进行重新处理,以尽可能地将事业单位的资产损失降到最低。
(三)严格把控不良债务的核实过程
对于事业单位的债权债务管理而言,不良债务的核实,属于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其能够直接影响到其他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后期的不良债务处理。为此,事业单位应当整体严格把控不良债务的核实过程,确保做到准确和精细,以保障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较高的效益。
四、结语
新时期的事业单位,在对自身的债权债务进行管理时,应当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当中的内容,谨防不良债务的产生,而如果形成了一定的不良债务,则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合理地清理,以减少对事业单位造成资产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