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前三分钟的有效性
何凡
摘要: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前三分钟没让学生静下来,没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没把学生的思维打开,那么整节课的效果就很不理想,行为决定态度,态度确定学习效果,所以,要想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课前的前三分钟就显得非常珍贵,非常重要
关键字:课前三分钟;有效性;课堂教学效果
我从教二十余载,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由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轻车熟路,对解题方法由半啃半问,到现在信手拈来,无不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这更离不开与同事及学生们共同成长的经历,使得我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前进。短短的课堂如何把课前三分钟充分利用好,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前三分钟没让学生静下来,没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没把学生的思维打开,那么整节课的效果就很不理想,行为决定态度,态度确定学习效果,所以,要想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课前的前三分钟就显得非常珍贵,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利用这三分钟呢?
一.课前三分钟的形式多样化
1、课前纠错式。课前三分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昨天的作业进行纠错,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这位同学当次作业做得优),其余学生可以针对本人的错误提问纠错或者发言人提问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课前提问式。教师在课前三分钟通过提问知识,学生个体或集体回答方式进行课前三分钟,这是最传统的形式,当然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不过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关联性,注意旧知识与新知识充分做好衔接与过度。
3、课前预习式。预习可以是复习旧知识,熟悉所学过的内容,为新知识做铺垫;也可以预习将要学的新内容。老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前将问题、内容做成导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寻找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4、课前自测式。自测题可以是与上节课旧知有关或者本节新知有关的旧知的常规基础小题,量不要大,要精,有针对性。全班进行三分钟自测,营造考试氛围,让学生们的思维争先恐后地活跃着,通过三分钟自测,不但能很快进入课堂状态,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对三分钟的自测,教师应趁热打铁给予讲解,这能使得学生理解、印象深刻,也为新内容的开展打下铺垫。
5、课前导入式。创设好的导入模式,可以让学生感觉引人入胜。导入模式的创设可以是问题型、材料型、军事型、游戏型,猜谜语等等,只要与新知有关,就可以想不同法子,充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中要证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已知:△ABC,求证:AB+AC>BC,如果直接去证明,单调枯燥且不易。设置情境:有个同学放学回家从学校(B)出发可以从B到达A(小卖部)再回家(C)或者直接从学校(B)回到家(C)两条路径,你选择那条路径可以快速回家?思考:为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选择B到C这一路径。于是得到了这个关系式的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以数学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课前三分钟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由于初中数学课堂不比小学课堂,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知识涉及面广,题目相对较难,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哪怕是一分钟都会显得很珍贵,那么这课前三分钟,更显得弥足珍贵。为达到用有所值,首先,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无论是以上几种形式哪一种,都要有目的性,要与课堂内容有关。而且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内容不能漫无目的,随意离开话题,造成无效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数学就失去了兴趣,你的教学就等于失败,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不失原则的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建立起数学思维。其次,要有计划性,计划好如何利用这三分钟,以什么方式进行,预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包括时间设置,要备好学生将会用多长时间完成课前,又不影响后期的进度,所以同时将各环节计划好,做到有序开展进入课堂,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中。
三.课前三分钟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板着脸,愁眉苦脸带心事或有情绪的样子,无论是什么原因,学生看到教师这副模样上课,那整堂课也将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前的这三分钟,教师要保持积极饱满而又热情的态度,开好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这要求教师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尤其,在课堂中,肯定会让学生思考或者课堂做题等,在学生回答及解答有不妥的地方时,教师更应该积极引导,不能因为一点点的失误而将课堂变成"批斗课"无形之中也使其他学生对这堂课、对这门课甚至对老师有所想法,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课前三分钟,将数学课堂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变得有活力,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还要达到预期好的教學效果,同时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认真探索、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是教师个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在完美的追求过程中可以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