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骆金鸿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而现阶段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常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开展“校企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校企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校企一体”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对人才的创新和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已经由学生数量的扩张转变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无论是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改革传统的课堂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在创新和创业上却缺乏重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都不强。在实际的教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缺乏创新创业的相关绩效考核体系和配套的奖惩机制,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都缺乏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教育阶段没有融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并且教学的内容受到教材的局限,学生由于缺乏主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创业的兴趣。

    (二)注重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为社会提供技能型的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渐升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掌握各种技能,在进入企业之后可以直接应用所学的技能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创新。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和知识应用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实践,采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模式,但是目前实际教育中。创新和创业教育还停留在课堂教育中,往往是通过教师讲解,将创新和创业的理论灌输给学生,并没有积极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也缺乏开放式的社会实践,采用校内学习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三)企业没有发挥主体作用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是一个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新和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的运营模式,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学习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求的知识,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是毕业之后直接教学,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也不能将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传输给学生,因此要求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由于企业和高职院校缺乏交流和沟通,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和了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目的、意义和实施途径,因此不能从中发掘实在的价值,因此参与度极低,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不利,没有为学生的創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一)创新创业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趋势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很多毕业生找工作非常困难,并且找到工作的同学也面临着专业不对口、工作缺少稳定性、薪资待遇差和社区福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在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的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创业,帮助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和合作创业的道路。

    有学者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随机抽取毕业班的学生,其中表示想自己创业的学生比例达到25%。毕业班的学生之中,有80%以上的人数都有过创业的念头,并且很多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过兼职的经验。另外,有学者对某市创业的情况进行调查,创业主要以规模较小的微小型企业为主,从事的人员一般在10个人以下,这些微小型的企业中,年经营收入在50万以下的占80%以上。从创业的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数都维持在10人以下。这说明,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进行微小型企业的创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之中。大部分学生打算投入的资金都在10万元以下,只有少数学生打算投入的资金在10万~50万之间,极少数学生打算投入的资金在50万以上,说明,微小型企业创业项目在高职院校学生之后非常受欢迎。对社会的民众进行调查,70%以上的人员都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开展创业教育,很多家长都表示在行动上愿意支持自己的儿女创业,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不能将平时学生的摆小摊、开小店这种短暂性的工作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

    (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为了要解决高职院校具备创业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双重素质师资问题,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是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自身并没有创业经验,虽然一些教师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但是有创业经验的非常少。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停留在仿真和打散工的状态,并没有真正进行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掌握创业公司经营者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义不大。另外,一些学校在创业基地的建设方面,也是停留在仿真的水平,并没有真正进入到生产经营性质的训练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创业基地,而创业基地是否能够长期良性运作是保证创业地基生产经营性的重要基础,可以有效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和企业市场难以接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做好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设备、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校外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校企合作,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合作开发出新的科研项目,进行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配套的设施,让学生掌握全套的企业真实生产经营业务,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校企一体”是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配套的设施和真实的环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这主要是由于如果直接将学生推向企业,会为企业增加很多负担,因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应该将其转嫁到企业。很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具有保密性,通过实习学生并不能获得这些核心技术。受到业务重点和企业的经营范围等因素的限制,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导致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面临着各种问题。因此,学校为学生提供功能健全的校内生产性的创业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有利,其可以满足实践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专业理论知识含量非常大,业务上也比较全面。因此,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内生产性创业实训基地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为有利,是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要求。在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校企一体”是最有利的形式,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不需要受到企业核心技术保密性的限制,同时还能够规避合作企业对市场业务份额被侵蚀的疑虑。通过“校企一体”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全面的企业客户资源、经营管理和经营渠道等业务,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本身,都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加强了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创新创业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趋势,可以借鉴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通过开展“校企一体”的合作模式,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深度参与,同时还能够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

  • 张玉芬:转型中的“二奶杀手”

    陈小玮2003年11月,《新西部》推出独家调查《“二奶杀手”还能撑多久》,对西安女子张玉芬联合九位家庭妇女成立全国首家女子侦探所“火凤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