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自媒体使用现状下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何蔚

    摘 要:当下,诸如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已经成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情绪的主要平台。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有着传播迅速、参与面广、敏感性高等特点;而话语权威的消解,网络中非理性和非客观因素的存在以及舆情监管的无力使得高校舆情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针对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特点,要积极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就要求高校舆情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素质,高校增加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专门监管部门实时监控和科学管理。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网络舆情;引导

    自媒体(We Media)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迎来了全新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中大学生已成为网络舆论制造和传播的主力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8月公布的《第38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年龄段在18~29岁的高校学生群体占比相当大。校园网络的迅猛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覆盖性普及决定了舆情信息生成和接收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调查结果表明,约30%的社会舆情因互联网而兴起,与自媒时体代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议题更加广泛,网络非理性情绪呈现蔓延之势。在当今高校,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意见表达最汹涌的场所,因此网络舆情亟须加强引导和管理。

    自媒体信息来源便捷、易于交流,但也意味着多方信息干扰。大学生处于三观的塑造期,价值判断尚未完全成熟,长期深受网络虚拟环境影响,容易迷茫困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也可能道德认识模糊,法律意识淡化,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成为负能量的接受者和释放者;这一自媒体时代带来的弊端无疑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自媒体使用现状下的高校舆情特点

    1.1 舆情主体具有隐匿性

    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使用网络的高校在校生,这一网络舆论的创造者具有隐匿性的特征。高校学生在使用QQ,微信或者微博发布信息时,不必署上真实姓名,而是以网络昵称为个人身份区别发表意见和发布信息,这类舆情发布者可以说是“无证上岗”。借助这种“非实名制认证”的隐匿性特征,以及自媒体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审查环节,大学生在自媒体网络上的意见表达和情绪态度往往比现实生活中更为激烈和活跃。

    1.2 舆情客体具有多样性和敏感性

    高校舆情客体作为主体关注的对象,不仅仅包括校园生活所特有的方方面面,如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大学生就业、高校学生维权等问题,也包含在校学生所关心的国际问题的讨论,地方上有针对性事件的影响,关于同一问题不同高校之间的联动等等,极具多样性。而由于社会对高校的极高关注度,往往高校内部舆情问题都比较容易引起公众关注并迅速传播,甚至急速升温而成为重大舆情事件,所以高校舆情也具有敏感性特征。

    1.3 舆情载体的丰富性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不仅可以通过高校BBS,QQ群、官方博客等教育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载体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具有即时更新、即时分享功能的新兴的传播媒介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发表见解,交流意见。目前使用度高,影响力较大的主流自媒体可以分为两大类:(1)信息公开或半公开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BBS等;(2)如QQ,微信等即时通讯类应用。多元且丰富的渠道也在某种程度上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增加了难度。

    1.4 舆情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

    不同于传统纸媒或者电视广播媒体的单向性传播及信息传播周期长,交互更新慢的特点,网络时代舆情传播交互性强,信息可以即时在发布者和接收者间得到反馈。自媒体的信息、内容常常是直接到达读者,而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了高校网络舆情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和舆情传播交流的即时性。

    2 自媒体使用现状下舆情引导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权威主体地位消解,话语权的挑战

    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新闻获得有专门渠道和审核程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受限,学校的官方媒体和老师的信息传达具有绝对权威。但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的高度自由和强交互性,给了参与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参与者的自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每个人独立自主地获得资讯、作出判断、阐述观点,难以被权威发言改变思路、统一声音。作为和学生同等地位的自媒体用户,校方已经不能单方面地掌控话语权,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从居高临下的领导模式过渡到平等公开的交谈模式。

    2.2 舆情表达存在非理性,传播内容存在客观性欠缺

    运用自媒体参与舆情表达的门槛是极低的,又由于网络舆情主体的隐匿性,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激化矛盾的过激言论。高校一直是舆情事件高发地,由于高校舆情参与面广,敏感度高,传播迅速,对于同一舆情议题往往会出现舆情导向翻转多次的局面,这就是因在其扩散过程中言论繁杂,多方面“爆料”—各自媒体上评论中理性发言和非理性发言交织,传播的真实情况和非真实情况的混杂出现,进而混淆了公众视野而导致。自媒体传播信息虽然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但其客观性和准确性难以确保。

    2.3 舆情监控乏力,亟待完善

    舆情监控与引导流于形式,尚未真正制度化、科学化,很多高校还未对此引起重视,只是将舆情工作想当然地挂在主管学生工作或安全工作的相关部门上。队伍不健全,导致日常的舆情采集、分析、处理不能及时到位,舆情事件一旦爆发,隐患极大。

    3 自媒体使用现状下舆情引导的策略

    3.1 加强队伍建设:舆情话语权回归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舆情引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在自媒体的语境下,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在校学生都是平等的用户,对于同一事物有着相当的发言权。老师这一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消解,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来源便捷、信息传达地位平等的自媒体情境下,老师在信息传递和观点发布上的话语权被大大削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和舆论引导者必须提高媒介素质,提高敏感度,及时掌控舆情话语权。这就要求高校舆情管理者能够在舆情爆发时能够迅速给出正面回应,第一时间表明态度,摆明事实真相,这样才能做到占据主动权,掌控舆情导向的话语权。虽然每一位自媒体用户都可以自主地发布和传播信息,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舆情参与者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在舆情引导中占有核心地位,在舆情发展中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在高校的舆论构建中有着重大影响,能在其所代表的一群人中获得认同,在舆情发生时提出观点,引导舆情导向。因此,高校的舆论管理者应该重视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尊重他们的意见观点,在舆情爆发时能够主动与之沟通,提出正面观点,以点带面地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这也更加对舆论管理的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要培养一批思想有深度,有较高媒介素质,对舆情反映有敏感度,具備一定群众基础的意见领袖,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自媒体的讨论中,提出真知灼见,引导其他自媒体使用者的发言,发挥舆情引导的作用。

    3.2 丰富平台搭建:充分发挥多种媒介作用

    高校的传统媒介是以校报、校广播电视台为主的,以信息单向传播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进入网络时代后,学生纷纷踏入虚拟空间记录心情、发表见解,广大学生都习惯了在自媒体平台上随时发声。因此,高校更不应该在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失声,而要主动出击,在自媒体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充分发挥多种媒介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自媒体的便捷性和即时性特点,加强在虚拟空间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了使舆情引导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各个高校都应在丰富自媒体平台搭建上下功夫,做到:(1)在各大主流自媒体上都搭建高校官方自媒体平台,建立如:校方加V认证微博,微信公众号,专项论坛等等,在这些平台上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提升校方事务办理的公开透明度;(2)以各个班级、年级、社团组织,党团组织为单位创建QQ群,微信群等师生交流平台,并在群众中设置指导老师,学生评论员等角色,通过在线问答及时地解决问题;(3)高校舆情管理者,以及授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干部、意见领袖通过认证建立个人的自媒体平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关注者传达正能量,发布权威消息,澄清是非,成为舆论引导的标杆。

    3.3 机制建设:舆情引导科学化、专业化

    要达到良好的舆情引导效果,就要尊重舆情传播规律,分析舆情产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构建完备的高校舆情引导机制。网络社区的建设正在逐日规范化,校园网的规范化也是大势所趋。自媒体时代,高校要树立正面的舆论形象,保证校园里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首先要求高校有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如湖南省中南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云麓谷网络舆情研究所,立足本校的舆情,在借助先进网络技术和工具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舆情引导上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利用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帮助高校舆情相关管理人员收集、分析、研判舆情信息,有了对信息精确及时的监测,就能够在舆情发生之初及时发现,并正面回应,进行说明解释,防止以讹传讹;在舆情扩大化的过程中,以焦点内容为中心,策划相关主题,通过多平台进行宣传引导和在线互动交流,收集了解学生的意见想法,把反映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迅速反馈到各个相关部门并迅速回复发布最权威信息,以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精准度促进舆情工作效率提高。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