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彭桂妱
【内容摘要】新课改倡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教学新理念,要求地理学科教学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走进生产生活实际.让地理的精彩在生活中展现,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变革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使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地理学习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真正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是指在导入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化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实际着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一课时,刚好在九月份左右,坐北朝南的教室里经常使用遮阳窗帘,但在夏季,教室里遮阳窗帘几乎不用,这是为什么呢?夏季和冬季,同学们都在7:30左右到校,同样的时间,天空的明亮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又是为什么呢?进而问到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无变化?把学生引入到“有探究的欲望”状态,不愤不悱。为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创设了情景,为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地球公转”的探索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具体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景)、境况(学生心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将生活中的情境,尤其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便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更能愉快地感受、体验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降水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有一位外国朋友暑假来我国旅游,7月中旬在北京一下飞机就遇到了一场大雨,他便赶紧买了件雨衣,几天后他来到新疆,被新疆辽阔的土地,别样的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了,玩了整整半个月雨衣也没派上用场,于是在离开新疆到广州前就把雨衣送人了。可没想到刚到广州又是一场大雨,可怜的他气愤地说:“上帝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在学生的笑声中,我们阅读了我国降水的分布图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国的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东部沿海地区锋面雨带如何移动?学生通过讨论很快有了答案: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西部地区全年少雨,东部地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不是他倒霉,而是他不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结合时政热点
与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而言,生活总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生活中时刻发生的事件,多少都和地理知识相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以教材为框架,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时事,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收集地理新闻、地理信息、自然风光、自然现象等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以及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大胆、适当应用生活材料,将相关的地理信息融入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例如,经常发生的地震、台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等事例。特别是各种新闻媒体中所报导的地理奇观或者灾害性的新闻如印度洋海啸、汶川强烈地震等更加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这些素材由于资料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拉近我们课堂上、书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理解层面上的距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很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生活化”练习设计
传统的地理作业,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从地理教材上、练习册上或是教学参考书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出来的。这种形式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制约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实践运用。学习地理,不仅是为了获得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再者,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的地理练习和作业,这不仅增加了地理作业的情趣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活力。所以,我们要设计、制作、创作生活化的地理作业。如学习完“地球上大气”可设计如下问题:
1.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是正午12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是12时吗?为什么?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的“春雨”和“秋雨”是怎么回事?诗句中的“梨花”指什么?
3.从北京乘飞机飞往新疆乌鲁木齐,需要3个半小时,而飞机从乌鲁木齐以同样的速度,沿同一条航线飞回北京只要3个小时,这种现象是什么自然因素造成的?为什么?
4.为何南方、北方的传统民居的屋顶不一样,即“南尖北平”?
5.唐李商隐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什么巴山地区多夜雨?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完成练习中逐渐养成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地理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地理”。
总之,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地理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这样的地理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应用价值。
【内容摘要】新课改倡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教学新理念,要求地理学科教学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走进生产生活实际.让地理的精彩在生活中展现,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变革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使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地理学习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真正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是指在导入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化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实际着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一课时,刚好在九月份左右,坐北朝南的教室里经常使用遮阳窗帘,但在夏季,教室里遮阳窗帘几乎不用,这是为什么呢?夏季和冬季,同学们都在7:30左右到校,同样的时间,天空的明亮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又是为什么呢?进而问到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无变化?把学生引入到“有探究的欲望”状态,不愤不悱。为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创设了情景,为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地球公转”的探索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具体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景)、境况(学生心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将生活中的情境,尤其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便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更能愉快地感受、体验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降水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有一位外国朋友暑假来我国旅游,7月中旬在北京一下飞机就遇到了一场大雨,他便赶紧买了件雨衣,几天后他来到新疆,被新疆辽阔的土地,别样的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了,玩了整整半个月雨衣也没派上用场,于是在离开新疆到广州前就把雨衣送人了。可没想到刚到广州又是一场大雨,可怜的他气愤地说:“上帝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在学生的笑声中,我们阅读了我国降水的分布图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国的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东部沿海地区锋面雨带如何移动?学生通过讨论很快有了答案: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西部地区全年少雨,东部地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不是他倒霉,而是他不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结合时政热点
与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而言,生活总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生活中时刻发生的事件,多少都和地理知识相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以教材为框架,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时事,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收集地理新闻、地理信息、自然风光、自然现象等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以及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大胆、适当应用生活材料,将相关的地理信息融入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例如,经常发生的地震、台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等事例。特别是各种新闻媒体中所报导的地理奇观或者灾害性的新闻如印度洋海啸、汶川强烈地震等更加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这些素材由于资料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拉近我们课堂上、书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理解层面上的距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很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生活化”练习设计
传统的地理作业,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从地理教材上、练习册上或是教学参考书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出来的。这种形式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制约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实践运用。学习地理,不仅是为了获得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再者,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的地理练习和作业,这不仅增加了地理作业的情趣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活力。所以,我们要设计、制作、创作生活化的地理作业。如学习完“地球上大气”可设计如下问题:
1.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是正午12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是12时吗?为什么?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的“春雨”和“秋雨”是怎么回事?诗句中的“梨花”指什么?
3.从北京乘飞机飞往新疆乌鲁木齐,需要3个半小时,而飞机从乌鲁木齐以同样的速度,沿同一条航线飞回北京只要3个小时,这种现象是什么自然因素造成的?为什么?
4.为何南方、北方的传统民居的屋顶不一样,即“南尖北平”?
5.唐李商隐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什么巴山地区多夜雨?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完成练习中逐渐养成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地理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地理”。
总之,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地理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这样的地理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