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误区批判与品质提升取向

樊拥军
受中日关系局势紧张和公众民族情感积淀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抗日剧创作丰盛,电视热播不衰。然而市场化收视率竞争压力逼仄,泛娱乐化风气侵蚀,有导演跨越正剧和闹剧界限,英雄人物神化、恶搞贬低鬼子、剧情雷人夸张等扭曲史实表现,误导观众历史认知,带来社会负面效应,遭遇网民奚落嘲弄、媒体口诛笔伐、管理部门重审、学界一片批评。“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有责任维护历史的尊严,一定要做到‘于史有据、虚构有度、娱乐有界。”①走入误区的抗日剧面临四面楚歌,其健康前行必须多维度提升品质,兼顾社会市场双重效益,以再度赢得传播影响地位。
突出史鉴现实警醒价值
“抗日战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然要在现代文学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换言之,现代文学积极参与了抗战的整个进程,作为战斗的号角,激励着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作为写实的镜子,反映出抗战的历史风貌;作为文学的富矿,珍藏着光荣与耻辱、喜悦与悲怆交织的民族记忆。”②抗日剧如抗战文学题材,其复现民族劫难与顽强抗争的集体记忆职责,决定其不可大玩历史虚无主义和娱乐至上,而是呈现史鉴服务现实启蒙使命。
全面挖掘民族惨痛遭遇的警示价值,是唤醒忧患意识的史鉴品质所在。剧中敌我形象塑造是还原历史的主要信息载体,丑化鬼子愚蠢无能的刻板形象,低估对手拔高自我的离奇场景,盲目虚荣做法亵渎先烈,误导观众史实判断,忽略日寇觊觎中国的狼子野心,是难以承受之轻,丧失基本可信度。马克思指出:“弱者总是靠相信奇迹求得解救,以为只要他能在自己的想象中驱除了敌人就算打败了敌人;他总是对自己的未来以及自己打算建树,但现在还言之过早的功绩信口吹嘘,因而失去了对现实的一切感觉。”③因此,抗日剧没有理由搞无厘头的愚民式取乐,而应不断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意识与史鉴预警价值。
披露民族劣根改进国民性,是剧作强化反省意识有益现实的史鉴品质体现。抗战胜利来之不易,中华民族巨大牺牲背后是有关资料显示的可耻事实:伪军数量比侵华日军还多;国民党军政要员、地痞流氓、汉奸走狗、叛徒败类等卖身投靠,充当日寇马前卒;民众纳税供养的国民党政府及主要领导,抗战初期弃民族大义不顾,“攘外必先安内”内狠外弱;对峙期明目张胆大搞摩擦自相残杀。抗日剧理应精设痛彻反省性的剧情和人物,撕开民族浩劫悲剧内源因素,让观众充分认识八年艰苦卓绝其实很长时间内讧内斗,一盘散沙致“以战养战、以华制华”歹毒战略得逞。民族劣根性是遭受强敌蹂躏、耻辱加身主因,也大大加重民族解放代价。抗日剧品质厚度在于有勇气增进观众正视感悟史鉴,激发改造劣根性的反求诸己,避免民族悲剧重演。
提炼政党及个体道路抉择教训,是发掘史鉴价值提升品质的创作取向。八年抗战不仅包含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宏观教训命题,也包含政党兴衰中观层面和个人荣辱微观角度的启示意义,值得站在超越时空高度,挖掘传播史鉴立意厚度品质。如从不同层面揭示外敌虎视眈眈,蒋介石政府有军无民、有政无治、丧权辱国,大失民心是后来败走台湾的重要原因;共产党自力更生发动群众成中流砥柱,得民心拥护走上历史舞台。民心向背与政党兴衰轨迹脉络,是众声喧哗时代的执政党奋斗前行的清醒剂。抗战大熔炉也主宰了无数芸芸众生的命运,剧作要透过顺从屈服者生不如死的毫无尊严下场,仁人志士视死如归刚烈壮举,血性流淌独立自主气节,在青史留名和遗臭万年两相观照中,给观众人生道路的史鉴正能量启示,对树立正气大有裨益。我国向来重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训,抗日剧更应抓住史鉴主题制高点,以无情解剖反省革除沉疴,提升剧作品质服务现实继往开来。
审视战争弘扬人文主义
抗日剧透过炮火硝烟、流血牺牲、恩怨情仇传播民族文化道义,根植人性审视战争罪恶,深层次烛照侵略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扭曲,弘扬人文精神内涵价值,彰显剧作品质高远。
中华民族文化重情尚义传统尤为突出,全方位展示不仅是增添剧情引人入胜的重要元素,而且是深度检视人性复杂和体现人文内涵的主要切入点。反响热烈的优秀剧如《生死线》《生死十日》《中国兄弟连》等,打造了感人至深的视觉效果亮点情节:一方面是战争无情刀光剑影激烈冲突,累累血腥,眼泪痛苦;另一方面是枪林弹雨血火磨难中的感人情怀:矢志不渝“夫妻情”,生死别离“母子情”,胜似手足“兄弟情”;豪情四溢“英雄相惜情”;肝胆相照“同志情”……舍小家顾大家大义凛然,快意恩仇酣畅淋漓,闪耀民族传统风尚人文精神,具有强烈感化穿透效应,对市场大潮中金钱腐蚀、人情冷漠产生冲击,赢得良好收视效益,形成积极社会效益,应自觉光大这种取向。
对待正反两派人物角色也应从人性角度烛照,不搞形象脸谱化和格式化。“面对苦难历史累累的伤痕,深层次触摸人性,是当下电视剧与现代社会生活对视、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④受到好评的剧作如《生死线》等,精准描绘卖身投降派左右为难的心理矛盾,助纣为虐走狗们耀武扬威的背后惶恐,令人咬牙切齿的反面派日本军官期待高升美梦。他们之间的嫉妒倾轧互相争斗小动作,凶狠狡诈背后的自私自利,对待顺从他们的人关照等,心理细微扫描透析昭示人性普世共通面,诠释人文精神张力,突显侵略战争戕害双方国民的强大负面作用力,带给观众认识升华和心智震撼,从而痛恨侵略、珍惜和平。这种创作取向不是为敌人解脱,而是从更高层面审视,使剧作品质更有高格。
不忘屈辱抗争史,不是留恋战胜凶残敌人的喜悦,而是如何阻止战争灾难的再次爆发,因为战争带给人类整体苦难,无论对于失败一方还是胜利一方。抗日剧创作摹写战争,更应有抵制战争的自觉意识。可惜“中国人的战争观中由于忽略了这一点,因而造成了抗战胜利之后的文学创作中,仅仅留下了对胜利的歌颂,对英雄人物的称赞。”抗日剧不可避免存在这种主调,但要有所扭转,在正邪对抗中倡举人文主旨,深层次拷问战争造成的深重苦难,探求滋生军国主义分子轻视人命、滥施暴力的社会历史背景渊源和文化温床,鞭挞假恶丑,复苏真善美,培养和平进步力量,提升抗日剧耐看品质与思想高度。
“在西方的战争文学中,那些伟大的作品叫我们憎恨的不是另外一个民族,不是另外一个民族的人,而是人类的苦难,是导致人类互相残杀的根源。”⑤我国抗日剧创作应以此为鉴,开阔胸襟,寻求遏制消灭侵略战争的根本解决之道,致力于弘扬人文主义以促进人类文明的高远境界。
演绎民众英雄强化传播效度
抗日剧宣扬英雄精神是建树民族灵魂支柱,凝聚民族自信心的内在要求。大量剧作表现赫赫战功名将和勇猛善战军队的丰功伟绩无可厚非,然过度以军人英雄为主,漠视民众贡献,甚至视其为可怜的受欺辱者和被救助对象,很大程度不符合史实:一是不管前线战绩如何辉煌都离不开后方百姓的无私支援;二是民众英雄直接参与的各种形式抗争成就同样不可磨灭。以偏概全、边缘化民众功绩,违背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史观,也影响市场传播效度。
回顾抗战历史,本该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大批守军丢弃城池,扔掉父老乡亲,避敌锋芒逃往后方,倒是那些名不见经传无愧皇天后土的默默无闻民众,不得不壮怀激烈奋起抗争。尽管武器原始、装备简陋,但他们仰仗天时地利,怀着国仇家恨同仇敌忾,担当无数无名主体保家卫国的匹夫之责,舍生忘死掩护革命干部和战士,国难关头敢于牺牲、出人出力、智慧杀敌,将个人命运与民族独立解放捆绑一起。秉持唯物史观展示民众英雄形象,不遗余力用鲜活个性与共性的平凡人物披露历史真颜,精益求精提升抗日剧作品质,不仅有助提高可信度,免遭他人非难指责,也能够满足当前多数平民情感需求,让大家从剧中人物身上反观自我,追求每个历史主体责任和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起到最佳教化作用,奠定抗日剧扎根民众的长盛不衰收视根基。
演绎草根英雄故事可提高抗日剧的感染力度和效度。《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顶天立地壮士豪杰提振民族精神有力度;处变不惊、巧妙周旋、忘我生死的机智特工让人钦佩,但这样的英雄让普通民众可望不可及,产生心理认同隔膜。近两年播出别开生面的民众主体抗日剧,正走出传奇英雄的叙事框架,如《生死线》《干得漂亮》《民兵葛二蛋》等,多以土生土长、土里土气民众为主角。他们看似乌合之众,出身如大地自生自灭野草般平凡,若非国破家亡,不过悄无声息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但残酷围剿中坚韧不拔,成为敌人眼中钉、肉中刺,生死考验面前,英雄行为可歌可泣。由于各行各业平民英雄人物为主体具有身份接近和相似性,他们承受肉体折磨和心灵炼狱煎熬,其荡气回肠、生生不息的精神能够映照当今社会状况,普通观众容易产生心理投射效应,对接情感偏好,深度触动灵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染效度。
而且民众抗争主题有助实现双重效益。有人评说夸大平民斗争贡献,是有意迎合现今草根群体的自诩自大心态,抗战还是军队为主。此语有道理却一叶障目!民众抗争虽若星星之火,但困扰敌人后方作用重大,不该埋没他们的贡献。浓墨重彩礼赞民众英雄主体,一是重树人民群众是真正历史推动力量的唯物史观;二是从创作上看,普通人诙谐幽默、滑稽狡黠甚至狼狈无赖等鲜明个性形象异彩纷呈,与战争惨烈环境张弛结合,艺术加工扩张与创作腾挪空间更大,雅俗共赏引人回味,大增剧作可看性;三是他们在党领导下九死一生改造自我历程,观众认同性强。抗日剧品质要提高但不能曲高和寡,只要把住通俗不低俗底线,不过度以匪气、痞气、艳情等噱头渲染,避免“玩史不恭”稀奇搞怪荒唐做法,民众英雄主体剧作就会赢得叫好又叫座的效益。
一个民族灵魂深处要敬仰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不论出身高贵与卑微,否则是背叛和不公。厚此薄彼等级观念与民主平等大潮相悖,抗日剧一视同仁对待所有英雄,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未来起着精神灯塔引领作用。当然,各阶层英雄人物应相对平衡,民众英雄业绩也不能夸大。
结语
抗日剧为我国电视剧重要板块,应发挥史鉴现实作用。因我们目前仍危机潜伏,远非高枕无忧;而建树正确英雄史观,传播人文精神,有助国家长远发展。“抗日剧创作者的思路也应更新,把抗日剧拍好看,恶搞、雷人并非唯一办法。严肃不是抗日剧的敌人,以正剧的创作手法也一样能拍出吸引观众的作品,当然前提应是创作者拥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创作经验、端正的价值观。以二战为背景的国外经典影视剧数不胜数,哪怕能山寨别人十之三四,也不至于沦落到靠恶搞、雷人来吸引眼球的地步。”⑥罔顾国耻和同胞劫难的浅薄娱乐等,无疑是创作方向性误区,需要尽快改正,拿出思想高度、艺术魅力和市场效益俱佳的上乘作品,不辱抗日剧题材使命,力助此类产业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栏目责编:曾 鸣
注释:
①田 进:《以良好的播出引领电视剧的人文精神》,《电视研究》,2013(7)。
②秦 弓:《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河北学刊》,2005(5),25卷,第17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7页。
④卢徽一:《真情·人性与道义的主流化叙述》,引自周安华主编《民营的激情与想象——中国新文人电视剧论析》,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159页。
⑤王富仁:《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河北学刊》,2005(5),25卷,第168页。
⑥韩浩月:《抗日剧扫雷反神不能单靠整治》,《京华时报》,2013/05/20。
相关文章!
  •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引入版权补

    黄先蓉邸铭【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国情,探讨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引入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利弊以及可行性,并认为在数字权利保护技术没有

  • 传媒集团的收购兼并趋势

    互联网收购兼并偏战略目的,而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出于改善业绩的短期目的。互联网公司的并购战略性强,首先,争夺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其次,遏

  •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

    【摘要】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舆论引领、政策引领、市场引领和价值引领等方面。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进一步发挥数字出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