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张恬

    

    摘 要:陈丹青1980年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的问世,在中国的美术界激起了千层浪。这组画使他蜚声画坛,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当时“文革”结束不久,一些知青反叛意识觉醒,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人性。20世纪末是新时期现实主义美术的复苏时期,这一时期的某些艺术作品对我国后期的美术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陈丹青;《西藏组画》;现实主义美学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对于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是最好的文化思想空间。“文革”时期的艺术创作有极大的主题性,以高大和红色艳丽来突出领袖人物的英武,精神面貌热情饱满、积极向上,这样一来,“文革”时期的创作完全沦为了政治的附属物,艺术家在思想上失去了自由。在“文革”之后,西方的创作思潮扑面而来,当时的青年美术家开始挣脱“文革”的束缚,思考人性价值与艺术价值,在作品中力求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陈丹青的作品《西藏组画》应运而生。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兴起与1978年在华举办的“法国乡村油画展”密不可分。当时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一些代表画家,如库尔贝、柯罗、米勒等的作品到中国展出,這样一个展览无疑为陈丹青这样的知青反叛意识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当时的绘画无论是从表现形式或者题材上都开始有重大的突破,从而促使陈丹青创作出能够唤醒人类的心声、充满对大自然的渴望的绘画。

    在当时,不仅陈丹青,还有当时罗中立、何多苓这样的青年艺术家都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开始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道路,出现了英雄主题向平民主题的过度,将当时的创作主题转向专注于眼下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画面上表现出浓厚的生命力,着重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这种艺术批判精神与意大利17世纪的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意大利社会思潮动荡不安,文艺复兴时的艺术日渐衰微,这时卡拉瓦桥把目光转向底层的穷苦群众,尊重传统但不为传统所囿。正是这种敢于批判的反叛精神拓宽了17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道路,而艺术家想要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自己也必定要对自己当下所处的时代有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创作出的作品也会反映出当下时代的“精、气、神”。

    在种种背景下,也不难理解陈丹青《西藏组画》能够在中国画坛上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他敏感地抓住“法国乡村油画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正是当时刚刚“文革”结束、步入改革开放的中国所需要的,给中国当时迷茫又无措的知识青年思想上的反省与革新。

    《西藏组画》问世,是陈丹青探索油画绘画发展道路的一个开端,他用质朴而深沉的笔触描绘西藏人民的“真、善、美”。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家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内心情感上都得到了释放,一些画面上开始表达和描绘现实人民生活,情感真挚热烈,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朝圣》属于《西藏组画》的其中之一,画面中善男信女正在跪拜,描绘的是藏民们的日常,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眼睛紧闭,贴近日常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让人内心深处为之震撼,还有宗教信仰的绘画,整个画面宁静而祥和,仿佛站在画面前闭上眼睛都能听见藏族人民在虔诚地祷告。西藏这个地方这种真实感人的场景,触动了许多艺术家的心,才使得我们看到了苦难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这样的一个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画坛上逐渐出现了“乡土现实主义”的油画。而在当下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中,无论在历史、民族性或者从时代的角度讲都需要将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转向有深度、有导向性的现实主义艺术批评。

    参考文献:

    [1] 艾中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J].美术,1989(11).

    [2] 毕建勋.以强烈的历史责任心和坚定的学术追求来振兴现实主义[J].美术,2005.

    [3] 曹意强.写实主义的概念与历史[J].文艺研究,2006.

    [4] 常宁生.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从卡拉瓦乔到库尔贝[J].艺术评论,2009.

    [5]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 异化·归化·同化

    吕国燕早在20世纪末,李安导演即以其原创的家庭三部曲蜚声世界影坛。家庭三部曲以艺术化视野,巧妙地将中西文化得心应手地融汇至影视艺

  • 从整体厨房家具造型设计看包装

    张芳【摘 要】包装设计是商业性的艺术设计,它以市场营销为目的,以消费者为基点,研究市场的需求。包装在品牌展示和产品设计中都有着举足

  • 仇强、李雪蓓作品

    作者单位:仇强:重慶三峡学院李雪蓓:重庆三峡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