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好莱坞动画电影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引人入胜的剧情,成功地打开了国际市场,并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本文选择《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电影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同时,本文针对我国电影现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中国电影

    【作者单位】宋琳璟,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2008年,《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第一部走入大众的视野,凭借独特的风格和精良的制作广受海内外观众喜爱,主角阿宝呆萌可爱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紧接着,美国梦工厂在2011年和2016年分别推出了《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截至目前,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豆瓣评分分别是7.9分、8.0分和7.7分,同时三部电影的票房分别是1.52亿(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6.12亿(2011年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和10.01亿(内地动画电影票房第二名)。《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凸显了该系列电影的强大影响力。影片所展现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所运用的跨文化传播策略,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的。

    一、影片简介

    《功夫熊猫》是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系列电影,首度以人见人爱的大熊猫和中国功夫作为故事主线。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阿宝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在三部曲中,影片主角阿宝跟随功夫大师与盖世五侠一起保护着和平谷,熊猫阿宝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阿宝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踌躇、会犹豫、会恐惧,这期间他重遇生父,并发现了离散多年的同胞。面临一次次黑暗势力的挑战,熊猫阿宝与伙伴们齐心协力,不断地与邪恶力量展开斗争。最终,一只平凡的熊猫在影片中实现了自身的蜕变,成长为受人尊敬、救民于水火的功夫大侠。

    二、《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本部分从文学、艺术和思维等方面对比中西不同的文化内核,分析《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所传达的文化意义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对中西文化元素的融合。此外,本部分通过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分析《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成功传播的经验,同时也对电影中所展现的普适价值观进行分析和探讨。

    1.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文化元素进行融合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收编,在人物和故事选材上均以中国本土元素为主,并结合美国元素进行包装和呈现,促进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融合。在人物形象设置上,主角阿宝身上自然融合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色彩。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憨态可掬的呆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影片中的内容更像是以诙谐、励志为主基调的美式成长故事。导演也将美国社会所追求和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融入阿宝身上[1]。同时,盖世五侠中的金猴、快螳螂、灵鹤、俏小龙和悍娇虎,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典型的五行拳:“猴拳”“螳螂拳”“鹤拳”“蛇拳”和“虎拳”,并且五侠的人物形象都进行了西方化改编。

    在故事场景和叙事设置上,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服装、建筑以及饮食均充满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现使影片充满了浓浓的中国色彩。实际上,中国元素只是搭载西方精神的介质,影片在很多布景上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好莱坞化风格,达到一种亦中亦西的效果;在故事叙事层面,《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依旧是采用好莱坞式的叙事方法来表达中国的故事,而熊猫阿宝的励志成长过程依旧是故事叙事的内核。三部曲都成功地将东方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与好莱坞英雄主义交融在一起,使东西方观众都能从影片当中获得文化认同感,也有效地化解了影片在跨文化传播和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2.利用文化接近性拉近与他国观众的距离

    文化接近性理论最早由J·斯特劳哈尔提出,指观众基于对本地文化、语言和风俗等的熟悉,较倾向于接受与该文化、语言和风俗接近的节目内容。在跨文化传播中,电影制作方要考虑到国家之间语言的异同、距离的远近、人员的交流和商品交换的密切程度等。当所有其他条件相当时,观众会比较偏好与本国文化相似的节目内容[2]。因此,文化接近性是跨文化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有效地掌握了文化接近性的策略。其一,在内容叙事层面,人物形象和故事题材的中国化大大拉近了影片与中国观众的距离。例如,影片中对于中国美食、中国功夫以及中国景观的相关叙事,都十分贴近或符合中国本土的文化和风俗。其二,在配音与字幕层面,《功夫熊猫》邀请了成龙、周杰伦、杨幂和黄磊等中国当红明星来进行中文版本的配音,本土明星的配音能够给中国观众带来熟悉的观影体验。此外,片方还专门为中国观众制作了一版中文字幕的原动画;同时,影片在字幕翻译上更是融入了中国式的幽默。除了将英文精妙地翻译成各种成语和中国俗语,《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翻译中还加入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例如,“走你”“给力”“简直太拉风了”“熊孩子”等。这些精心设计的影片细节,自然会赢得中国观众的青睐和支持。其三,在制作发行层面,《功夫熊猫》系列影片最开始是由美国梦工厂独家制作,到后来是由美国梦工厂、中影集团以及上海东方梦工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和发行。中美合拍体现了制作团队的国际化。而中国制作和发行团队的加入,也为影片贴近中国观众和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动力。

    3.宣扬普适价值观,寻找不同文化间的“最大公约数”

    文化通约性指的是在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需要努力寻找其与各个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趋向于用一种双方都能够理解的交流方式和原则,以此来减少各种不利于交流的要素[3]。也就是说,电影在叙事上要趋近于一种低语境特征,传达一些普适性价值观,可以让不同文化群体都能够实现阅读、产生认同,并引起尽可能多的共鸣。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对普适价值观的展现,体现在以下两个主题上:第一,成长与梦想主题。在《功夫熊猫》第一部中,平凡无奇的熊猫阿宝一心想学武功,它心中自始至终都深藏着一份对功夫的热爱,梦想成为功夫大侠。在一次比武大会上,熊猫阿宝意外地被乌龟仙师选中,但是它好吃懒做,短时间内要变成武林高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龟大师、师傅以及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凭借着自己对武功的悟性和师傅传授的武术,熊猫阿宝克服了自身的缺点和惰性,最终打败了大恶魔雪豹太郎,为山谷带来了和平。熊猫阿宝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一只怀揣梦想的熊猫在经过重重考验、内心挣扎与刻苦训练之后的成长与蜕变,这样的成长主题更易被大众所接受。每个人都有梦想,实现梦想也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影片的主人公对梦想的坚持与追逐,激励着它通过努力奋斗走出困境、战胜敌人,最终变得强大,观众也从中获得感动、启示和力量。第二,正义主题。我们从《功夫熊猫》三部电影的剧情来看:第一部中,熊猫阿宝为了保护和平谷的安宁,与大恶魔雪豹太郎进行决斗,最终战胜了雪豹,拯救了山谷;在第二部中,邪恶反派沈王爷打算用机密武器征服中国并且毁灭功夫,面对挑战和困境,阿宝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最终打败了沈王爷;第三部中,拥有神秘力量的大反派天煞横扫神州大地,妄图残害所有功夫高手,阿宝迎难而上,灵活运用“气”,最终以柔克刚打败了天煞。可见,无论处境多么恶劣,邪恶势力多么强大,熊猫阿宝都能凭借着不懈的毅力和信念取得胜利。《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极好地展现了正义战胜邪恶、扶弱抑强的主题,能够使观众更有亲切感,也能够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认同。

    三、《功夫熊猫》三部曲对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启发

    近年来,国产电影在拍摄技术、叙事模式和发行营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国产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启示,希望对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一些借鉴。

    1.善于挖掘传统IP价值,讲好中国优秀故事

    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公司以及商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带来了IP的大热,也带动了国产电影行业的新发展。以“西游记”这一IP为例,根据其改编的电影《大圣归来》以9.56亿元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总冠军(截至2015年底),打败盘踞这一宝座4年之久的《功夫熊猫2》[4]。《大圣归来》的成功让我们见识到中国的猴子依旧那么威武霸气,也因此带动了一系列“西游”题材的跟风和模仿。

    一直以来,中国不乏优秀的故事和题材,但是对于经典IP的胡乱改编也成为当前国产电影所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国电影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方式。如何将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明传播出去,是电影从业者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国产电影要真正走向世界,除了要重视拍摄技术和后期剪辑,更要学会讲故事,做好文化输出。在IP大热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回归理性,加强对优质IP的认知,合理开发传统经典文化资源,立足本土文化,把本土民族文化与国际语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中西合璧。

    2.减少文化误读,传达普适性价值观

    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之间进行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然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者和受众各自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全球化会引起传播和解读障碍,这就导致文化误读现象的产生[5]。语言、历史和价值观的不同是文化误读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配音、字幕和口音也会干扰影片的观赏效果,进而带来文化产品价值的降低。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影片中寻求东、西方文化中的契合点,涵盖到不同国家观众的审美期待,还积极与国内制作方、发行方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些举动都大大降低了文化误读。同时,影片宣扬的主题积极向上,它倡导的是超越自我、追逐梦想和邪不压正等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因此,国产电影在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时候,要考虑如何降低文化误读的影响,着重考虑其他国家的制度、历史、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展现共同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获得他国受众的认同或理解。

    3.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重视电影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电影的国际联合制片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制作模式。首先,电影的国际联合制片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电影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中国电影市场化程度不高,资金匮乏依然是制约电影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联合制片,我们可以引进外资,同时获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资源,例如,外籍知名演员、拍摄场地等,这些都可以增加电影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其次,国际合作制片可以为我们进入合作方市场提供便利。随着世界电影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电影的营销推广变得越来越重要,发行渠道和市场调查对电影的海外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方可以为我们介绍当地市场的发行程序,为我们带来电影营销和经营管理的经验。同时,国际合作制片通过与合作方进行沟通,可以让我们更精准地了解当地观众的观影喜好,有利于我们挣脱文化差异的枷锁,更好地进行影片叙事和传播。

    此外,国际合作制片也给合作各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6]。通过合拍,合作双方可以进行拍摄技术、艺术表达和发行运作等领域的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提升中国电影企业自身的成长速度和竞争力。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合作双方还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这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宣扬了普世性价值观,这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随着全球电影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影也在这个潮流中获得了快速发展。拥有着五千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我们,在变化大潮中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我们需要对已有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改造,把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电影展现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中国电影要积极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不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做好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1]王璇.跨文化视角下《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研究[J] .影视制作,2014(7).

    [2]殷俊.跨媒介经营[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钟瑾.IP 热潮下的中国传统出版业思考[J] .出版广角,2016(6).

    [5]李瑛.跨文化交流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记忆[J] .出版广角,2016(2).

    [6]李小丽.华语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 .当代传播,2010(3).

相关文章!
  • 做好主持刍议

    罗隽<br />
    电视主持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主持人具备语言组织能力与技巧,还需要主持人具备一定的现场反应能力,包括对现场气

  • 新环境下媒体应加强道德建设

    强化媒体行业自律。媒体行业自律突出表现为新闻自律组织建设。要在传播活动、经营活动、社会活动中,明确界定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让新闻

  • 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广告发展策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本文在分析互动广告的传播特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