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培养个性
姚驰
【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全面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标准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学生写得“无绪”,教师教得“无序”。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生活,就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摒弃形式主义。
【关键词】生活语文 素材 个性
写作能力是全面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标准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难以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信手漫笔,不知道写些什么,要么抓耳挠腮、大脑空空,要么踩着西瓜皮,滑到哪是哪,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平铺直叙,就是杂乱无章。学生写得“无绪”,教师教得“无序”。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首先,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课堂教学,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即实施“生活语文”的教育,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割裂开来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不少学生怕写作文,问其为什么怕?最普遍的回答是没什么内容可写。这固然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观察不够,思考不够,导致许多有价值的素材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生活,就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例如,2013年春暖花开之际,我校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拔河比赛,我班同学齐心协力,一举拿下了冠军奖杯。在赛后几天的时间里,大家还津津乐道,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我趁势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拔河比赛”的文童,作文要力求创新,结果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文,诸如:《瞧,我们班的大力士们》、《团结就是力量》、《奖杯背后》等。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只有在深刻地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是学生能把所感知现象的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认识与感受的系统性,写出来的东西才有条理性。”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记得有一次,教完鲁迅的《雪》,恰好天降大雪,我组织学生赏雪,在赏雪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雪除了洁白无瑕,还有哪些特点?”学生陆续说出了雪的软弱与怯懦(任人践踏),雪的无奈与沉重(无力无助),雪的虚伪与狡猾(表面雪白,内里却掩藏着肮脏的东西),雪的轻浮与浅薄(飘逸的形态),雪的不实在,如昙花一现,无坚持精神等等。大家都有创意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以“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一改过去单纯的写景,而是在写景中融入个人的见解,以雪喻人,文章自然变得有深度、有内涵,学生也找到了写作的诀窍。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每天都是机械地听课,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不善于感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情趣。
其次,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写作热情。
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富有想象力,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的。然而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喜欢写“题记”、“后记”等模式化的内容;写到“逆境成才”非霍金莫属;论证“坚持不懈”就想到爱迪生;阐述勤于思考无外乎就是牛顿;写母爱的无非是自己生病妈妈送医院,且一定是晚上,还打不到出租车……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人人皆知,缺少个}生,更缺少创新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当前的教师仍然过分强调作文技巧、作文形式,为作文而作文。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受到束缚,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陈炳文先生在《语文教育论》中这样说过:“作文是特殊的劳动,是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主体,他们的生活体验审美情趣、心理个性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一般是统一训练,不管大家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层次如何,都得围绕着教师所列的作文题目共同来作文,大多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够“吾手写吾心”,于是便出现了一些无病呻吟,千人一面的干瘪文章。它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学生自主命题,少些命题作文”的思想是违背的。
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摒弃形式主义,因为写作是心灵韵律的自然流露,表现形式当然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所以应该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把题目定死了,学生就很难自由地表露心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丑小鸭》是学生很小就读过的童话,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曾插上梦幻的翅膀。长大了再读,他们是那么想再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纸和笔让心灵再次飞翔起来,我对他们的作文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和丑小鸭有关就行。文章交上来后,单从题目看就精彩纷呈:《丑小鸭与我》、《成长的烦恼》、《恒久的梦想》、《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再欣赏内容,学生的真情撞击着我的心灵。
但是不可否认,在各类考试中,包括决定学生命运的中高考中,命题作文类型仍然回避不了。但是,如果不放松命题的束缚,学生的习作就不可能别开生面,一直保持命题作文的僵化形式,必然堵塞学生的创作主动性,扼杀作文的生机与活力。
古语说得好:“教人未思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只有明白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生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文章不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陈炳文.《语文教育论》.
[3]钟传口.《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全面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标准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学生写得“无绪”,教师教得“无序”。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生活,就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摒弃形式主义。
【关键词】生活语文 素材 个性
写作能力是全面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标准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难以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信手漫笔,不知道写些什么,要么抓耳挠腮、大脑空空,要么踩着西瓜皮,滑到哪是哪,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平铺直叙,就是杂乱无章。学生写得“无绪”,教师教得“无序”。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首先,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课堂教学,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即实施“生活语文”的教育,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割裂开来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不少学生怕写作文,问其为什么怕?最普遍的回答是没什么内容可写。这固然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观察不够,思考不够,导致许多有价值的素材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生活,就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例如,2013年春暖花开之际,我校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拔河比赛,我班同学齐心协力,一举拿下了冠军奖杯。在赛后几天的时间里,大家还津津乐道,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我趁势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拔河比赛”的文童,作文要力求创新,结果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文,诸如:《瞧,我们班的大力士们》、《团结就是力量》、《奖杯背后》等。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只有在深刻地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是学生能把所感知现象的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认识与感受的系统性,写出来的东西才有条理性。”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记得有一次,教完鲁迅的《雪》,恰好天降大雪,我组织学生赏雪,在赏雪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雪除了洁白无瑕,还有哪些特点?”学生陆续说出了雪的软弱与怯懦(任人践踏),雪的无奈与沉重(无力无助),雪的虚伪与狡猾(表面雪白,内里却掩藏着肮脏的东西),雪的轻浮与浅薄(飘逸的形态),雪的不实在,如昙花一现,无坚持精神等等。大家都有创意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以“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一改过去单纯的写景,而是在写景中融入个人的见解,以雪喻人,文章自然变得有深度、有内涵,学生也找到了写作的诀窍。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每天都是机械地听课,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不善于感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情趣。
其次,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写作热情。
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富有想象力,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的。然而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喜欢写“题记”、“后记”等模式化的内容;写到“逆境成才”非霍金莫属;论证“坚持不懈”就想到爱迪生;阐述勤于思考无外乎就是牛顿;写母爱的无非是自己生病妈妈送医院,且一定是晚上,还打不到出租车……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人人皆知,缺少个}生,更缺少创新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当前的教师仍然过分强调作文技巧、作文形式,为作文而作文。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受到束缚,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陈炳文先生在《语文教育论》中这样说过:“作文是特殊的劳动,是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主体,他们的生活体验审美情趣、心理个性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一般是统一训练,不管大家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层次如何,都得围绕着教师所列的作文题目共同来作文,大多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够“吾手写吾心”,于是便出现了一些无病呻吟,千人一面的干瘪文章。它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学生自主命题,少些命题作文”的思想是违背的。
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摒弃形式主义,因为写作是心灵韵律的自然流露,表现形式当然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所以应该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把题目定死了,学生就很难自由地表露心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丑小鸭》是学生很小就读过的童话,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曾插上梦幻的翅膀。长大了再读,他们是那么想再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纸和笔让心灵再次飞翔起来,我对他们的作文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和丑小鸭有关就行。文章交上来后,单从题目看就精彩纷呈:《丑小鸭与我》、《成长的烦恼》、《恒久的梦想》、《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再欣赏内容,学生的真情撞击着我的心灵。
但是不可否认,在各类考试中,包括决定学生命运的中高考中,命题作文类型仍然回避不了。但是,如果不放松命题的束缚,学生的习作就不可能别开生面,一直保持命题作文的僵化形式,必然堵塞学生的创作主动性,扼杀作文的生机与活力。
古语说得好:“教人未思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只有明白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生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文章不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陈炳文.《语文教育论》.
[3]钟传口.《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