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卓尼玛仁波切:重建禅古寺是我的福报

    呼东方

    

    

    

    2010年年底,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半年之后,《新西部》派遣记者前往玉树采访震后重建情况,随后推出特别策划《玉树的冬天》。

    五年过去了,玉树震后重建已全面收官。2013年11月1日,经民政部批复,玉树撤县设市,成为中国三江源地区人口最稠密、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

    在玉树地震中,位于震中结古镇禅古村的禅古寺完全被毁。作为禅古寺住持,第九世洛卓尼玛仁波切亲自参与并见证了禅古寺重建四度选址、终获圆满的繁复曲折的过程。

    福报,在佛教教义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洛卓尼玛仁波切认为:只要我们种下好的因,才会有好的福报。

    禅古寺的重建,也是整个玉树灾后重建和民众内心修复过程的一个缩影。

    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后的三个小时中,洛卓尼玛仁波切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连发了两条消息,他在为遇难群众祈祷的同时,也告诉大家,“我们在尼泊尔的禅古新寺没有受损,只是旧的禅古寺有了很多裂缝”。

    这样的大灾难,洛卓尼玛仁波切感同身受。五年前,即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大地震,他住持的位于玉树市结古镇禅古村的禅古寺受到严重损毁。从那以后,他心中只有一个宏愿:重建禅古寺。

    突降天灾

    4月23日,快到正午时分,洛卓尼玛仁波切在几个人的簇拥下,走进青海宾馆的大厅。此前,他被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做十多天的牵引治疗。

    通常上午的治疗结束后,洛卓尼玛仁波切就来到这个宾馆的茶舍,会见约访的客人。

    与2010年地震时相比较,现在的洛卓尼玛仁波切明显清减了许多。“大夫说我的病是劳累过度造成的”,但他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病因是来自重建寺院。

    2010年4月14日一大早,受邀在马来西亚弘法的洛卓尼玛仁波切突然接到寺庙一位弟子的电话:玉树地震了。此后,他就与寺庙彻底失去了联系。

    等到他再打通电话,已是上午的十点。“我弟弟尼玛哭着说,整个玉树都毁了,死了很多人。地震的震中就在结古镇。我问寺院怎么样,他说电话打不通,寺院山下的水库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洛卓尼玛仁波切心急如焚,他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才总算与寺院的成林巴松堪布取得联系。成林巴松堪布告诉他,寺院的佛堂、佛学院、护法殿、闭关中心、僧舍、养老院全都塌了。“当时已经确认有7位僧人遇难,还有很多人埋在废墟中。”洛卓尼玛仁波切回忆说。

    洛卓尼玛仁波切当即取消所有行程,订了第二天从尼泊尔经成都飞回西宁的机票。同行的喇嘛已经有人得知家人遇难,一路上沉浸在悲痛之中。回到西宁时,寺院的几位喇嘛已被送到省城的医院。受伤喇嘛一见到洛卓尼玛仁波切,都痛哭起来。

    “当时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回去,害怕我回去后有个三长两短,他们的依靠就彻底塌掉了。”洛卓尼玛仁波切说,“只有我明白,在灾区两座寺院的僧尼、附近的信徒和村民们正在期盼什么。”

    驱车回玉树的800多公里的路上,他们碰到很多从玉树逃出来的人。洛卓尼玛仁波切不停地向人们打听禅古寺的情况。在一个小饭店,他遇到一位喇嘛自称去过禅古寺,见到佛学院里有很多喇嘛遇难。陆续还有人告诉他,寺庙喇嘛遇难的更多。甚至有人说,禅古寺只活下来4个人。

    从西宁返回玉树的路,洛卓尼玛仁波切不知走了多少回,可这一天,这条路给洛卓尼玛仁波切的感觉是那么遥远,仿佛没有尽头。他觉得自己浑身发冷,如坠入绝境一般。

    4月17日,天还没完全亮,洛卓尼玛仁波切就站到了寺院的废墟旁。若在往日,寺院里已经开始人来人往,260多位喇嘛都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可这天,他只能看到零星的几个喇嘛站在废墟上收捡着被压在尘土里的经书和物器。大家看到他,都哭着向他跑过来。

    23个喇嘛遇难,66个喇嘛重伤,养老院6位老人遇难,这些数字,撕扯着洛卓尼玛仁波切的心。但是,站在跟前的喇嘛,还有那么多的信众,都需要抚慰,生活还要继续,洛卓尼玛仁波切没有时间难受,很多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帐篷寺院

    2015年4月14日夜,著名媒体人杨锦麟更新了一条微博:“青海玉树地震过去五年了。新的禅古寺主体建筑已经落成,想起五年前和洛卓尼玛仁波切一起到海拔5200米的上拉秀草原,给灾民送赈灾物资,想起四年前再去玉树,瞻仰秋英杰仁波切真身的情形,想起上师赠送我的宝瓶,日子过的真快……”

    时间回到2010年4月17日。洛卓尼玛仁波切一回到寺院,就开始处理寺院的事情。“要接待领导,接受媒体的采访,还要接待来自各地关心我们的客人。我还要给往生者(遇难者)念经,以佛法开导村民和寺院的喇嘛。”洛卓尼玛仁波切回忆说。

    遇难的僧人和村民的遗体都停放在帐篷里,按照藏民的丧葬习惯,根本无法立即处理完那么多的遗体。面对来自果洛医生的焦虑,洛卓尼玛仁波切将村民召集在一起,说明情况,取得了众生理解。

    葬礼是在4月19日举行的。在天葬台前,洛卓尼玛仁波切率领众僧为土葬的村民和火葬的僧人们诵经。“我为在场的人们讲了许多道理,并对他们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与我们一起承担痛苦的所有人。”

    震后几天余震不断,洛卓尼玛仁波切和寺院里的几位尊者商议,决定为僧人找个临时安置点。最终,他们在距离文成公主庙不远的巴塘草原上搭起了帐蓬。不过,帐蓬只够僧人居住,搜救出来的文物和发放的物资都无处存放,更谈不上有念经的房子、教室以及办公室。

    “恰好,援救我们的二炮抢险部队的一位政委和几位领导来寺院看望僧众,主动提出帮助我们。”五年后,洛卓尼玛仁波切提及此事,依然是一种感激的神情:“他们给僧侣们捐建了16间活动板房,还专门从西宁订做了五顶大帐蓬,专供僧人们做法事活动,又给小喇嘛捐赠了五顶小帐蓬。”

    2010年4月25日,是禅古寺僧众搬迁的日子,当时风雪交加,穿红衣的喇嘛和穿绿衣的军人在大雪中齐心协力运送佛像和经书。地震十四天后,巴塘草原上出现了一个由近百顶蓝色和绿色救灾帐蓬围成的一个圆形的“帐蓬寺院”。高耸的嘛呢经幡下,是三座巨型帐蓬组成的“大经堂”。僧人们居住的帐蓬,紧紧地把佛像、经书和文物保护在内。一排板房,整齐地排列在帐蓬的最外层。

    “帐蓬寺院的规划、布局、搭建都是由军人完成的。”洛卓尼玛仁波切说。

    四度选址

    “寺院重建工作开始了,但我们的僧众大都是从牧区来的,不精通汉语,所以每件事我都必须亲自参与。”洛卓尼玛仁波切笑着说:“小到一块砖,一袋泥沙石,大到选址、设计、预算,以及参加各种政府会议。有时为了盖一个章,我也同普通人一样站在风雪中从早等到晚。”

    禅古寺是附近藏民们的精神支柱。地震后,很多老人都惶恐地问洛卓尼玛仁波切:仁波切,寺院塌了,以后我们怎么办啊?这让他感觉到:“没有比重建寺院更为迫切更为重要的事情了。不仅我们寺院的喇嘛和村民着急,内地和海外的弟子、信徒们也在盼着寺院能早日重建。”

    重建禅古寺,首当其冲是选址。

    “灾后不久,我们收到政府发来的通知,要我们对整个寺院的文物及建筑物受损情况做一个估价报告。寺院的僧人们听到后都很兴奋,大家觉得禅古寺的重建指日可待了。”但没过多久,当地政府就通知寺院:新的禅古寺不能在原址上重建。这个消息,在禅古村村民和寺庙僧人中一下子炸开了锅。

    禅古寺原址是藏传佛教圣地,相传是阿弥陀佛、龙树菩萨化现加持之地,因而在佛教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听到消息,我们都心急如焚。我和四个寺管会的喇嘛立刻去政府询问原因。”

    但是,听了政府和专家的解释,洛卓尼玛仁波切不得不接受现实。此次地震的破裂带刚好穿过禅古寺,如果在原址重建,僧侣和寺院的安全是无法保证的。

    “每天都有许多人轮番来问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在原址上重建寺院?”当大家得知真相,都大哭起来,他们不舍得让禅古寺离开禅古村,可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寺院选址,先后经历了大约半年的时间。

    “第一次我们选中了一个叫扎西提的地方。从我们藏传佛教的风水学来看,这是块风水宝地,而且还有利于信众间互相交流和团结。”洛卓尼玛仁波切说,“但政府回复寺院,这里位于城镇,如果寺院重建在此,人口数量将难以控制。”

    禅古村四社在谢西滩有一块地,重建寺院也比较理想,而且寺院在那里还有20多亩的土地。政府部门经过考察,也同意在此重建禅古寺,并给寺院批了70亩土地。

    哪料想,奠基仪式后,重建新址附近的其他寺庙和村民提出反对的声音,而且态度非常坚决。玉树县政府和宗教局不得不作出决定,停止重建,重新选址。

    第四次选址已是当年10月份,最终选定的地址,是位于巴塘乡铁力角村二社文成公主庙沟口的本达。11月,禅古寺重建再次得到玉树州政府同意的批复。

    2011年4月17日10时30分,禅古寺两百多名僧人齐声诵经。在法号声中,洛卓尼玛仁波切和青海省常务副省长共同铲起了泥土,为新的禅古寺奠下基石。

    转世灵童

    洛卓尼玛仁波切说话很特别。因为对汉语的字词表述还略显生疏,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他时不时会不自觉地用反诘的语气征询对方:“怎么说来着?”

    他说,他现在有两个心愿,其中一个就是学好汉语。去医院治疗时,他随身带着一本凯伦·阿姆斯特朗的《佛陀》,书中有很多汉语的词句,他都用笔圈了起来。“有看不懂的我就请教旁边的人。问到男士,他们都会解释给我。但问到女士,她们有的就会觉得我是在搭讪,很防备。”洛卓尼玛仁波切温和地笑着说。

    新建的禅古寺占地70多亩,与原禅古寺大小差不多,国家总计投资4000万元。据洛卓尼玛仁波切介绍,国家项目只负责重建大雄宝殿、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等公共设施。“而我们藏传佛教寺院还要有坛城、佛堂、画廊、佛学院、闭关中心等等,整个建设估算下来大约需要资金1.2亿元,除了国家的投入,其余的主要靠信徒的募捐,其中大部分来自海外禅古寺三位仁波切的资助。”

    在禅古寺重建过程中,洛卓尼玛仁波切曾带着寺院的老喇嘛和寺管们去藏区几个古老的寺院参观考察,请教不懂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本书《废墟中的菩提》,详尽地记录了禅古寺的重建过程,并请杨锦麟写了序。

    对于藏民和众僧灾后心理的康复,洛卓尼玛仁波切以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为例做了对比。“汶川地震后,志愿者们对灾民的心理重建起了很好的作用。玉树地震后,也来了很多心理医生和相关志愿者,可发现他们在玉树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灾民们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很少有人自杀或者出现心理问题。”

    洛卓尼玛仁波切解释说,“玉树人的坚强,来自强大的精神支撑力,这种支撑力就是我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独立制片人仁青吉计划做一个关于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系列专题片,她将洛卓尼玛仁波切列为藏传佛教白教的代表性人物。

    “作为转世灵童,你身上有什么灵异的现象发生?”仁青吉问洛卓尼玛仁波切。洛卓尼玛仁波切却温和地笑着坦言,他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认定为是活佛转世者。

    1983年之前,结古镇禅古村的扎西旦周与村子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放牛之余,还得帮父母做些其他农活。可到了1983年,19岁的扎西旦周对父母说,想出家修行。当时的禅古寺已经沦为村民们的居所,破烂不堪,只有文成公主庙里还有9位老喇嘛,于是父母就把他送到了文成公主庙。

    不久,国家批准禅古寺重建,扎西旦周被寺院送到了四川德格接受戒律。第二年,扎西旦周的一位舅舅和恩师第九世创古仁波切从尼泊尔回到青海。“我提出想去尼泊尔和印度学习佛法,他们很高兴,就带我出了国。”在尼泊尔的禅古寺,洛卓尼玛仁波切开始学习噶举派所有的功课,“包括手印、作食子朵玛、灌顶口传、禅修、佛教经论及传承的法教。”此后,他又被选派到尼泊尔和印度的寺庙学习了六年佛法。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宗教信仰政策的逐渐恢复,禅古寺的老喇嘛都急于找到转世的洛卓尼玛仁波切。恰在此时,禅古寺邀请十二世大司徒仁波切到青海,寺庙的老喇嘛请大司徒仁波切帮忙,大司徒仁波切却对他们说,不要着急,洛卓尼玛仁波切已经在禅古寺里。

    大司徒仁波切所说的洛卓尼玛仁波切,就是扎西旦周。1992年,扎西旦周被认定为转世者,主持禅古寺的所有事务。

    1999年,青海省政府正式批准认证扎西旦周为第九世的洛卓尼玛仁波切,并在禅古寺举行隆重的升座典礼。随后他被送往北京学习佛教理论。2001年毕业回到禅古寺后,就开始致力于禅古寺的修复。

    佛法是改变命运的教育

    自2013年11月7日之后,洛卓尼玛仁波切的新浪微博再无更新。问及此事,他对自己丢失了微博也觉得很遗憾。“换了新手机后,再没办法进去。”

    这个微博账号是洛卓尼玛仁波切的一位北京朋友在2010年年底帮他注册的。在三年时间里,他发了476条微博,就拥有了近3万的粉丝。

    2013年3月10日,洛卓尼玛仁波切发微博:“我们的图书馆三天开一次,每次都能完善一点,虽然不多,但我们在一步一步慢慢地好起来。人们借阅的兴趣也是一样,慢慢培养,我们会越来越好。”这是洛卓尼玛仁波切第二次为禅古寺修建图书馆了。

    从1990年代初开始,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洛卓尼玛仁波切利用自己在海内外宗教界的影响,不断地为修复禅古寺筹集资金。到2010年玉树地震前,禅古寺院逐渐按着他的规划修复起来,并成为玉树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寺院之一。谁知,禅古寺刚刚修复起来,就被一场地震全部毁掉了。

    如今,新的禅古寺历时五年,又重建起来,寺院的主体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我们的造药中心已经能简单地生产几种药品了。”洛卓尼玛仁波切对这一点非常满意。

    在洛卓尼玛仁波切看来,能重建禅古寺,也是一种福报。他说,“只要我们种下好的因,才会有好的福报。”

    如今,在距离旧寺原址20多公里的地方,一座囊括了洛卓尼玛仁波切所有心愿的新禅古寺已昂然屹立在众生面前。

    “今年8月15日,新的禅古寺就要开馆了。”洛卓尼玛仁波切满怀期待地说。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

  • 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

    【摘 要】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显著地阻碍了经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