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暴力镜头 塑造绿色荧屏
周晓红
摘 要:审美理想,是人们向往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只有从儿童时代就培养起高尚的审美理想,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才能创造美的生活。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社会文化媚俗化泛滥的时代,作为儿童电视节目的从业者,拒绝暴力镜头,塑造绿色荧屏,给广大儿童提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和审美需求的电视节目,已是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儿童电视节目;审美理想;儿童媒介环境
2016年9月,网络上一段长达2分41秒的临沂沂水15岁少年打人抢钱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画面中这位15岁少年一边打一边叫嚷着“我打电话好使吧?我是龙哥,我怕谁啊!”连扇了这位13岁学生100个耳光,后来又连踢2脚,导致受害人口部出血。而这段视频恰恰就是这位自称“龙哥”的打人者自拍的。这位画面中洋洋得意的龙哥后来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1 新媒体盛行,儿童电视节目更呼唤传播中的审美理想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快速便捷的时代,网络上类似这样的校园暴力欺凌、敲诈勒索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施暴者的身份原本都是应该在校园里面好好读书的未成年人,部分案件中未成年人的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令人惋惜痛恨,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未成年人检查工作30年的有关情况。据悉,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1。面对这样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一起起案件中有如此之多的少男少女们崇拜向往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社会大哥”、“大姐大”,作为一名少儿节目编导,面对大众媚俗流行文化泛滥的时代环境,梳理一下我们国内目前播出的各种儿童电视节目,真的不禁要多反问思考下,我们的儿童电视节目给广大少年儿童传播的节目内容是否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引领儿童树立高尚正能量的审美理想方面做得如何,如何完善进步这个光荣使命呢?
审美理想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象存在和抽象概括高度集中的特殊形态。审美理想在审美意识中处于最高层次的审美范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指导着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2。因此对于儿童来说,从小树立真善美的审美理想,用高尚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动力来导引实践活动,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自我完善规范,不断奋斗拼搏前进。
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我的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3。正是有着高尚的审美理想,鼓舞着伟大的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潜心研究,创造美的生活的。
2 目前国内儿童电视节目现状:动画霸屏,暴力充斥
纵观目前儿童电视节目,无论是央视少儿频道还是各省市级少儿地面频道来说,儿童电视节目的类别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科教类的、综艺类的、益智游戏类的、动画片和儿童剧、真人秀等几大类,但是从播出量来统计的话,动画片几乎占据了儿童电视节目播出总量的一半以上。动画片的发展从1892年开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动画技术不断发展的辅助下,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水平。这种动起来的艺术,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绚彩斑斓的画面,对于生活经验和行为能力有限的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魔力。鲜活生动的卡通造型,未知领域的探索学习,真实情感的体验共鸣,视听一体的艺术特色,极度丰富地满足了儿童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但是随着动画艺术的全球发展,中国动画的发展受到日本、美国动画片的很大的影响,动画内容种不乏充斥各种暴力动作和语言。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理论,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就像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他自身的经验认知判断非常有局限,因此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低幼儿童,因为其年龄心理特征,更是难以区分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区别,对于动画片中出现的暴力动作和粗俗语言更加容易模仿和应用。有一次,我四岁的儿子在公园玩耍,路过一棵大树的时候,就上前一个劲的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我在砍树啊,而且很开心的样子。当时很惊讶的我并没有去多责备他,更多的是对自己作为孩子监护人失责的反思。因为那几天孩子幼儿园放学回来,我还有事情要忙,我就让他自己看电视,正好播出动画片《熊出没》,那个以砍树为己任的光头强竟然给孩子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他很开心地去模仿砍樹这一行为。那么,在中国,经常忙的没时间,把孩子丢给电视摇控器的家长又有多少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61年就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波波玩偶实验,专门研究电视暴力与儿童行为关系的一个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暴力场面,都有很强的示范教导作用,都能促使儿童产生模仿行为,并且还能创造性的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攻击。另外一部国产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郎》,也是收视率极高。在这两部动画片中狼们和熊们的暴力行为数不胜数,打、撞、烤、淹、熏、电,用汽枪射,用绳子吊,用车碾压等等。2013年4月,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三个小学生模仿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郎》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的游戏,结果其中两个孩子被严重烧伤,年龄只有七岁多4。还有5岁孩子模仿红太狼,拿着平底锅玩具见人就打,见物砸物;4岁男孩模仿动画片中的英雄奥特曼,从8楼家中一跃而下当飞人,结果身负重伤,险些丧命。
而在沂水龙哥打人自拍这段视频中,如果仔细注意这位15岁少年的神情,不难看出其尊称自己为大哥的自我崇拜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沂水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上,提到违法嫌疑人因寻衅滋事、盗窃、吸毒被多次处理。可以说,这位少年从小到大就是以暴力、恶俗的方式来导引解决现实问题。可以设想,这位来自农村的少年,他童年时候的审美理想培养,终究是暴力恶俗多过正义高尚,而且他暴力打人同时还自称龙哥进行自拍,充分显现了这位少年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而洋洋得意。
3 如何践行提高儿童电视节目的审美趣味
那么作为儿童电视节节目制作者,在大众审美低俗平庸的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做给儿童提高更好的媒介环境,熏陶和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理想呢?
1、严格执行国家广电总局的各种“绿色荧屏”政策
国家广电总局在《未成年人节目监管细则》(讨论稿)中,明文规定了少儿节目的很多注意事项。其中关于“暴力和危险动作”的具体规定长达九项。打架斗殴等动作暴力、谩骂诋毁等语言暴力,以及过于怪异恐怖的反面形象禁止出现,必须含蓄简短表现“死亡”等相关内容,尽可能减少抑郁悲伤等不愉快的画面、声音和文字等等。值得宽慰的是,各个少儿频道从业人员都越来越多注意到了媒介环境的塑造,删减很多暴力动作镜头。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很多暴力语言在动画制作一开始就存在,在节目购入的时候应该还是严格把关,毫不留情封杀一切“打打杀杀”不适合给儿童播放的动画片。另外,播出的节目还有很多标有类似“危险动作,请勿模仿”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幕,让人哭笑不得。我想,这都是媒体从业人员没有从内心真正意识到媒介对于儿童审美理想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监管细则去执行,“拒绝暴力镜头”需要媒介从业人员从思想上进一步加快脚步提高认识和觉悟。
2、丰富儿童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创意
在儿童电视节目创意上,我们要放眼国际儿童频道和优秀节目,取长补短,拒绝动画片“霸屏”,各类节目百花齐放,提供丰富多彩的儿童电视审美艺术。比如美国的尼克频道,PBS频道,英国的BBC频道,日本的NHK教育台,对应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详细的节目分类,制作知识和趣味相结合的“有营养”的节目。比如美国PBS制作的科普探险动画片《万事通戴帽子的猫》,每一集戴帽子的猫和他的朋友会去经历一次科学探险,比如说缩小成蜜蜂大小钻进蜂巢观察蜂蜜的制作。比如美国尼克频道制作的《数学城小兄妹》儿童动画片,以一座虚幻但是充满数学魅力的彩色城市作为背景,将图案、数字和形状的知识融入动画片,帮助孩子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比如英国BBC儿童频道制作的《手工艺启蒙老师Mister Maker》节目,集动作、动画、灵感、创意和突破于一身,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和创意潜能。我想,这些国际优秀节目中的某些元素在国内儿童电视节目中也会出现,但是分量不足,成人色彩太浓,教学道理太重。根本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目前国内的儿童电视节目制作上没有遵循“以儿童为本”来制作节目这个理念。只有尊重儿童的视听审美特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制作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优秀电视节目,将儿童游戏、知识、情感融合,引领儿童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
3、提高儿童电视节目从业者的职业素养
在儿童电视节目具体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前期选题策划,采访拍摄过程,还是最后后期镜头剪辑、字幕、音乐音效,儿童电视节目从业者都要充分遵循儿童美学特征,表达美的视听体验和真善美的情感共鸣,激发儿童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推崇“自然主义教育”和崇尚“自然美”的儿童美育思想。主张通过绘画、音乐、劳动、游戏等艺术教育形式,将儿童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美儿童。我觉得对于当今电子产品充斥儿童生活的环境下,卢梭的这个自然主义美学教育更像是一个忠告。在儿童电视节目中展示自然美学,呼吁儿童回归自然,尊重生命,我认为对于儿童树立高尚审美理想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方式之一。
4、重视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增强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5。儿童因为年龄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分辨的能力差但是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呼吁培养儿童使用媒介的一些良好习惯,比如说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注意用眼,合理分配好时间。其次要提高儿童对于媒介内容的辨别力,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危险的。因此在新媒體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通过儿童电视节目,引导孩子学会解读媒介信息、使用媒介,提高儿童媒介素养,为儿童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提供更有力保障!
对于儿童审美理想的树立,不仅和群体社会环境相关,更加重要的也是和个体家庭环境相关,是一个需要长期熏陶培养的过程。但是对于儿童来说,电视作为其童年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更是让我们儿童电视节目制作者们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使命,提高审美觉悟,制作精良节目,拒绝暴力镜头,塑造绿色荧幕,为儿童审美理想的树立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儿童是未来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只有从小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明才会进步,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高鑫《最高检通报未成年人检查工作30年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正义网,2016年5月27日
[2]王旭晓著,《美学原理》,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2月第1版,第315页
[3]爱因斯坦著,张宣三等编译《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3页
[4]《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0日11版 作者:姚雪青、李健
[5]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科学网,2004年1月12日
摘 要:审美理想,是人们向往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只有从儿童时代就培养起高尚的审美理想,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才能创造美的生活。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社会文化媚俗化泛滥的时代,作为儿童电视节目的从业者,拒绝暴力镜头,塑造绿色荧屏,给广大儿童提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和审美需求的电视节目,已是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儿童电视节目;审美理想;儿童媒介环境
2016年9月,网络上一段长达2分41秒的临沂沂水15岁少年打人抢钱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画面中这位15岁少年一边打一边叫嚷着“我打电话好使吧?我是龙哥,我怕谁啊!”连扇了这位13岁学生100个耳光,后来又连踢2脚,导致受害人口部出血。而这段视频恰恰就是这位自称“龙哥”的打人者自拍的。这位画面中洋洋得意的龙哥后来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1 新媒体盛行,儿童电视节目更呼唤传播中的审美理想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快速便捷的时代,网络上类似这样的校园暴力欺凌、敲诈勒索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施暴者的身份原本都是应该在校园里面好好读书的未成年人,部分案件中未成年人的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令人惋惜痛恨,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未成年人检查工作30年的有关情况。据悉,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1。面对这样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一起起案件中有如此之多的少男少女们崇拜向往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社会大哥”、“大姐大”,作为一名少儿节目编导,面对大众媚俗流行文化泛滥的时代环境,梳理一下我们国内目前播出的各种儿童电视节目,真的不禁要多反问思考下,我们的儿童电视节目给广大少年儿童传播的节目内容是否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引领儿童树立高尚正能量的审美理想方面做得如何,如何完善进步这个光荣使命呢?
审美理想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象存在和抽象概括高度集中的特殊形态。审美理想在审美意识中处于最高层次的审美范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指导着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2。因此对于儿童来说,从小树立真善美的审美理想,用高尚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动力来导引实践活动,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自我完善规范,不断奋斗拼搏前进。
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我的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3。正是有着高尚的审美理想,鼓舞着伟大的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潜心研究,创造美的生活的。
2 目前国内儿童电视节目现状:动画霸屏,暴力充斥
纵观目前儿童电视节目,无论是央视少儿频道还是各省市级少儿地面频道来说,儿童电视节目的类别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科教类的、综艺类的、益智游戏类的、动画片和儿童剧、真人秀等几大类,但是从播出量来统计的话,动画片几乎占据了儿童电视节目播出总量的一半以上。动画片的发展从1892年开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动画技术不断发展的辅助下,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水平。这种动起来的艺术,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绚彩斑斓的画面,对于生活经验和行为能力有限的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魔力。鲜活生动的卡通造型,未知领域的探索学习,真实情感的体验共鸣,视听一体的艺术特色,极度丰富地满足了儿童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但是随着动画艺术的全球发展,中国动画的发展受到日本、美国动画片的很大的影响,动画内容种不乏充斥各种暴力动作和语言。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理论,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就像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他自身的经验认知判断非常有局限,因此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低幼儿童,因为其年龄心理特征,更是难以区分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区别,对于动画片中出现的暴力动作和粗俗语言更加容易模仿和应用。有一次,我四岁的儿子在公园玩耍,路过一棵大树的时候,就上前一个劲的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我在砍树啊,而且很开心的样子。当时很惊讶的我并没有去多责备他,更多的是对自己作为孩子监护人失责的反思。因为那几天孩子幼儿园放学回来,我还有事情要忙,我就让他自己看电视,正好播出动画片《熊出没》,那个以砍树为己任的光头强竟然给孩子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他很开心地去模仿砍樹这一行为。那么,在中国,经常忙的没时间,把孩子丢给电视摇控器的家长又有多少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61年就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波波玩偶实验,专门研究电视暴力与儿童行为关系的一个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暴力场面,都有很强的示范教导作用,都能促使儿童产生模仿行为,并且还能创造性的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攻击。另外一部国产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郎》,也是收视率极高。在这两部动画片中狼们和熊们的暴力行为数不胜数,打、撞、烤、淹、熏、电,用汽枪射,用绳子吊,用车碾压等等。2013年4月,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三个小学生模仿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郎》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的游戏,结果其中两个孩子被严重烧伤,年龄只有七岁多4。还有5岁孩子模仿红太狼,拿着平底锅玩具见人就打,见物砸物;4岁男孩模仿动画片中的英雄奥特曼,从8楼家中一跃而下当飞人,结果身负重伤,险些丧命。
而在沂水龙哥打人自拍这段视频中,如果仔细注意这位15岁少年的神情,不难看出其尊称自己为大哥的自我崇拜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沂水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上,提到违法嫌疑人因寻衅滋事、盗窃、吸毒被多次处理。可以说,这位少年从小到大就是以暴力、恶俗的方式来导引解决现实问题。可以设想,这位来自农村的少年,他童年时候的审美理想培养,终究是暴力恶俗多过正义高尚,而且他暴力打人同时还自称龙哥进行自拍,充分显现了这位少年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而洋洋得意。
3 如何践行提高儿童电视节目的审美趣味
那么作为儿童电视节节目制作者,在大众审美低俗平庸的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做给儿童提高更好的媒介环境,熏陶和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理想呢?
1、严格执行国家广电总局的各种“绿色荧屏”政策
国家广电总局在《未成年人节目监管细则》(讨论稿)中,明文规定了少儿节目的很多注意事项。其中关于“暴力和危险动作”的具体规定长达九项。打架斗殴等动作暴力、谩骂诋毁等语言暴力,以及过于怪异恐怖的反面形象禁止出现,必须含蓄简短表现“死亡”等相关内容,尽可能减少抑郁悲伤等不愉快的画面、声音和文字等等。值得宽慰的是,各个少儿频道从业人员都越来越多注意到了媒介环境的塑造,删减很多暴力动作镜头。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很多暴力语言在动画制作一开始就存在,在节目购入的时候应该还是严格把关,毫不留情封杀一切“打打杀杀”不适合给儿童播放的动画片。另外,播出的节目还有很多标有类似“危险动作,请勿模仿”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幕,让人哭笑不得。我想,这都是媒体从业人员没有从内心真正意识到媒介对于儿童审美理想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监管细则去执行,“拒绝暴力镜头”需要媒介从业人员从思想上进一步加快脚步提高认识和觉悟。
2、丰富儿童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创意
在儿童电视节目创意上,我们要放眼国际儿童频道和优秀节目,取长补短,拒绝动画片“霸屏”,各类节目百花齐放,提供丰富多彩的儿童电视审美艺术。比如美国的尼克频道,PBS频道,英国的BBC频道,日本的NHK教育台,对应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详细的节目分类,制作知识和趣味相结合的“有营养”的节目。比如美国PBS制作的科普探险动画片《万事通戴帽子的猫》,每一集戴帽子的猫和他的朋友会去经历一次科学探险,比如说缩小成蜜蜂大小钻进蜂巢观察蜂蜜的制作。比如美国尼克频道制作的《数学城小兄妹》儿童动画片,以一座虚幻但是充满数学魅力的彩色城市作为背景,将图案、数字和形状的知识融入动画片,帮助孩子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比如英国BBC儿童频道制作的《手工艺启蒙老师Mister Maker》节目,集动作、动画、灵感、创意和突破于一身,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和创意潜能。我想,这些国际优秀节目中的某些元素在国内儿童电视节目中也会出现,但是分量不足,成人色彩太浓,教学道理太重。根本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目前国内的儿童电视节目制作上没有遵循“以儿童为本”来制作节目这个理念。只有尊重儿童的视听审美特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制作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优秀电视节目,将儿童游戏、知识、情感融合,引领儿童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
3、提高儿童电视节目从业者的职业素养
在儿童电视节目具体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前期选题策划,采访拍摄过程,还是最后后期镜头剪辑、字幕、音乐音效,儿童电视节目从业者都要充分遵循儿童美学特征,表达美的视听体验和真善美的情感共鸣,激发儿童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推崇“自然主义教育”和崇尚“自然美”的儿童美育思想。主张通过绘画、音乐、劳动、游戏等艺术教育形式,将儿童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美儿童。我觉得对于当今电子产品充斥儿童生活的环境下,卢梭的这个自然主义美学教育更像是一个忠告。在儿童电视节目中展示自然美学,呼吁儿童回归自然,尊重生命,我认为对于儿童树立高尚审美理想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方式之一。
4、重视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增强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5。儿童因为年龄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分辨的能力差但是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呼吁培养儿童使用媒介的一些良好习惯,比如说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注意用眼,合理分配好时间。其次要提高儿童对于媒介内容的辨别力,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危险的。因此在新媒體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通过儿童电视节目,引导孩子学会解读媒介信息、使用媒介,提高儿童媒介素养,为儿童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提供更有力保障!
对于儿童审美理想的树立,不仅和群体社会环境相关,更加重要的也是和个体家庭环境相关,是一个需要长期熏陶培养的过程。但是对于儿童来说,电视作为其童年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更是让我们儿童电视节目制作者们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使命,提高审美觉悟,制作精良节目,拒绝暴力镜头,塑造绿色荧幕,为儿童审美理想的树立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儿童是未来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只有从小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明才会进步,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高鑫《最高检通报未成年人检查工作30年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正义网,2016年5月27日
[2]王旭晓著,《美学原理》,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2月第1版,第315页
[3]爱因斯坦著,张宣三等编译《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3页
[4]《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0日11版 作者:姚雪青、李健
[5]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科学网,2004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