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途径

    [提 要]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指引和动力,两者的融合具有时代的必然性。以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与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探究两者融合的途径,以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融合途径

    [作者简介]刘婷婷(1986—),女,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 33000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日益进步,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注入时代的内容,创造崭新的工作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就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途径进行探究,以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制度、经营作风、文化环境等。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继承性、相融性、人本性、整体性、创新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概念,主要是指党和政府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宣传、动员、教育等一系列方式对人民群众实施引导和促进的科学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严密的科学性、具体对象的针对性、处理问题方法的灵活性、教育过程的连续性等特点。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两者的一致性构成相互渗透和促进的作用,差异性说明两者各有其特殊意义, 不可偏废, 不能简单相互替代。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 1.目标的一致性。两者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企业文化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把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调动企业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2.理念的一致性。两者的理念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通过思想文化认同的巨大力量来实现经济和人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价值取向的群体意识,旨在通过激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约束的作用,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以教育个人为视角,培养人的世界观,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人。

    3.对象的一致性。两者都是通过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来开展工作,注重情感、意识上的交流,本着尊重客观事实,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企业文化是通过意识形态引导来影响和塑造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企业员工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心理辅导方法来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思想、情绪和行为问题。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

    1.范畴不同。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学家在对当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与文化学理论的综合研究和探索中,对日本企业管理经验总结中提出的,因此其本质应归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学科。思想政治工作是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党的政治工作在企业里的延伸,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因此其本质应归于政治文化的范畴,属于政治科学的学科。

    2.性质不同。企业文化是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所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着眼于企业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长期铸就的,具有独特性。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全党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针对企业各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适合于每个企业,具有普遍性。

    3.内容交叉。企业文化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涉及的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内核的精神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系最为紧密,可实现较为全面的融合,而企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则立足于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通之处发挥其融合载体功能,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途径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融合应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秉心,以人为本为恒心,以员工素质为重心,培育企業整体文化,巩固思想政治地位。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首先,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应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全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以及荣辱观的学习,完善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次,要重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发展企业文化个性,培育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工作精神。企业价值观能够帮助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的核心力量。通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员工的头脑,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塑造企业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关键,它既能帮助企业员工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企业环境氛围。

    (二)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企业要发展,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推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主线,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增强企业经营创效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发展。其次,要重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作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软硬实力。再则,可以通过企业产品等物质载体来展现企业内在思想文化理念,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推进规范的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应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相关理念。通过在制度中渗透企业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不仅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意识,还可以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自觉遵守,以实现制度化管理向企业文化管理的转变。企业制度在设计和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环境保护等理念,同时让企业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真正参与进去,广泛征求员工意见,以保障企业文化各项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软管理”的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效果。

    (四)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思想,明确员工的主体地位。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关心人和发展人。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幸福有效结合起来,把企业管理效率与员工的兴趣、爱好、感情、理想结合起来,能够对企业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企业员工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使命感”,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向心力,使员工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思想意识和企业精神,同时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质,通过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来助推企业发展。

    (五)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企业应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强大的武器,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员工持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还要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协调好企业与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中华传统美德,通过不断创新的学习方法和形式来提升员工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以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的融合不仅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共同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郑祖泉.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异及相互关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2).

    [3]杨宏伟,纪超凡.对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1).

    [责任编辑:朱晨光]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事实孤儿

    邢麾旻事实孤儿,是一个尚未被社会广泛知晓的群体。他们往往是父母一方死亡、失踪或患有精神病、重残等,另一方未履行监护照料义务一年以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