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班刊·互联网

    王增光

    

    一、构建作品展示台,提高写作兴趣,解决“不愿写”

    (一)创建班刊,互评交流

    展示学生习作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不可少也不能少的一部分。

    文字的表达是美好的,孩子原本是有着强烈的文字表达欲的。习作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当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写出来交给家长或老师时,却在很多时候被当作练习或作业。这是一种对写作的不尊重。这种不尊重一旦成立,写作的严肃性、神圣性和幸福感也就会从学生心灵深处一点一滴地分离、抽去、剥落。写作不是作业,是学生对诗意人生的追求;是学生对蓝天、大海的向往;是学生所见、所思、所感的真情流露。写作的目的是与人交流,是获取更多人的关注与品评。若一味地强调写作的工具性、作业性,长而久之,在学生的心中,写作的自卑感会越来越强烈,心灵也便变得不再阳光。

    作家最大的欣慰是读者对他的作品表示赞许,学生亦如此。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当一个东西能够给人带来莫大荣誉的时候,人就会努力地去追求它。顺着这个角度出发,当写作带给学生荣耀的时候,学生就会想写、要写。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要求。一言以蔽之,写作的目的是交流,是互为品评。

    创建班刊,尊重学生写作,由班级学生动手筛选、修改、录入、核对、投稿。选稿时,采用不同的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要求给予展评,从而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写作心理,将写作神圣化,将一行行稚嫩真实的语句变成铅字。鼓励和认可是写作价值的神圣体现,是解决学生不愿写、不想写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网络平台,圈取更多“粉丝”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为使家长这一在学生写作成长中的核心成员参与进来,笔者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邀请家长通过手机、电脑“拜读”学生大作。家长“拜读”后的点赞、留言、转发,让学生感受到了作家的待遇,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于是,每周的习作品评课上,学生们除了关注同学对自己作品的品评外,便是关注作品的点击量、留言量。班刊、互联网平台直指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投稿、品评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网友孙思超评论:曾辉,看了你写的作文,感触良多,心里就一个大大的“赞”。你能把家乡描绘得如此生动和真实,想必这与你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密切相关。希望你继续努力,多读书,勤思考,拿出更棒的作品!

    网友Jacinda留言:读着黄可铭小朋友的《饺子风波》,一只只像太阳、像花朵的饺子似乎就出现在眼前,活灵活现,而其描写的心理活动更是充分展现了幼童的活泼可爱,那一晚的每一幕似乎都跃然纸上,真的百读不厌呢!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网友奋斗无止境留言:一场运动会不仅培养了一个个运动细胞还培育出一个个作家细胞,每个同学的作文都很生动、精彩、感人。每个小作家都棒棒的。大作家增光老师功不可没。

    试想一下,若上述留言是写给你的,当你读到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每当笔者打开电脑,通过大屏幕让孩子们欣赏网友们的留言时,孩子们便瞪大眼睛,挤着脑袋往前蹭。一句句赞许的话语,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句句对学生健康成长充满憧憬的话语,让写作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学生在春风荡漾般的暖阳下感受作家的成功与喜悦。在学生的写作路上,这是化学生“不愿写,不想写”为“我愿写,我要写”的试剂。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动力。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尤其是开放性的写作指引,笔者在筹建班刊之初便制定了“投稿有奖”的激励机制。成功投稿一次奖励校园摄影,互联网平台与班刊同期发布,享受作家待遇;累计投稿五次升级为“星级作家”;累计投稿十次升级为“白金作家”;累计投稿十五次升级为“钻石作家”……以“激励机制”为导向,从情感关切、写作指导、信息传递和正性评价鼓励学生,成就学生。

    这一机制实施以来收效显著,大部分学生从“不愿写,不想写”转为“我愿写,我要写”。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机制,投稿书写工整美观,语句基本都能达到通顺,别字、错字也较之前少了很多。为了激发学生长久的写作兴趣,笔者还规定“星级作家”“白金作家”“钻石作家”每学期可到老师家里做客一次,品尝老师的厨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道菜。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激励要长期坚持,对于得不到关注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合力成就学生,给予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链接习作见刊的喜悦,以免他们泄气。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给予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写作,构建学生写作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营造浓厚的写作投稿氛围是学生由“被动写作”转为“主动写作”的不二法门。

    二、复活感性生命,联结生活实际,解决“写什么”

    (一)定格生活感动,放大生活体验

    营造写作情感场,挖掘写作灵感,让学生复活感性生命,用直观审美的方式去对接世界,對接人生。如何唤醒学生心灵,让学生遨游在多彩的校园生活里,遨游在典雅有趣的文辞间,是解决写作“写什么”的关键所在。

    对此,笔者常以学生的心理年龄与他们对话,通过夸张的语言对白放大、细化他们每天的生活体验,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发思考,深化情感,以情行文;鼓励他们将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一字一字地描述出来。通过日常实践,学生逐渐摸索出“文以载道”之思:“以事明理”——通过对一件事的回忆、描述,进而总结思考获得智慧;“以人见性”——通过对一个或几个人物的形态、语言、动作的描述,解析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景抒情”——通过对一处景物的描述,抒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如此一来,孩子在习作前便养成了从回忆、思考、对话到习作的内化过程。

    “悟”,吾之心。“悟”,创新之源泉,思想境界提高之试剂。直面现实,审视生活,分析判断,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通过思考、总结、联想来体悟至真。如梁芷煜同学通过对一次考试成绩的思考,在作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次,王老师问我:“你很优秀,请问,你优秀在哪里?”我想了好一会儿,说:“每节课我都比别人多学一点,一年下来我就能比别人多学很多知识。”

    这是一个不到9岁的女孩通过对一次测试成绩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当笔者听到这句话时,不由自主地为她竖起了大拇指。顺势利导,当即请她将刚才说的话记下来。“以事明理”,将所思所得写下来。

    再看学生刘津君在写作中对爸爸工作形态的描写:

    早上,爸爸7点起床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下班,这都是为了我和弟弟上学。星期六和星期日爸爸也会工作,我都是去厂里做作业的。

    笔者对刘津君同学性格的定位是不爱讲话,找她聊天谈心,能打开她心灵的也只有谈她的父母。印象中的几次聊天,她都会有意无意地说爸爸工作很忙。见此,便问她:“你爸爸很忙,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么忙?能和我说说吗?”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她给出了两个答案。因势利导,请她记下来。于是,便有了上面字字传情、句句含恩的文字。“以人见性”,一位为家庭奔忙的父亲真实地印在了纸上。

    再看学生谢斯琪由“家乡”主题板报而发出的对家乡宁德硖门的赞美之情吧!

    老家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叫太姥山。在那里可以看到像棉花似的云朵,可以看到蓝得透明的大海。如果你在半山腰,你定会看到一座寺庙。远远望去,寺庙像镶嵌在绿毯上的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美极了。

    现今的孩子大多因父母工作而随迁,对“家乡”的理解非常模糊,于是,笔者便安排孩子找父母谈话,通过互联网资源了解家乡。“以景抒情”,便有了谢斯琪这篇赞美家乡的太姥山的习作。

    从上述事例中,不难看出梁芷煜、刘津君、谢斯琪同学通过对话,将所见所闻进行思考、梳理,得出“珍惜时间”“爸爸忙于工作是对我们的爱”“美丽的家乡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珍惜它”的生命感悟。这份感悟是教师课堂灌输多少也不能有的效果。

    (二)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写作如生活,像聊天一般,人人可为,非作家专利,非文人专利,更非个别人专利。事实却是学生最畏惧的是习作,习作也成为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语文教师如何“打虎上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此问题,笔者从启动学生写作自信系统入手,变写作为言语实践,变习作教学为学生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过程中放飞联想翅膀,在自由写作中获得生命感动,内化写作动力,使写作成为孩子的生活需要。

    如学生黄之瑀通过对一次餐后活动的对话描述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其点赞。

    自由活动时间,我找黄铭彦一起玩。

    “我们玩火影如何?”

    “没问题,一起玩,反正一班那群人不在。”

    “好的。”我说,“挑选人物,你先。”

    他興高采烈地说:“我选波风水门!”

    我心想:“他选了这个人物。我也要选强一点的人物。”

    他不耐烦地说:“快点,你要选谁?”

    ……

    一对一答,尽显校园课余之趣,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再如黄可铭小朋友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晚上五点,我突然想起了和好朋友黄之瑀的约定——一起去王老师家包饺子。我想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可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像有许多小兔子蹿来蹿去似的。唉!我真是一个大笨蛋,我应该早些告诉王老师的。要不先问妈妈借手机给王老师发个信息问一下?我的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让黄可铭心中七上八下、左右为难。更为难得的是,经此一事,小作者明白了约人要提前告知的社会法则。

    这两篇习作都是对课外生活的描述,不同之处是:一篇通过语言描写再现了丰富有趣的课余生活;一篇通过心理描写再现了“知错”的心理矛盾,进而自省。两篇写作方式不同却都能做到用词准确,语言平实自然,使人一读就能入情入境。

    可见,只要有生活,有体验,不管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但凡是学生心灵能触及的,无不入文。这不正说明学生的思维正向纵深处发展吗?

    (三)营造多元写作场,归还写作的自由

    “童年时,人性之初至纯、至美、至真,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将烙印其心。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半径,童年的基调将影响人生的格调。”工作中,笔者非常重视用生活开发学生童年的“富矿”。

    在写作指导中,笔者始终坚守如下原则:关注影响你生活的那人、那事、那物……以小见大、放大细节;放慢感谢,放大感动,定格感恩;把写作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兴趣的同时选择自己的生活,联结自己的人生,写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

    营造多元写作场,还学生写作自由,其聚焦点是师生的趣味生活,是父母与孩子的幸福生活,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多彩生活。生活是改善写作行走的方式,是打开写作有话写、有事说、有情抒的金钥匙。

    三、巧用作后讲评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解决“怎么写”

    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的写作言之有物,词句优美,解决写作“怎么写”的问题,不能忽略作后讲评课的作用。写作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写作训练教学中的完整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写作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是对学生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是解决写作“怎么写”的重要方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学练结合

    为使讲评课有的放矢、针对性强,首先要做好批改记录。在批改习作时,注意分门别类搜集各方面的典型例子,认真做好批改记录。就学生的选材、结构、病句、错字、别字、标点符号等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研究,抓准主攻方向。只有充分把握讲评素材,讲评才会做到信手拈来,有理有据。

    经过批改,发现本次写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没有运用修饰手法使言之无物,即使有物,也不能具体描述。对此,笔者选择这个典型问题,挑选一篇在写作方法上不够到位的文章,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行点评、修改,再指名展示、讲评。这种学练结合的方法能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二)紧扣普遍问题,精炼讲评重点

    每节作后讲评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要紧扣训练要点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对于细枝末节的问题不要揪住不放,对于个案问题可采取课下谈话引导,或在下一次写作训练前作为训练重点。讲评课要紧扣共性问题去讲,讲清讲透,逐一解决,最大限度地提高讲评效率。一节写作讲评课要做到“一课一得”原则,要把多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剖析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写作讲评不能单纯地就文评文,而要把学生学过的范文结合起来。讲评中,还要把学生写作中的主流或倾向性问题同有关的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或褒或贬,或是或非,都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三)制定写作计划,衔接教材教学

    写作教学计划是语文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制订写作教学计划能增强写作训练的科学性,提高写作训练的效率,使写作训练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尽量结合单元写作训练,拟出三道难度有别、文体不限的题目。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自由命题写作。笔者认为,这样做既注重了“中间”,又照顾了“两头”,让人人都有“文”可作。这样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普遍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能力。

    (四)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又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为避免讲评课老师“一言堂”,唱“独脚戏”,在讲评课前学生也要做好准备——提前下发写作,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引学生发现写作中的不足与优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问题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谈心得体会。

    通过两个月的探究,总结出学生互评写作有以下积极意义:(1)满足了学生“好为人师”的心理;(2)评改的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证;(3)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起到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作用;(4)学生互评,指引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评价能力;(5)培养了学生细心认真、说真话写真话的写作习惯。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平时教学的点滴入手,结合学生写作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扎实。通过写作讲评,既要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要维持学生持久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写有个性、有品位的文章。

    四、结束语

    给學生注入生活活水,在解决学生写作难的基础上,大胆地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通过两个多月的实践研究,笔者由衷地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浓了,写作热情也高涨了,80%的学生已由先前的被动写作、被逼从文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写作、乐于写作了,认为写作已是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不少学生有了作家梦。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解放学生写作枷锁,构建班刊、互联网展示台,多数学生改掉了诸多不良习惯,如写字不认真,做作业不专注,写作草率,完成的写作不愿看第二遍等。

    青蛙看见蜈蚣那么多脚走路,非常好奇,就问:你那么多脚,最先迈的是哪只脚?这话一问,蜈蚣“啪”的一声,顿在那儿,不会走路了。其实,习作起步只需点燃学生习作的热情,能够说话,能够感动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那么多“腿”该如何配合,只要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就可以了。蝴蝶之所以璀璨,不在乎规则的掌握,不在于技巧的娴熟,而在于自主实践,自主飞翔。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遨游在多彩的校园生活里,遨游在典雅有趣的文辞间。班刊、互联网助长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品评、家长留言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变“被动写”为“主动写”。高效利用作后讲评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写作有法可依,能有顺序地把观察到的写清楚,做到写作有中心,有内容,意思清楚,语句通顺。这是笔者在实践中找到的答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