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医学实验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黄涛
民办高校医学院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教育环境、成本、政策等因素影响,民办高校医学院在没有国家经费投入的办学过程中,欲达到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所遇到的难题更多。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试行)》指导下,民办高校医学院校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各方面建设,尤其要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以弥补办学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在实验教学场地、设备台套数、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的现实。民办高校医学实验队伍建设无论是在满足教学基本需求方面,还是在办学者思想认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提升医学实验队伍的建设水平,确保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民办高校医学实验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遇到的难题多,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步伐较慢,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政策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医学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对医学实验队伍建设不重视
由于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短(较长的仅有30年),设置医学专业的民办高校数量不多,公办高校医学院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对民办高校来说难以效仿。一直以来,受教育成本的影响,民办高校对医学专业的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考虑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专业的发展。所以,民办高校医学院为节约开支,提高办学效益,在岗位设立、人员配置上往往采取“精兵简政”,多数必需的岗位都被“兼职”取代,实验室建立后多数学校仅把实验室资产的管理作为实验室工作的重点,“重管理、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内部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制度严重滞后,主管领导也往往不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之中,而已有的为数不多的实验管理员从属于行政岗位,所从事的实验室管理、实验准备等工作基本上都是尽义务,涉及到这些人员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的政策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造成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的质量,而且这些人员随时准备向教师队伍转岗,难以稳定实验技术队伍。
(二)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
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在民办高校医学院尤为突出,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难以形成“金字塔”形梯队。目前,民办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成员主要是退休人员和刚毕业的学生,存在年龄偏差较大,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技术水平整体滞后,退休的老实验技术员多靠经验工作,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意识较弱,而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对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不一致
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者也清楚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出台了一些内部文件加强管理,但是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文件少,激励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对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实验队伍的综合技能没有进行系统性地培训,只是停留在应付一般性教学工作的水平之上。这些人员又缺乏借助实验搞科研的意志和决心,难以养成良好的科研实验和实验研究的习惯,实验研究能力普遍较弱。实验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有效的政策激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民办高校医学实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综合性民办高校举办的医学教育,不同于单独设立的医学院校,在学校政策的制定、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最终提高社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都是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质量高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中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是通过老师的说教产生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逐步形成,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的良好场所。建设、使用、管理好实验室就必须配备必要的人员,逐步形成一支思想觉悟高、纪律观念强、业务技术精的实验队伍,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促进学校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因此,不解决实验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就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难以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竞争力,也难以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是社会对学校人才质量观的新要求
高校扩招以来,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不足的趋势,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广大学生的迫切愿望,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楼房的高低、校舍的大小了,而是学校内涵建设。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用也不再是单单“看牌子”“看面子”“看个子”,更多的是看学生的能力。因此,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其能力主要表现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临床操作能力等,培养这些能力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临床操作能力则是重中之重,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得到系统训练得以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队伍的水平。
民办高校设置医学类专业,具有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可以建设有超前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实验室;可以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大大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节省教育开资,提高办学效益;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内容、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逐步培育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这些优势的发挥必须通过实验队伍的建设得以实现,必须通过构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把民办高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医学专业成为学校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另一张王牌,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三)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医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民办高校其发展的核心是具备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医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队伍的建设又成为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能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的办学质量,影响“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学生和家长对医学专业相对看好,生源数量增幅较大,民办学校在校生的规模也日益扩大,这对本来就短缺的实验教师队伍而言,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把所有的任务量压给现有的实验教师,出现满负荷运转状态,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受重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轻实验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做实验辛苦且不被人重视,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故高校中的一些教师纷纷往理论教师队伍转岗,致使实验教师队伍越来越弱,某些课程的实验教师匮乏,实验课质量令人质疑。尽管一些学校也采取理论课教师必须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等措施以解燃眉之急,但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验教师队伍薄弱的局面。
医学实验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要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可以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审视工作,看看自己的实验队伍是否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是否有利于学院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有学生有设备,没有人才不行,一个专业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也不行,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发展就不是问题了。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工作,为民办高校医学专业的发展寻找新的路子,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成为民办高校提高社会竞争力的秘密武器。
三、加强民办高校医学实验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更新用人观念,转变用人策略
民办高校的领导和人事部门要及时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及时更新用人观念,提高对医学教育特殊性的认识,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把必要的技术人员配备充足,这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没有足够的实验技术人员做支撑,实践教学活动必然“虎头蛇尾”,给专业建设和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带来重重困难,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没有后劲。因此,要整合全校的人力资源,调整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把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工作的人员引导到实验教学岗位上去。
(二)完善用人机制,出台激励政策
医学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训是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验队伍。民办高校在用人上相对灵活,但要建设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必须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纳入人才管理的议事日程中,出台配套的政策,激励实验技术人员爱岗乐业,把实验岗位作为学校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实验人员管理,创新实验教学工作
出台政策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和实验研究工作,把实验人员的工作进行科学量化,肯定实验人员的劳动成果,只有让这些人员付出劳动后有所回报,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实验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合理界定,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实验准备,开展实验研究,使实验教学工作在不断创新中提高质量。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实验人员进行专项考核,扬先激后,对于成绩突出的人员应当给予重奖,可在进修学习、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培育协作攻关团队
实验队伍建设可根据专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技术骨干队伍,采取措施使该队伍的整体结构相对合理。在实验技术队伍中,选拔业务技术精、合作精神好的骨干成立实验研究团队,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集体攻关,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尽快扭转民办高校医学实验队伍的现状,使民办高校的医学教育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去。
民办高校医学实验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通盘谋划,根据建设和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方案,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面提升实验队伍水平,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医学专门人才。
(作者系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