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时段大时代的主题式命题

关键词高考,长时段,大时代,主题命题,命题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5-0014-05
笔者研读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题发现,试题仍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往年高考命题多以某个具体的时间点所对应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标准,今年走向了以长时段与大时代所对应的主题式史实为依托,让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在长时段大时代的主题式命题中更加完整。这样既服务了高校选拔人才和引导中学历史教学,同时也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
一、主题式命题是长时段大时代变化的“载体”
主题是试题命制的灵魂与主线,是设计试题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任何历史主题(如单元主题、模块主题、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等)都有时间维度与前后范围,当主干知识被整合为某一主题知识与主题思维、主题素养时,长时段与大时代中的主题式命题就成为了今年高考试题的主要特色。主题式命题只是重出江湖,立足于长时段与大时代却是命题者的匠心与创新,主题式命题成为了命题者选用长时段与大时代的“载体”。
高考试题从关注时间点走向关注长时段与大时代,主要是利用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将历史现象置于某一知识系统中,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多层次和多视角的考查,这是区分考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它也是一种系统性思维,要求考生不仅要看到个别的历史现象,更要关注全局与整体,以及历史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它往往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将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融合、内部和外部因素相连接、历史和现实相贯通,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知识系统,并赋予这些主题新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而对具体历史现象形成正确认知。今年整套历史Ⅰ卷以“国家统一”为大主题,并带有四个分主题(或称四个小主题)。即试题在“国家统一”这个大主题统摄下,所有试题分为反对分裂保障统一、合作与反对强权维护统一、经济发展与交流奠基统一、文化交流认同统一等四个小专题,深化和服务了大主题。不但映照了香港回归20周年这个时政大热点,还集中对考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培养什么样的人落到了实处。第一个小主题是直接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如第24、25、26、46题。第二个小主题是在合作与反对强权中维护国家统一,如第30、35、41、42、46题。第三个小主题是经济发展与交流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如第27、29、31、33、35、42、45题。第四个小主题是文化认同与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同样是各国维护彼此国家统一、认同统一的有力手段与有效方法,如第24、47题。
立足于长时段大时代时间维度的高考试题以某一个服务现实的大历史主题为核心,配之以多个精妙的小主题。通过大主题带多个小主题的形式,不但补教材之遗缺、纠教材之谬误、医教材之滞后、明教材之模糊、导教材之未达、增教材之多元,而且还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主题视角下对主干知识的归类与综合、唯物史观主导下的对主干知识的多元认知、在归类与综合中实现对主干知识的多元认知。虽然今年高考试题主要体现在“主题视角下对主干知识的归类与综合”上,相信未来高考命题也会从第二、三个方面大做文章。
二、长时段大时代的主题式命题让素养养育在试题中更加突出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十年几十年或可称为长时段,上百年或可称为大时代。在这个长时段与大时代中,每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又或者每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生成一个个突出的历史主题。当这个突出的历史主题占据某个时段或某个时期的主流地位时,它就成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阶段特征。今年的高考试题正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让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在长时段与大时代的主题式命题中更加完整,素养养育更加突出。这主要依托于長时段大时代主题式命题的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依托具体历史事件的长时段发展历程。
立足于长时段考查具体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让考生更容易了解到历史叙述的完整与全面,突出历史变化的前因与后果,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进一步理解历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今年第25题从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90年变化表入题,考查了西汉中央集权加强与变化,说明西汉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不但考查了政府打击边疆侵扰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而且直指“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两大素养。前者是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在一起的观察与分析,后者是可信史料基础上的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并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担当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认识、认同和理解不同的政治类型、解决不同政治问题的政治智慧。
第27题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中明代玉器制造业两百年使用规定变化为入题点,间接考查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的问题。第28题从洋务运动增强兴办矿业信心入题,强调实体经济、商品经济和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史为鉴,考查学生对史事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的历史理解,增强考生对国有经济与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打通历史与现实的通道。
第32题从古代雅典百年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入题,说明其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考察历史理解素养。照应并间接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33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70年负面影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入题,巧妙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大素养,关注和照应当前改革过程中的民生热点。
第34题从美国等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入题,漫画标题“又是斯大林格勒”,隐性给出的长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的,影响世界时间跨度达三四十年之久。第35题从世界格局变化20年长时段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入题。两道题同时考查历史解释的素养。前一题隐性照应了十月革命爆发一百周年,后一题隐含一带一路共谋发展热点,两题都是典型的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
第45题是30年工资改革题,关注民生热点,分享改革成果,调动积极性,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整合特定时段内某一类主题史实。
特定时段内以某一主题整合同类史实从时间标准上来说,有长时段和大时代两个方面。长时段是通过对某一个长时段大量的基本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后,逐步分析出这个长时段历史主题的主要特征,如第41题。大时代是对多个长时段的历史进行归纳和总结,让众多长时段历史组合为一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的时代特征,就是历史阶段特征。如第42题考查了中外历史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对比变化,是贯穿古今、关联中外的大跨度宏观通史。
第41题从法国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与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入题。立足长时段和大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多维度把握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本质和规律。既着眼于思想发展史的进程与线索的考查,也着眼于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特征、原因和意义的考查,还对不同思想进行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的对比考查。这种横向比较式的对比,全面考查了考生论证与阐述、探究与评价、整体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等高层次思维能力,是一道五大素养同时亮相的典型题。
第42题同样是中外比较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不但比较好地借助了长时段大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让考生能较快寻找恰当的切入角度,增加了试题比较的效度,避免了比较盲点的出现,而且还较好地体现了家国情怀与世界意识。本题往年是第41题,今年由于政治学科多了一道主观题而相应把题号往后推了一题。不管41题,还是42题,本题始终是在往年开放的基础上继续开放,继续由过去的试题“给问题求论证”上升到由“考生自己找问题并论证”的阶段。自己独立解读信息,自主寻找和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自我寻找适合的视角,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解决路径,一切皆由考生自主完成。在“我的地盘我做主”中,鼓励考生抒写有创见性的答案,学科素养考查得更加充分与淋漓尽致。
第三,四个备选项巧妙隐藏着长时段与大时代。
有的选择题题干虽然没有涉及时段时代,但四个备选项隐藏着长时段与大时代,这种隐性干扰往往是最有效的史实干扰,也是今年试题巧妙的主要表现形式。
如第24题从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入题,弘扬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优秀传统文化。明线强调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隐性考查与养育的却是国家统一意识的强化与巩固。题干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长时段与大时代,但四个备选项的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夏朝到明清四千多年的历史,时段干扰比较明显。第30题从陕甘宁边区政府抗日政策的变化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入题,本题与第26题一样,虽然题干只有时间点,没有时间段,但试题的四项备选项时间差在40年以上,有一个典型的长时段。同时考察了史料实证素养与历史解释素养。这两题以隐性纪念十四年抗日战争新提法为基础,让历史照进现实,让学生牢记日本侵华,进一步深化和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第24题、第25题、第26题三道题不但考查了史学理论中的时空观念、历史叙述与历史认识论,而且还考查了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和客观评判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进一步突出了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关注国家统一热点,努力寻找其历史联系,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现实功能,充分挖掘历史与现实的隐性联系,以史为鉴。让古今遥相呼应,为当前国家统一这一现实热点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价值担当性、时代性,让爱国主义思想通过高考试题中教育无痕、养育无声。
第四,不同历史叙述者的差异与历史本身的空间差异。
不同历史叙述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主观性,地域不同也造成历史本身发展也有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前者如第26题从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入题。直接考查的是史学方法,但隐性考查的史实是唐初的统一与不可逆转。试题是不同史籍对唐武德元年同一史實的历史叙述,事件本身有一个时间点,没有时间段,但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的两部史书《旧唐书》(成书于945年)和《新唐书》(成书于1060年)却相距一百多年。时间上的长时段让两部史书在叙述同一件事件时有了一定的差异和各自的主观色彩。后者如第29题从近代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入题,考查的是在同一个时段内同一件历史事件在不同空间不同表现的原因。
虽然第31题、第46题、第47题的长时段大时代特征不明显,但围绕国家统一这个大主题的主题式命题却十分明确,核心素养考查与养育丝毫不亚于任何一道题。第31题从199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探索入题,把这一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紧追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具有强盛的生命力、鲜明的现实感召力和长时段改革特征的主干知识点巧妙纳入了考查历史解释素养的范围。第46题利用中美两国政府通过《开罗宣言》重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台湾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认同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符合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是国家不容动摇的最高利益,也是不允许任何人或任何机构组织去触碰的原则底线,这是对“台独”分子和分裂国家势力的有力回击。第47题既是人物评价题,又是传统文化题。如果从人物评价的视角去点评的话,就应该利用历史阶段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科学地、历史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季礼这个历史人物。如果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季札的话,他出访中原诸国,评诗乐、判政治、化蛮荒、重剑诺、拒王位等,都体现了儒家贤人的诚信与礼仪,并以儒家文化传播者的身份推动了中原文明在江南的认同与发展。
三、长时段大时代中的主题式命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今年的高考试题从时间点走向了长时段与大时代,进一步强化学生大历史的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延长教材上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叙述,通过史料对相关历史进行时间进程上的延展,形成比教材叙述更完整的历史叙述,更加突出历史变化与发展的前因后果、规律与阶段特征。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间逻辑,或用分期、分段、分地域、分国家、分民族的方式来描述和认识人类过去的发展,考查与理解它们存在的意义。长时段与大时代的主题式命题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高考历史试题已经从时间点看历史考历史走向了从时间段看历史考历史,即从微观走向宏观,是历史阶段化与特征化的表现,也是一个历史阶段明显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它可以让命题者重新整合和抽象某一阶段历史的千变万化,形成质量更优、结构更好、系统性更强、逻辑更合理、能力提高更快、素养养育更丰厚的历史知识系统。可以肯定,长时段与大时代历史可以更快、更高、更长地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提高历史思维的品质、创造性地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厚始终做好人善人的核心素养。
第二,多个长时段的历史特征构造了一个大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多个历史知识小群体共同筑成了每一个大时代的历史知识体系。考生必须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与引领下,深入其中,探寻时段与时代的联结点,揭示他们之间隐性结构关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熟练运用和内化历史知识。
第三,长时段大时代历史阶段特征的变化已成为高考历史试题的关注点,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史学逻辑:一是本时段与时代的历史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二是准确描述本时段与大时代的历史特征的发生发展与消亡过程。三是本时段与大时代的历史特征为什么会被另一个时段或另一个时代所替代。一个长时段大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形成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会凭空消失。历史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一定是多种因素积聚的结果,只是这些原因与因素有主次之分、内外之别。长时段与大时代历史阶段特征的形成与消亡都是历史发展本身综合联动、交融共推的结果,帮助学生深层次认识长时段与大时代历史特征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第四,长时段大时代的变化发展不等于完全消亡或消失。一个时代的历史特征被另一个时代历史特征所替代,只是主流地位发生了变化,并非完全消亡,他们也许被淡化,也许被异化,但从未消亡或离去。因此,学生在复习历史时不能割断历史,来有踪,去有影,这是历史的规律。追踪长时段大时代历史阶段特征的不同走向、不同归宿、不同命运,深层次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复杂性与曲折性。
第五,高考历史试题考查时间从点到段的转变应该注意科学性、完整性、权威性和动态性。一是长时段大时代所选的历史事件具有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体现在历史学科考试试题中即具有无可争辩的真实性,历史题所涉及的史实也因真实而崇高,史实之真是高考试题的生命底线。二是长时段大时代历史事件的选取要具有完整性,时段与时代的确定与划分应该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衰亡全过程为标准,对历史的叙述要具有系统性,不能随意拆取其中一段,不能以偏概全、以点盖面。三是长时段与大时代的划分选取还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特别是大时代的选取与划分,应该是史学界公认的。还处在较多争论阶段的长时段和大时代,应该是高考命题的“慎用药方”,不可常用之,或率性而为。四是要对长时段大时代的历史进行动态分析,避免走入机械的、肤浅的、低层次的浅表阶段。要以内化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培养能力,全方位宽领域养育人生。
第六,重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长时段、大时代宏观历史,充分发挥其对考生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养育作用。一是认识任何事情都需要建立在长时段、大时代基础上,这样更能认识其本质规律。二是时、空、事三者共生相机,历史事件一定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过去的时空,一定有很多我们已知和未知的事情發生了。时间到了,空间也具备了,我们就应该做完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要理解世间有很多事情不能错过一定的长时段、大时代与大空间。三是要善于把握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意义是完全不一样,效果和影响也可能是决然不同的。四是掌握事情的发生、发展乃至整个进程的长时段与大时代及地理环境,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因素,建构起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因果关系,并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意义,正确对待自己人生过程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或对整个社会的人和事都能做出正确而且合理的解释,并且能够与之恰当相处、相生、相宜。
【作者简介】毛经文,中学特级教师,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中小学系列首批十位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李婷轩】
相关文章!
  • 全国新课标Ⅰ卷与天津高考历史

    关键词高考历史,高考试卷,试卷比较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5-0010-04近两年来,随着全国各省份的高考逐渐

  • 从高考文综41题解题谈历史辩证

    陈志刚周武兵关键词 高考文综卷,历史辩证逻辑,推理思维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7)15-0003-07历史是一门

  •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

    盖五四运动本有广狭两义,一般所谓狭义的五四运动即指1919年的学生运动,而广义的五四运动,常与新文化运动同义,有更宽的上下时限。通常